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文教研中心学前部主任林美莲博士自2011年底起,针对华裔儿童语言环境及语言的使用展开调查,并在12日举办的第三届“华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与学”国际研讨会上公布调查结果。这是新加坡首个关于学前儿童的用语调查,往年的调查都是从小学一年级新生着手。
这项调查以327名新加坡籍华裔幼儿为对象,幼儿的父母其中一人必须是新加坡籍华人,其中199人是六岁儿童,另外128名年龄介于三至四岁之间。他们来自18所邻里、私立及教会幼儿园及托儿所。
调查发现,就读于私立和教会办的学前中心的幼儿家长学历较高,大专或本科毕业的约占一半,而高学历的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使用中文的频率偏低。
研究主要就两大方面来了解儿童的语言环境和使用,一为儿童在各别环境对不同对象所使用的语言,二为儿童在学校外所接触的语言来源。结果发现,大部分幼儿多以英语与兄弟姐妹和同伴交谈,而这个情况在年纪较小的幼儿身上更为显著。
例如,习惯以英语与兄弟姐妹交谈的六岁儿童占24.5%,使用中文的只有14.7%。这一差距在三至四岁幼童更为明显,用英语的为29.8%,用中文的仅14.3%。
中文接触率偏低的问题在幼儿最爱看的卡通片上更为明显,每周接触英语卡通节目三至九小时的六岁儿童超过80%,接触中文卡通片的为46%,而每周接触英语卡通片三至九小时的三至四岁儿童达87%,接触中文卡通片的仅有27%。在阅读习惯上,两个年龄层则没有太大差异,但都显见对英文读物的偏爱。36%至38%的幼儿每周接触华文读物至少一次,接触英文读物的则占65%。
林美莲受访时说,调查结果最令她关注的是,越小的孩子,跟兄弟姐妹和同伴使用中文交流的频率就越低,所接触的以中文为媒介语的读物和资讯也越少,这意味若不努力提高孩子接触中文的机会,那幼儿不使用中文的情况将越来越严重。
她说:“儿童天生爱模仿,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个老师,家庭用语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坚持跟幼儿讲中文,直到中文成为习惯语。”
她也指出,了解幼儿的语言环境及用语习惯对提高孩子的双语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学前中心可以根据这方面的资料为幼儿设计课程,进行差异教学。例如那些在家中讲英语的孩子,学前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照料他们,或是上音乐和体育课时,用中文沟通。(实习编辑:许美琳审核:谭利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