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关注 » 正文

马路“杀手”逞凶 11儿童殒命车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1  浏览次数:206
广东学前教育网资讯频道导读:不要让小孩独自坐后排,儿童独自坐后排的危险性不亚于坐在前排的危险性,好动的小孩有可能拉开门窗发生意外,在汽车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照顾好自己,因此尽量不要独自一人开车带着小孩乘车。
 儿童乘车
 
注意事项
 
交警提醒,儿童乘坐汽车,最好乘坐儿童安全座椅,确保儿童的安全。
 
不要让小孩独自坐后排,儿童独自坐后排的危险性不亚于坐在前排的危险性,好动的小孩有可能拉开门窗发生意外,在汽车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照顾好自己,因此尽量不要独自一人开车带着小孩乘车。
 
不要给小孩系成人安全带。一般汽车坐椅和安全带是专门为成人设计的,不适合身材矮小的儿童体形,发生碰撞时安全带正好勒住孩子的脖子,成了最危险的“索命”带。
 
不要抱着小孩乘车。据有关研究显示,在汽车以时速50公里的速度撞击时,10公斤重的小孩产生的冲击力可能超过400公斤,小孩很容易飞出去。
 
不要将小孩一个人锁在车内,很多家长出门办事为了安全起见,往往将小孩单独锁在车内,殊不知这样也是非常危险的,小孩好玩好动的天性、车内密闭的空间都可能是小孩潜在的杀手。
 
南方日报讯 (记者/郭文君 通讯员/阎海滨 吴汉锋)4月底,一名三岁男童在父母工作的市场周边玩耍,由于无人照看,结果被路过的一辆小轿车碾压身亡。该起案件的发生,为儿童安全敲响了警钟。
 
昨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通报称,今年以来截至5月9日,东莞共发生涉及儿童的交通事故73宗,造成11名儿童死亡,85名儿童受伤。交警部门表示,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在参与交通时,因对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自我防范意识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发生交通意外事故的几率较大,往往要高于成人好几倍。
 
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交警提醒:家长和学校要帮助孩子认识和了解各种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常识,让孩子从小树立起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要告诫孩子不要在街道上和马路上踢球、溜旱冰、追逐打闹以及学骑自行车等;不要在停车场内玩耍;游戏时尽量远离停靠的车辆,以免其突然启动而造成伤害。
 
儿童发生交通意外几率几倍于成人
 
据交警支队交管科民警介绍,由于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好动好玩,但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遇到紧急情况难于应付,因而发生交通意外事故的几率较大,往往要高于成人好几倍。
 
据分析,东莞儿童交通事故一般发生在步行、骑车、乘车时,多数是由于成年人交通违法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发生事故主要是部分驾驶员开车时,对道路上的交通标志标线等视而不见,缺乏对少年儿童参与交通行为时不稳定性的认识,不能够正确把握少年儿童的交通行为特点,一旦学生突然跑上公路或突然改变在道路上的行走轨迹,驾驶员来不及做出反应和判断,采取制动措施避让。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寒暑假期间,新莞人子女来莞过暑假,由于对东莞车流繁忙的情况不熟悉,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加之父母工作忙,顾不上儿童,导致儿童交通事故的发生。
 
儿童四项行为易发交通事故
 
交管科民警介绍,儿童的以下四类行为最易引发交通事故:
 
行为一,在马路上嬉戏打闹、看书聊天。儿童有嬉戏的天性,惯性使然,他们在马路上也毫不讳忌,不注意避让车辆,全然不顾身边的车水马龙和突如其来的险情,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行为二,坐车时有不良的习惯。有的儿童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习惯把手、头伸向车外;有的儿童坐在摩托车、电动车的后座上,或手舞足蹈或酣然大睡,更有的儿童站在自行车后座上秀舞姿,这些行为都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行为三,骑驶自行车闯红灯、行驶快车道。随着儿童长大到可以骑着自行车上道路行驶时,胆子也变大了,他们在道路上横冲直撞,闯红灯、争抢道路,个别小朋友甚至大秀车技,双手离把,这些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行为四,攀越道路交通护栏。儿童、青少年身材矮小且身体轻灵,当遇到道路交通护栏时,为图方便,不走人行横道,有的攀越交通护栏,有的从交通护栏的空隙中钻过去,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作者:郭文君 阎海滨 吴汉锋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