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04月09日讯 平均每天与孩子相处3小时以上的父亲,仅占10%;每周陪孩子和家人吃晚饭少于5天的父亲,占到了70%……鄞州区盛世幼儿园一项调查表明,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屡屡缺席,让不少孩子开始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
多数父亲很少去幼儿园接孩子
“你很难说这些70后、80后的父亲们没有科学的育儿理念,他们年轻、激情,相对于上一代父亲而言更有文化素养,在实际操作中却因为忙碌,或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意识,使得他们在孩子成长的教育中屡屡缺席。”盛世幼儿园园长陈旦映告诉记者。
该园面向全园父亲回收上的196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工作与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有70%的父亲都认为“孩子更为重要,工作可以暂时先放一放”。同时在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认识方面,约有90%的父亲选择“父亲是孩子的玩伴和朋友”,后面依次为“父亲和孩子共同成长”、“父亲是孩子的偶像和榜样”、“父亲教给孩子各种知识和规则”。只有13.3%的父亲选择“父亲主要负责工作,孩子由母亲负责”。
但是,另一组数据也不容忽视。按照每周7天统计,每个星期陪孩子和家人吃晚饭少于5天的父亲占到了70%;3到4天的父亲最多,约占56.7%;平均每天和孩子一起玩耍、谈心、学习等相处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父亲仅为10%;高达70%的父亲只有“偶尔”,甚至是“从不”亲自去幼儿园接送孩子。
总体上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内容“间接支持”高于实际的情感表达、学业鼓励、规则约束和教育指导等。这种间接支持主要体现在包括“营造对孩子发展有力的环境和家庭关系”、“承担为孩子提供经济支持的责任”、“为孩子将来早做储蓄”等物质经济方面。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首选求助对象不是爸爸
爸爸为什么不回家呀?是不是不喜欢我啦?爸爸不要我怎么办呢?陈旦映当了多年的幼儿园园长,个别孩子的这种烦躁不安和焦虑爱哭的现象,在她看来,就是“父爱缺乏综合征”的体现。
“老听不少家长抱怨,小男孩怎么缺少了点阳刚气?小女孩长大后为什么不太愿意和男孩子接触?这与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父亲的缺席不无关系。”陈旦映说,“父亲有着别于母亲角色的特殊作用,对孩子性别角色、性格形成、智力培养、能力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幼儿在与父亲的互动中得以充分感受、模仿并学习父亲角色固有的诸如坚毅、果断、勇敢等男性品质。当然玩是孩子的天性,和父亲一起玩时可以更投入。孩子的童年也会过得更快乐。”
从该园专项调查数据来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有50%的孩子首选求助对象是“母亲”,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更为高大的父亲。而选择“父亲”选项的人数仅占到26.7%,其次是“祖辈”10%,另有6.7%的人分别选择了“同伴或兄弟姐妹”以及“老师或其他成人”。
该园专项调查还显示,高达36.7%的父亲“偶尔”甚至“从不”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沟通,33.3%的父亲“偶尔”甚至“从不”阅读相关育儿书籍或参加相关讲座。且鲜有父亲对孩子说“爸爸爱你”等明确表达爱意的话。让父亲做孩子童年最好的玩伴
“我们根据全园父亲的爱好、特点、闲暇时间以及可利用资源内容等建立了一个父亲资料库,发现其实每一位父亲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骄傲。”陈旦映说,“有经常出国做生意,会说好几国语言的;有热衷于运动,羽毛球、乒乓球打得所向披靡的;有十几年专职于做木匠,能把木板雕刻得栩栩如生的;也有父亲善于交际,口才好得能把全班幼儿逗得哄堂大笑的。我们尊重每一位父亲的个体差异,并寻找机会充分展示每一位父亲的独特魅力,使孩子们意识到,哇,原来自己老爸这么棒!‘我愿意跟他在一起并学到更多的东西’。”
与此同时,该园还组织发起了“父亲行动”,领导全园父亲策划、组织、开展各项诸如父亲家长会、父亲沙龙、父亲义工、父亲助教(讲故事、做游戏等)、父子(女)捕鱼、亲子运动会、好爸爸评选等一系列让父亲和子女一起参与的活动,努力让每一位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做到“不缺席”。□记者林诗舟通讯员王颖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