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幼教各地 » 正文

对美国一所托幼中心全日班一日活动的观察与反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25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307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与事件取样观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美国密西根州一所托幼中心全日班的一日活动进行了跟踪观察,共计330分钟,172个事件。研究发现,美国托幼中心值得借鉴的经验包括:生活环节时间安排统一性与自由性结合;一日活动“静”与“动”的氛围相对平衡;动静环节交替节奏平缓;充分重视户外运动,但是其主题课程与师幼数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美国幼儿教育;托幼中心;一日活动;观察研究       一、研究缘起       美国幼儿教育一直为国内幼儿教育界所瞩目。近年来,有关美国幼儿教育状况的各种考察研究层出不穷,呈现了美国幼儿教育真实而生动的各个方面。[1][2][3][4]但是,至今尚未有专门针对美国托幼机构一日活动完整的观察研究,使我们缺乏对美国幼儿教育全面而透彻的认识。在美国,面对5岁以下儿童的照看机构的主体是托幼机构(即托儿中心),所占比例为31%,仅次于家属照看。[5]笔者在美国密西根州一所知名大学访学期间,有幸对一所托幼中心(招收2.5~5岁儿童)进行了一天的实地观察,真实地记录了儿童从入园到离园的一日生活,希望站在中国幼教学者的立场上,观照美国的幼儿教育,深入了解美国儿童在托幼机构的生活。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时间取样与事件取样相结合的观察研究法,实地观察记录儿童在托幼中心一日的生活。以5分钟为一个观察时段,观察与记录凡是进入观察者视野的儿童和教师的行为。在观察者视野之外的则忽略不计。       研究者观察的这一托幼中心成立于1976年,为2岁半到5岁的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早期儿童教育,1986年获得美国早期儿童教育项目国家协会(National Academy of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资格认定,其教育理念倡导将每位儿童视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并认为儿童的潜能正是在以儿童为中心和适宜儿童发展的学习环境中得以发展。该园有3个班,分别为上午班(9:00AM-12:15PM)、全日班(9:00AM-5:30PM)和下午班(1:15PM-4:30PM)。因本研究内容需要深入了解儿童在园一天生活,所以选择了惟一的全日班。观察当天,该组有22名儿童,年龄在2岁半到5岁之间,其中男孩12名,女孩10名。观察者根据这些儿童进入观察者视野的先后,按照字母顺序为其编号,依次为A、B、C……观察者同样根据进入观察者视野的先后对教师加以字母编号。该班主班教师2名(TA和TE)、生活助理教师2名(TF、TG),“大学生”助理教师4名(TB、TC、TD、TH),共8名,均为女性。       该托幼中心课程模式为主题课程,以游戏的方式展开,一般一周一个主题。该班正在进行“探索宇宙空间”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从数学、语言、艺术、社会与情感等多个领域展开,采用发现游戏、小组活动、集体教学、讨论会等多种组织形式。笔者观察的当天是主题开展的第二天。       该班室内活动空间有3个:活动室I既是小组活动空间,包括读书区、手工区、美术区、玩具区等多种区域,同时也是集体活动空间和就餐的空间;活动室Ⅱ主要有娃娃家和大型积木建构区;活动室Ⅲ相当于大型室内运动区,摆放了大型玩具和体育器材,还特意搭建了一个绿房子样式的舞台,午餐后的绿房子读书活动在这里进行。室外活动空间是全园共享的操场,供3个班级在上午和下午轮流使用。       在征得该园同意,并阅读有关进入托幼中心观察幼儿的条例后,笔者才得以进入该园进行观察。笔者在观察时所处的位置基本固定在活动室I的一角落,遵照观察规定,不得影响儿童和教师活动,只是到了中午12:50和下午15:30才移动到其他两个活动室。由于活动室I的空间被分割成几个不同区域,笔者与其中二三个区域的观察对象距离不远,比较清楚地观察目光所及儿童和教师,有时还会引起儿童对笔者的兴趣,回答他们的问题,使得本观察具有一定的准参与性,但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基本上是非参与性的。       观察时间为2006年11月28日一整天。具体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8:45-13:10):上午半天观察,每5分钟记录在观察者视野内的儿童和教师行为。合计观察时间为265分钟;第二个阶段(15:00-16:05):下午半天观察,每5分钟记录在观察者视野内的儿童和教师行为。合计观察时间为65分钟。午休时间(13:10-15:00)因不便观察,观察者暂时离园。通过Excel统计分析,全天总计实地观察时间为330分钟(包含172个事件),其中完整记录的观察时间为230分钟,而户外活动和午餐等不完整记录的观察时间为100分钟。此外,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资料。       三、结果分析       (一)该托幼中心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的分布情况       表1  托幼中心一日生活内容与时间分布

时间段 内容 时间长度与比例
8:45-9:25 晨间发现游戏 阅读 40分钟(6%)
插塑玩具
美工
其他类(聊天、自由玩、哭闹等)
9:25-11:00 区域发现游戏 玩具区 95分钟(14%)
阅读区
美工区
角色游戏区
建构区
其他类(聊天、自由玩、哭闹等)
上午零点 70分钟(10%)
11:00-11:20 集体主题活动(跳圆圈舞) 20分钟(3%)
11:20-12:30 户外活动 70分钟(10%)
12:30-13:00 午餐 30分钟(4%)
12:50-13:10 读书 20分钟(3%)
13:10-15:00 -15:40 午睡 110分钟(20人),150分钟(1人)(22%)
15:00-15:55 区域发现游戏 玩具区 55分钟(8%)
角色游戏区
美工区
建构区
自由游戏
下午零点 25分钟(4%)
15:55-16:05 集体主题活动(跳圆圈舞) 10分钟(1%)
16:05-17:30 户外活动 85分钟(13%)
合计 670分钟
      从表1,首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该托幼中心一日生活环节的顺序:晨间发现游戏为一日活动的开端,区域发现游戏与户外活动在上午和下午交叉进行,中午有充分的午餐和午睡时间,上、下午均有时间跨度较大的零点。其次,在各类活动时间长度方面,晨间和区域发现游戏时间(28%)最长,然后依次为户外活动(23%)、午睡(22%)、零点(14%)、午餐(8%),集体主题活动(4%)与睡前读书活动(3%)所占时间最短。可见,在美国,儿童安静的自主发现游戏和充分的身体运动被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教师通常强调自由游戏,让儿童学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户外活动则十分自由,且持续时间长,儿童完全自选所喜爱的运动或游戏,但是没有我们中国幼儿园常见的早操活动;零点和午睡等生活环节也更加自由,完全满足儿童的自然需要,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集体活动时间却很短,没有作为一日活动的重点。最后,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变换节奏来看,上午和下午的半日活动均只有3次环节过渡,并且每一阶段的活动时间持续很长,以上午半日活动为例,3次环节过渡分别为135分钟的安静游戏活动——20分钟较为活跃的集体律动——活动性最强的70分钟户外活动——30分钟室内午餐,表现为一种平缓的环节过渡。这是因为“节奏”在美国幼教界看来,是全日制托幼机构的一项重要元素,[6]这里的儿童与教师可以拥有更长的时间。相反,过多的环节过渡、转换以及对儿童活动的干扰都被认为会影响教育质量和儿童学习。因此,在美国全日制托幼机构里,有经验的教师会尽可能有意识地减少儿童在一日活动中的环节过渡数量。          (二)晨间与区域发现游戏的时间长度与参与人次情况   表2  晨间与区域发现游戏的时间长度与参与人次
游戏内容 时间段 合计
晨间 上午 下午
8:45-9:25(40分钟) 9:25-11:00(95分钟) 15:00-15:55(50分钟)
时间长度 参加人次 时间长度 参加人次 时间长度 参加人次 时间长度 参加人次
阅读 40分钟 10 55分钟 17 0分钟 0 95分钟 27
拼插玩具 20分钟 6 70分钟 22 55分钟 40 170分钟 68
美工 20分钟 6 50分钟 20 15分钟 6 85分钟 32
角色游戏 15分钟 6 10分钟 2 25分钟 24 50分钟 32
大型积木建构游戏 /       5分钟 2人次 / /
其他类(自由玩、聊天、哭、打闹等) 10分钟 6人次 65分钟 25人次 25分钟 15人次 100分钟 46人次
      表2说明,晨间游戏中的阅读活动贯穿始终,选择安静的阅读活动的儿童最多;其次为较为安静的地面拼插玩具和美工活动。由于晨间入园孩子仅9位,角色游戏和其他活动就比较少。上午,区域发现游戏是晨间游戏的继续,不过拼插玩具活动和其他活动比阅读活动长,参加人次较多,这和已在晨间阅读的儿童选择拼插玩具活动有关,而其他类活动的增加与全班儿童都已入园有关,自由玩、聊天、新入园的哭闹、孩子之间的摩擦也增多了。美工与阅读活动次之,其中美工活动与儿童一入园就要上交美工作品、参与美工区“土星光环”制作有关;角色游戏最少,仅为个别儿童的个人装扮游戏,他们模仿狮子或猫咪的动作,还不断轻轻地发出动物的叫声。下午,拼插玩具活动贯穿始终,这和教师在活动室I中专门安排的桌面拼插玩具吸引儿童有关;角色游戏次之,在角色游戏区玩娃娃家玩具、厨房玩具的儿童有24人次,同时午睡后孩子之间的打闹增多,主要发生在活动室Ⅱ的建构区与角色游戏区;美工区内教师专门提供的绘画活动以及建构区内大型积木的建构游戏都没有引起儿童的兴趣,时间长度与参与人次不多;阅读活动,在下午完全没有儿童来选择。此外,从各类活动在一天中的整体分布来看(不包括积木建构游戏),按照时间长度排序,依次为拼插玩具、其他类活动、阅读、美工、角色游戏;按照参与人次排序,依次为拼插玩具、其他类活动、美工与角色游戏、阅读。可见,阅读活动虽然时间长度较长,但是喜欢的人次最少,而且主要为该班第一个入园的男孩所喜爱;角色游戏则相反,虽然时间长度最少,但是人次相对较多,因为它是多个儿童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往性活动;其他类活动在时间与人次上多处于第二位,这让我们看到美国托幼机构里的儿童更为自由,[7]他们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各种事情,教师不要求他们一定参与到教师提供的区域游戏中。       (三)主题活动呈现方式、时间及内容分布       主题活动呈现方式包括区域发现游戏和集体活动两种。与主题相关的区域包括美工区的“土星光环”制作、绘画和阅读区的宇宙书籍阅读;集体活动包括上午和下午各一次的音乐集体教学(跳圆圈舞)以及睡前读书活动。主题活动与非主题活动(非主题内容的阅读、拼插玩具、角色游戏、积木建构游戏、其他类)的比例为4:5,基本相当。在时间分布上;主题活动与非主题活动的比例为42:100,集体性主题活动与小组性主题活动的比例为50:115。由此看来,主题活动在美国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并没有作为主要内容,相比更加自由的发现游戏才是其主要内容。       观察当天的主题集体活动为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为“环绕土星”圆圈舞。上午,教师在组织全班儿童律动热身后,请他们围成一个大圆圈,一边慢慢地移动,一边唱歌,要求保持圆圈的形状,接着围成两个圆圈,像“土星光环”一样。下午,“环绕土星”圆圈舞教学在重复上午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三人一组、两人一组的小组圆圈舞。       (四)教师与儿童互动情况   表3  一日不同时间段教师与儿童互动情况
时间段 教师数量 师幼比例 教师 教师活动空间 教师与儿童互动内容
8:45-9:00 2 1:3 TA 移动于活动室Ⅰ ·接待入园儿童及其家长
TB 活动室Ⅰ的阅读区和玩具区 ·在一儿童请求下给他读书 ·在一边制作墙饰,一边观察儿童拼插玩具
8:45-10:35 4 1:2.4~ 1:4.8 TA 活动室Ⅰ各区域 ·接待入园儿童及其家长 ·请儿童和她一起整理玩具 ·和儿童一起吃零点
TB 活动室Ⅰ玩具区、阅读区 ·请儿童收拾、整理玩具 ·询问儿童读什么书 ·和儿童一起吃零点
TC 活动室Ⅰ美工区(教室门口) ·一边用纸盘裁剪“土星光环”(可戴头顶),一边请儿童用画笔做装饰
TD 活动室Ⅱ大型积木建构区 ·观察、帮助儿童建构游戏
10:35-11:00 5 1:4.5 TA 活动室Ⅰ零点桌、玩具区 ·和儿童一起吃零点 ·请儿童和她一起整理玩具
TB 活动室Ⅰ零点桌、玩具区、阅读区 ·和儿童一起吃零点 ·帮助两个孩子解决冲突 ·询问自由玩的孩子在玩什么
TC 活动室Ⅰ美工区 ·和孩子一起装饰“土星光环”
TD 活动室Ⅱ大型积木建构区 ·观察、帮助儿童建构游戏
TE 移动于活动室Ⅰ、Ⅱ ·给低龄儿童换尿布
11:00-12:30 5 1:4.2 TA 移动于活动室Ⅰ、Ⅱ、户外活动场 ·整理玩具 ·作为角色参与集体活动 ·组织户外活动 ·组织睡前读书
TC 活动室Ⅰ ·协助组织集体活动
TE 活动室Ⅰ ·组织集体活动 ·和全班儿童共进午餐
TF 活动室Ⅰ厨房操作台 ·提供、组织午餐 ·和全班儿童共进午餐
家长 活动室Ⅰ厨房操作台 ·提供、组织午餐 ·和孩子共进午餐
15:00-17:00 4 1:5~逐渐增加 TE 活动室Ⅰ、户外活动场 ·观察、协助玩具区游戏 ·组织集体活动 ·组织户外活动
TF 活动室Ⅰ厨房操作台 ·组织下午零点 ·参与集体活动
TG 移动于活动室Ⅰ、Ⅱ ·收拾床铺 ·协助提供零点 ·参与集体活动
TH 活动室Ⅰ美区、 活动室Ⅱ建构区 ·收拾玩具 ·组织美工区涂色 ·协调儿童冲突,后来两个孩子纷纷用靠垫去砸她 ·请一个晚起的孩子起床 ·参与集体活动
      从表3我们看到,除了晨间,在其他时间段内,—个班组的教师数量基本保持在4位,与儿童的数量比在1:2.4—1:5之间,从而保证了每个儿童的任何活动至少都会在一位教师的视线里。对于师幼数量比例与幼教质量的关系,美国幼教界普遍认为,师幼数量比越高,幼教机构质量则越高,反之亦然。笔者看到,两名主班教师(TA和TE)分别承担上午和下午的主要带班工作,其中一位专门教师(TE)组织了上午、下午的集体活动;4名“大学生”助理教师(TB、TC、TD、TH)投入到各个区域游戏的观察与协助工作,她们和孩子们一起游戏,随时提供指导;另两位生活助理教师(TF、TG)承担了餐点、生活管理等工作。教师作为环境支持者、儿童游戏协助者、儿童行为观察者以及儿童生活帮助者,在陪玩式的教育中与儿童互动。此外,特别有意思的是,这里每天的午餐都会邀请一位家长(观察当天为一位母亲)参加,使家长感受孩子与其他同伴在托幼中心的生活,同时让孩子体会家长的亲情与关爱。       四、讨论与结论       该美国托幼中心一日活动的安排和组织方面具有许多鲜明的优点,值得我国幼儿教育同行借鉴,具体来说:1.在生活环节时间安排上,统一性与自由性的结合充分满足了儿童身体本能的需要。美国托幼中心相对统一的零点和午睡时间便于班级的统一管理,但同时对每个儿童并没有整齐划一、死板教条的硬性时间要求,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产生饥饿感的时候才饮食的行为,产生睡意的时候就彻底休息,保持一种良性状态的身体需要与生活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对此,我国幼儿园应考虑在原有的、便于管理的统一生活环节时间安排的基础上,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权,尤其在上午和下午的零点安排上,可以和美国托幼机构一样,让儿童在感觉到自己有吃的需要时自由取用。我们的教室内也可以提供一些可放置较长时间的零点。2.在一日活动的氛围与节奏方面,“安静型”室内活动与“运动型”户外活动保持了相对平衡,一日活动的交替环节也相对较少,可以使儿童长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相比较而言,我国幼儿园一日活动环节过多,且每个环节时间相对较短,儿童总是处于被教师“牵引”的状态,无法较长时间关注一项活动或工作,教师也有“疲于奔命”的感觉。其实,我们不妨学习美国经验,将“安静型”的室内活动与“运动型”户外活动的时间相对统整起来,让孩子们“静”得有滋有味,“动”得生龙活虎。当然,教师必须为儿童提供各种不同区域的“安静型”活动,便于他们在这一较长时间段内自由选择和更换。3.户外活动在美国托幼中心的一日活动中十分突出,并以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为显著特征。下午和上午各有一次户外活动,均超过1个小时,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城堡追逐、荡秋千、爬梯、骑木马、拍球、跳绳、玩沙等各种体育游戏,充分满足了早期儿童身体运动的需要。对我国幼儿园而言,如何保证儿童身体运动的需要仍然是一个重要话题,在保持集体早操的优良传统下,我们是否也应当增加自由户外运动项目与时间,是否应该把下午各种兴趣班占据的户外活动时间真正地还给儿童呢?总之,美国托幼中心的一日活动完全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游戏为中心的,[8]充分满足了儿童身心两方面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主题课程与师幼数量方面,美国托幼中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在主题课程方面,笔者看到主题活动在一日活动中不占主导地位,所占时间还不到非主题活动的一半,集体性的主题活动所占时间同样略少于小组性主题活动(即区域活动)的一半,并且大部分区域活动与主题无关。可以说,美国托幼中心的这一游戏性课程是一种非干预性游戏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对课程的理解较为模糊”,虽然“教师为儿童提供参与游戏的机会,创造各种游戏环境,方便儿童自发游戏”,[9]强调儿童自我指导、自我成长的一面,但失去了鲜明的课程性和教师的有效干预,显得过于随意和零散。在师幼数量比例方面,令我国幼教同行羡慕的“1:4”,尽管保证了每个儿童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指导,但是一日内教师较多的更换(该班教师总数达8人之多)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同经验的教师因不同的教育方式易给儿童造成心理混乱,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正如笔者看到当天下午所发生的个别儿童打闹而不听一位“大学生”助理教师劝阻的事件。这位“大学生”助理教师(可以被看作是新手教师)直接介入到孩子们之间的推挤、打闹冲突中,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这一冲突处理方式与主班教师常用的让儿童自己处理大相径庭,[10]不被孩子们所认同,甚至导致孩子们将冲突延伸至该教师,把靠垫和玩具不停地扔向她,一时局面混乱不堪,直至一位主班教师出面调停才有所缓和。看来,在保证“1:4”的师幼数量比的同时,不能过多增加一日内带班教师数量,且多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还应基本保持一致。这也是美国幼儿教育应当加以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朱细文.美国的幼儿教育和我们的幼儿教育——美国考察印象和反思(上).学前教育,2001,(7—8)     [2]李建萍.美国幼儿教育一瞥.幼儿教育,2001,(7—8)     [3]李生兰.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学前教育研究,2002,(3)     [4]刘彤.亲历美国幼儿教育(续).早期教育,2004,(10)     [5]和建花.部分发达国家幼儿照看和教育体制及其新政策概述.学前教育研究,2007,(7—8)     [6]Cwen Morgan,Sarah LeMoine.Dostates require child care programs to educate children?Preschool and child care center rules.  (Report No.2)Champaign: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hampaign,Clearinghouse on Early Education and Parenting,2004:4     [7]王坚红等.中关两国幼儿教师课程观比较.学前教育研究,2007,(1)    .     [8]Gitanjali Saluja,Diane M.Early,Richard M.Clifford(2002).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nd structural elements of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Early Childhood Research&Practice,Spring 2002,vo1.4,No.1:5-6     [9]朱丹.美国游戏取向课程模式的特点及其演变.学前教育研究,2005,(12)     [10]王练.中关幼儿交往冲突与教师管理的跨文化比较.学前教育研究,2007,(2)

(广东学前教育网网讯)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