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观察 » 正文

儿童教育引发新讨论 家长:孩子校内外两个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14  浏览次数:261
广东学前教育网资讯频道导读:在最近的大热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嘴甜又懂礼貌的萌妹子王诗龄有着不小的人气,受到帮助会说谢谢,做错事也会主动道歉,小小年纪,待人接物却已经很有“大人样”,让不少观众在节目之外都竖起了大拇指。
 在最近的大热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嘴甜又懂礼貌的萌妹子王诗龄有着不小的人气,受到帮助会说谢谢,做错事也会主动道歉,小小年纪,待人接物却已经很有“大人样”,让不少观众在节目之外都竖起了大拇指。
 
 
  怎样才算是未成年人合格的“言谈之礼”和“待人之礼”呢?扬子晚报记者也在身边的学生和家长中发起了一场讨论。南京琅琊路小学五年级的宋一程总结了很多条,和同学相处语气不能强硬,要注意文明用语,和同学相处要宽容些,做错事要主动认错、要尊重老师等等。宋一程所说的“言谈之礼”“待人之礼”是不是够细致与全面呢?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番。 
 
  典型事例
 
  被取绰号“肥猪”
 
  女孩非常伤心
 
  “现在的小孩居然从幼儿园就开始给同学取绰号了。”女儿最近说的事,让网友@真真妈-二温有点惊讶。原来女儿班上有个同学名字里带木,女儿告诉@真真妈-二温,大家都喊她木头。不过潜意识里,女儿还是知道叫同学绰号并不好,因此说完马上嘱咐妈妈不要去问老师。
 
  在实际生活中,因为绰号闹出矛盾的也有不少。扬子小记者、赤壁路小学五年级的于欣羽告诉记者,在一节品德与社会课上,老师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女生特别的胖,很多男生背地里都喊她“肥猪”,有一次,一个男生当着这个女生的面把“肥猪”这个绰号喊出来了,女生非常伤心。从那以后,班上就很少有别人喊同学绰号了。
 
  中小学生对哪种不文明行为最深恶痛绝?有一份调查显示,为同学在背后说坏话、乱取绰号而烦恼的中学生占39.1%,小学生占70.8%。友爱、善意的昵称无伤大雅,但相当多的学生有过因为长相、名字、性格而被取绰号的经历。这类的绰号往往带着不尊重的意味,常常给被取绰号的小朋友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
 
  不知爸妈生日
 
  只因“没专门告诉我”
 
  “爸妈的生日,我知道啊!”在电话采访时,扬子小记者、南信大附小三年级的石艺璇轻松就报出了爸爸妈妈的生日日期。石艺璇的妈妈告诉记者,因为家里每年不仅给孩子过生日,也会给爸爸妈妈庆祝生日,所以家里人的生日,她都记得。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石艺璇还会费心准备些小礼物,比如自己写的小贺卡、画的画等等,“收到这样的礼物,我们都很开心。”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有心记住爸妈的生日。有一所小学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全校一到六年级1037个学生,父母生日都不知道的有603人,占58.1%;只知道其中一人生日的124人,占12%;父母生日都知道的仅有310人,占30%左右。年级越低,不知道或是知道不全的学生比例越高。一位参与调查的六年级学生告诉记者,他的爸爸妈妈其实每年都过生日,有时候在家,有时候去外面庆祝,只是自己不记得是那一天了,而“爸爸妈妈也没有专门告诉我”。
 
  网络不文明用语
 
  不知不觉写进作文
 
  在南京秦淮区一所中学读初二的林同学也是个小网迷,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的“必修课”就包括刷微博、更新QQ空间等等,所以对网络上各种流行词、段子也是相当熟悉。“在网上我们用的都不是本来的名字,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所以发言也都很随意,不像在班上那么多规矩,一言不合和陌生网友吵起来,也是常有的事。”
 
  像林同学这样的“小网虫”,我们身边其实有不少。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网民人数越来越多,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虚拟世界也对现实生活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举个例子,网络上不文明的语言就在学生中有流行的趋势。“你以为自己是东方不败,其实你是衰神二代。”“如果你是一条鱼儿,那我就是那鱼钩要钓你……”类似这样并不文明的网络流行语,不仅成了许多中小学生的口头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有的学生甚至将网络脏话、火星文等也写进作文,并且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的。
 
  专项调查
 
  文明礼仪应是人之初必修课
 
  幼儿园设“考场”,进办公室没一个孩子敲门
 
  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课课题组成员、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园长贾宗萍告诉记者,他们曾在学校里做过一个调查,设置了一个情景“考场”,30多位被测试的小朋友,在进办公室的时候,没有一个小朋友有敲门的动作,进门后主动和老师问好的,占了45%。在征得同意后才玩玩具这一项上,基本也没有小朋友做到。
 
  专家分析:贾宗萍园长表示,幼儿礼仪教育应该是人之初的一堂必修课。幼儿时期是人在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礼仪行为养成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接受的启蒙教育,会对一生的学习、个性以及社会性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目前的幼儿礼仪状况值得反思。这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有时候父母自身不适当的行为,也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培养孩子“知礼”,要从细节上下功夫,作为家长、老师,应该选择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在对待长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做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等,也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走亲访友,或是在家招待客人,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相应礼节。
 
  校内、校外都应有相应规范
 
  2.5万份调查显示,四成孩子“一个娃娃两个样”
 
  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课题组成员、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丁锦宏院长今年组织了一项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调研,调研发放问卷2.5万余份。调查显示,由于受外界环境和老师、家长不同要求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行为表现不一致。比如,在学校遇到老师能够主动问好的占比78%,而在家里进出家门主动问好的占比仅为45%;在学校能够积极参与劳动、主动帮助他人的占比81%,而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占比仅为40%,这种差异性,在小学阶段表现尤为明显。到了中学阶段,虽有改善,但在不同场合仍存在差异。
 
  专家分析:参与调研的该院讲师徐志刚博士告诉记者,这种校内、校外表现不一样的情况,实际上不少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娃娃两个样”。在学校这个团体中,有教师的看护,有同学的监督,因此学生们对自己的行为比较约束,表现也很好;而回到家中,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中万千宠爱,孩子们反而会在文明礼仪这方面松懈,特别是尊重长辈这一方面。要扭转这种情况,家长不能一味放纵,爱和严要同行。
 
  一起讨论
 
  讨论:13日起,扬子晚报针对未成年人的文明礼仪规范发起讨论,请读者对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建议稿的具体条文建言献策,也可提出各种修改建议。可登陆扬网(www.young100.cn)专题讨论版发言或微博@扬子晚报 参与。
 
  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建议稿(节选)
 
  言谈之礼:
 
  目标:用语文明,学会倾听,诚恳友善,礼貌谦恭
 
  3-6岁(幼儿园阶段)
 
  1.学会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用语。
 
  2.学会主动与人打招呼。
 
  3.学会举手发言。
 
  7-12岁(小学阶段)
 
  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 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13-15岁(初中阶段)
 
  1. 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
 
  2.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3.不强迫别人回答不愿说的问题。
 
  4.不造谣不传谣。
 
  16-18岁(高中阶段)
 
  1与人交谈适时点头、应答。
 
  2.不打听不泄露别人隐私,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3.多人交谈时不滔滔不绝。
 
  4.语气平和,言语谦恭。
 
  待人之礼:
 
  3-6岁(幼儿园阶段)
 
  1.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
 
  2.不随便乱动别人东西。
 
  3.按照规则和要求玩游戏。
 
  7-12岁(小学阶段)
 
  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
 
  2.尊重老师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3.遇人微笑,主动问好。
 
  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
 
  13-15岁(初中阶段)
 
  1.客人来访,热情相待,出门迎送。
 
  2.不在休息时间拜访他人、给别人打电话。
 
  3.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4.不顶撞家长、老师。
 
  16-18岁(高中阶段)
 
  1.学会原谅他人。
 
  2.尽力完成答应别人的事。
 
  3.上网聊天用语文明,不编发、转发恶意造谣、诽谤帖子。
 
  4.不与陌生网友见面。(扬子晚报记者 杨彦)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