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结束不久的全国首届少儿京剧大赛上,5岁的天津小朋友褚天舒以190分的高分获得了大赛金奖,别看年纪小,但他举手投足间都显露出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他背后的指导老师就是独创幼儿京剧教育法的56岁天津花脸教师王杰。
儿子是我第一个“小”学生
出生在梨园世家的王杰也曾是一名专业的京剧演员,而谈起让他毅然离开舞台,甘心退居幕后从事京剧教育的缘由,还要从他意外发现儿子王玺龙身上的京剧天赋开始说起。
1988年,王杰还在天津京剧二团做花脸演员,当时偶然赶上天津市少年宫在排一出少儿版的京剧《姚期》,其中有朋友介绍王杰的儿子出演一个小太监的角色。结果到了现场排练的时候,儿子突然变卦了,怎么都不同意演小太监,吵着要演主角。那时儿子还不到5岁,完全没有京剧基础,王杰一开始以为他是在耍小脾气,就跟他说,演姚期唱段很多,你唱不了。谁知孩子不知哪来的勇气,张口就唱了起来,还真唱得八九不离十。最后愣是让他“抢”来了主角,演出之后还获得了好评。
后来王杰才知道,儿子经常会到外面“偷师”。那时王杰家就住在团里,剧团的排练、他的演出,儿子都在留心学习,一来二去,很多唱段竟然都自学会唱了。这让王杰非常惊讶。从那时开始,他便开始悉心培养儿子,每天督促他练功。“我对他非常严厉,为了保护他的嗓子,我不允许他吃冰棍这种太凉的东西,每天都要跟我学戏,甚至没有给他放过一次儿童节的假。”凭着刻苦努力的训练,1990年王玺龙就获得了天津市首届新苗杯的一等奖,而今也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专业京剧演员。
从儿子身上,王杰也探索出了不少京剧新苗的培养方法。1992年,王杰便离开舞台,专心从事幼儿京剧教育。
独创幼儿教育法
每次开学,王杰都要接收一群四五岁的小娃娃,他们稚嫩的发声还充满奶味,甚至不知京剧为何物。因此上课前王杰会先教他的学生四句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小孩子对京剧没有认识,也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所以我就给他们一个最直接的感受,他们会觉得这几句话就是京剧,随后我会以这几句话要求他们,他们也就逐渐理解,便会按照我的方式来上课了。”
为了能让孩子们对京剧曲目的背景有所理解,王杰把每出剧目都编成故事,在讲故事时有意识地加入一些唱段,孩子们听得入神,京剧的种子就这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了根。
京剧的戏词,很多都是文言文,直接讲孩子根本听不懂,王杰就把它们放到动画片的语境中来讲解。唱腔和戏词太长,王杰将它们分成若干段落,让孩子们分段记忆,学会了再连起来。“那就跟拼图一样,每个图都心中有数,才能拼出整体。”
在教学方法上,王杰也研究出了方便小孩子记忆的手指教学法、桌椅教学法和数字教学法——用手指的数量表示音节的变化,伸出几个手指就表示这段音节有几种变化;桌椅教学法则代表了音调的高低,当音调需要升高时,他就把手放在较高的桌椅上,反之则代表音调降低;而数字教学法则是用1~7的七个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音律,提醒孩子该如何发声。
虽然幼儿教育要操心的事儿太多,但在王杰看来,年龄小的孩子也有他们的优势。王杰告诉记者,四五岁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接受的东西会记得很深,而且他们更听话,没有杂念,不像大人想法那么多,有自己的主意。“但这也对老师有更严格的要求,正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你教给他们的知识都必须是准确的,决不能模棱两可,否则就可能影响他们一生。”
我的工作就是把每块金子擦亮
都说当老师需要一双慧眼,尤其是幼儿教师。“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必须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各种可能性。”王杰说,“有些孩子身上的天赋真是藏也藏不住。”
王杰介绍,这次“少京赛”夺得金奖的“褚小辫儿”褚天舒,从不到3岁开始就在跟着他学戏,话还没说利索,却能哼得出京剧的曲调,早早就显露出了他的戏曲天分。
王杰说,1岁时的褚天舒特别爱哭,家人拿他没办法,结果无意间打开电视,发现他只要一看戏曲频道立马就不哭了。为了让他听话,家人总会打开戏曲频道,还去买了好多戏曲光盘放,结果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张口闭口就能唱出京剧的曲调了。
如今,经王杰之手,已经培养出李泽林、刘大庆、谢子凡、李明朗、褚天舒等不少先后获得过全国各大戏曲奖项及登上春晚舞台的小朋友,而几乎每一届的和平杯、小梅花奖都不乏他的学生进入十佳。但谈及这些,王杰总是很低调,他说这与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兴趣和天分分不开。“学生都是金子,教师的工作就是把每块金子擦亮。”撰文 新报记者 宋珅 摄影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