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面临过独自带异性孩子在公共场合如厕的“艰难选择”,也遭遇过不少尴尬,因此,这则报道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也不足为奇。
其实,小孩子公共场所“如厕难”不仅表现在这一方面。现在大部分商场的洗手间里,坐便器、蹲厕、洗手台等设施,都是按照成年人的身高和体型设置的;公园、医院、图书馆等公共环境中也没有儿童卫生间,甚至一些婴幼儿早教机构,也都是“妈妈抱着孩子如厕”;租借的儿童手推车基本没有安全带;超市的物品摆放有隐患;儿童乐园的玩具脏兮兮不更新……虽说都是“小”问题,但针对儿童设施的细节,再认真细致都不为过。
因此,如果说这则新闻有什么启示,笔者以为,从小的方面说,这提醒父母在带异性孩子如厕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比如“可以主动向他人求助,在厕所门外找位女士帮忙,带女儿上厕所等”。社会也应该对带异性孩子如厕的家长更多包容和协助。从大的方面说,有人的地方就存在各种需求,特别是如厕这种很难忍耐的需求,这就需要在公共设施上进行改造,打造人性化公厕。
公厕建设中配套儿童专用卫生间已有先例。云南丽江市妇幼保健院所建的家庭式厕所,一家人可同时如厕,颇具人性化。而在北京、杭州、广州等地相继设立的“无性别公厕”,与火车上厕所相似,在解决特殊人群如厕难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亲子厕所、儿童厕所并没有遍地开花,只是在为数不多的城市、为数不多的场所如同“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要改变幼儿如厕难,一方面要在公共厕所建设上人性一些,让儿童“方便”更方便。同时,父母也需要早早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