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丁,美国人,今年6岁, 从学校里带回一张漫画,其上方写着“保持镇静”几个大字,下面是一道公式:1+3+10=镇静。漫画中有个大头娃娃在讲解这个公式,“1”是告诉你自己“要镇静,放松”,“3”指的是深呼吸三次,“10”的意思是“慢慢地从1数到10”。漫画的最下方写着“保持镇静使我能够采 取负责任的行动”。
奥斯丁的母亲说,这是学校里老师给学生们讲“自我控制”时发的。老师要求孩子们在生气时按照这个公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英国:斥资千万改善学生情绪
早在2005年,英国教育部就拨款1000万英镑,用来改善学生的品行,重点是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宗旨是“为目前那些不知道通情达理为何物的学生提供情绪教育与社交礼仪方面的指导”,计划的一项内容是鼓励学生讨论自己的情绪,并一起玩“猜猜我的感觉是什么”的小游戏。
此前有调查显示,英国小学生的品行出现滑坡,表现为自我意识膨胀,稍遇不顺就怒火冲天,失去理智,甚至行为失控,出现打人、砸东西等暴力行为。英国教育部认为,造成学生品行不佳的原因,是因为“家庭破碎”,或“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越来越深”。教育部告诉各学校的校长,学校不应该再把教育学生控制自己脾气的责任推给家长。
瑞典:教育从尊重开始
在瑞典人的眼中,孩子是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无权漠视孩子的意愿,更不能扼杀孩子的个性。所以,家长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孩子在家,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连穿衣戴帽这类小事,父母都要听孩子的意见。
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会蹲下身来,与孩子在高度上保持一致,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家长和孩子讲话时,大多是:“如果你能那样做,我感到十分高兴。”“你能这样做,我们感到非常欣慰。”让孩子在父母指引的大框架下自由选择正确的做法。在餐桌上,孩子更有绝对的自主权。家长不会厉声呵斥,更不会逼迫孩子吃某道菜。家长只有解释权,告诉孩子这道菜含有哪些营养,吃后对身体有哪些好处,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吃或者不吃。
瑞典人尊重孩子的最突出表现是从不在人前教子。瑞典人认为,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孩子,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条捷径。
德国:自我控制是孩子必修课
本哈德?比布博士是德国知名的教育学家,曾培养了英国亲王、西班牙王后、德意志银行总裁等显赫政经名流的原德国最著名私立学校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孩子享有太多爱,自控能力却太小,社会越开放,面临的诱惑也越多,孩子的自控能力越来越重要。人才的竞争首先是自控能力的竞争。
在培养自控能力上,家庭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站”。在德国,家长要给孩子—个记事本。孩子把近期和长期的大小计划都记在上面,周密地安排时间。当然,在培养自控能力方面,德国家长也得起到表率作用。
德国学校还通过演讲、辩论、饰演反面人物等活动,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进行自控能力的教育。在汉堡一所监狱里,老师带孩子们听了几位犯人的故事。听完后, 孩子们回到教室分析自己的行为是否也会走向犯罪。老师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体验了失去自控力的后果,有助于他们控制情绪。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小时候自控力强的孩子,到初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比同等智商的孩子要高20%左右,教育学家认为,自控力的培养可以从学龄前开始,情感意志直接影响智力发展。心理学教授戴蒙德说,如果儿童经常抢夺别人的玩具,就属于自控力缺乏。这种情况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后即可避免。(编辑:海峡教育网 水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