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观察 » 正文

【育情育理】不要利用儿童观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06  浏览次数:3666
广东学前教育网资讯频道导读:央视在报道这一消息时,到幼儿园采访了照片中的两个孩子。其中一个男孩说,玩这个游戏“太开心、太好玩了”。游戏本没有设计老师骑压,老师怎么上去了呢?男孩说:“是我们要求她上去的。”另一个女孩认为虽然身体被压得有点疼,但是这个游戏还是“很刺激”。
 采访未成年人,应该征得法定监护人同意,并且在他们的陪伴下采访
 
由垫子隔开,上下叠压三排孩子,一个女老师骑在最上层,秀着“一字马”。这张照片来自长沙一家幼儿园,引起网络争议。涉事幼儿园承认训练项目方式欠妥,保育员行为极为不当。
 
央视在报道这一消息时,到幼儿园采访了照片中的两个孩子。其中一个男孩说,玩这个游戏“太开心、太好玩了”。游戏本没有设计老师骑压,老师怎么上去了呢?男孩说:“是我们要求她上去的。”另一个女孩认为虽然身体被压得有点疼,但是这个游戏还是“很刺激”。
 
《新京报》以“孩子们的想法你不要猜”为题在微博转发,并在报道园方态度之后称“不过孩子们的观点倒是不太一样”。很多网友也据此评论说,只要孩子们觉得开心就行,大人们的争论是过度操心。
 
我有点好奇,央视记者在孩子中是否采访到相反的意见?假如有,比如说有孩子说“我很不喜欢老师压在上面”、“幼儿园让我们玩这种游戏,是很不负责任的”——既然孩子们可以那么熟练地为老师开脱责任(“是我们要求她上去的”),也不妨假设他们会像成人那样谴责幼儿园——电视台会播报吗?播报之后会对孩子和幼儿园的关系造成什么影响呢?
 
假如记者为孩子着想,删掉了对园方不利的意见,那么它也不应该播报对园方有利的意见。记者也许会说,他们采访到的意见都是一致的“开心、好玩”,为什么不可以播报呢?我的看法是:首先,既然存在彼面意见不方便发表的情况,哪怕只是假设,也就不能单方面发表此面意见;其次,即便是没有这样的顾虑,比如孩子们已经离开幼儿园上小学去了,也不应该让他们卷入争议事件。
 
采访未成年人,应该征得法定监护人同意,并且在他们的陪伴下采访。这是基本的新闻伦理,我不知道相关记者是否做了这样的功课。监护人在做出决定之前,必须从保护儿童的立场慎重考虑,不是万不得已,不应该让儿童在争议事件中表达观点。并不是说孩子们的意见不重要,但他们并不知道并理解争议的各方观点,也不能预见及承受观点可能造成的后果,他们往往只是被成人利用而已。
 
2013年10月16日,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娱乐节目《吉米·坎摩尔直播秀——儿童圆桌会》(Jimmy Kimmel Live!)中,主持人和4个6岁左右的儿童戏仿议员,讨论国家大事,谈到“美国政府欠了中国1.3万亿美元该怎么办”时,一个男孩建议:“我们应该绕到地球那边去,把中国人都杀光(Kill everyone in China)”。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多个城市爆发华人抗议游行。ABC及主持人坎摩尔连番道歉,并承诺永久停播《儿童圆桌会》。
 
惹了这么大的祸,我没有看到包括ABC在内的任何媒体去采访那4个孩子,让他们说自己并无恶意,或者指出受谁影响,或者辩解说中国还有网站开辟专栏“无德无信美国人”呢。孩子们对争议的问题并不了解,也不用对自己的童言无忌承担后果。如果说娱乐节目还可以辩称是无心出错的话,那么正式采访就是赤裸裸的利用了。
 
媒体毫无顾忌地利用儿童,并非自今日始。有个案例想来很多人都会记忆犹新,在一则有关“净化网络视听环境”的新闻中,记者采访了一位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学的小学生,让她以真实姓名表达观点说:“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网民认为一个小学生很难“突然”看到既很黄也有暴力的网页,大有可能是记者为了“净网”宣传而诱导的表达。“很黄很暴力”成为当年的网络流行语,网民们对此作了辛辣的讽刺。
 
不过很多网民的讽刺并非基于儿童权益,相关媒体记者似乎也未能从中吸取教训,照样在各种节目中无所顾忌地利用儿童。即便在“叠汉堡包”这样的教育新闻中,也习惯性地对儿童权益没有任何意识。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尽量让孩子避免被利用。不要以为媒体做“正面报道”就安然无恙,任其利用。说“很黄很暴力”的那位姑娘,以及某次以对口型出名、表达过一些观点的某小姐,均遭到一些持不同观点的网民的无情攻击。网民固然不应该攻击儿童,但是家长也应该检讨,在让儿童进行公共表达之前,自己是否充分预估后果,尽到保护之责?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