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做错事,可能会因害怕受家长或老师的惩罚而养成说谎的毛病
孩子“不合群”、爱“搞破坏”,我们该怎样教育?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商报记者 吴静
孩子做错事儿,有的家长会大吵一顿,甚至大打出手。其实,这种做法会导致孩子因害怕受惩罚而养成说谎的毛病。昨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河南省培训班开班,《指南》中不仅列出孩子在4岁、5岁、6岁时应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还列举了一些教育途径与教育方法,有些教育方法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借鉴。
幼儿做错事莫斥责、打骂
“给你说了,不让玩水,看裤子湿了吧?”看到4岁多的儿子弄湿了衣服,李女士朝孩子屁股上就是一巴掌。像李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其实,家长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可能会让孩子因害怕受惩罚而养成说谎的习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和老师不要厉声斥责,更不要打骂,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做法,以后改正就行了。
家长要教给孩子交往技能
有的孩子和小朋友玩不到一块,总显得很不合群。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要教给孩子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比如,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到同伴的活动中,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可以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家长还可以利用相关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等。
家长要容忍孩子“搞破坏”
小浩宇的妈妈,一直搞不明白孩子怎么那么喜欢搞破坏。给他买的玩具都被浩宇拆得七零八落。浩宇妈妈担心孩子成为“破坏王”,打算再也不给他买玩具了。
其实,孩子拆玩具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心驱使,并不是搞破坏。家长要容忍孩子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并且要引导他们玩后收拾好。家长应多为孩子选择些能操作、多变化的玩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指南》是方向不是“尺子”
《指南》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应知道什么、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同时也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指南》的主要撰写人李季湄强调,《指南》是参考、是方向,但不是测量标准和准则,幼儿园教师或家长切忌把《指南》中的目标作为一把“尺子”,忽视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