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今天上学啦,女儿长大了。”在新浪微博上输入“妈妈”、“宝贝”等关键词会发现,一些年轻父母的微博头像多为孩子的照片,微博内容也以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动态、常态、窘态为微博内容。
从网上公开的内容中不难找到和发现关于孩子的细节,包括出生年月、在哪所幼儿园入班,在哪所小学上学,平时谁在接送,学校周边环境等关于孩子的信息和家庭的信息。
对于“晒“孩子有可能泄露隐私的可能,不少年轻父母称并没有考虑到。“不太留意,只是觉着在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儿子已经4岁的徐女士告诉记者,“对于孩子信息只能做到相对谨慎吧。”
“大多数家长都没有考虑到孩子信息透漏后带来的恶果。”北京广川律师事务所律师裴莉莉告诉中国网记者。
几年前一起案件让裴莉莉至今印象深刻。犯罪分子从网上获知刚上小学的孙同学的详细信息:在哪上学、上下学准确时间、谁来接送等。犯罪分子继而对这个孩子实施了劫持,并勒索孩子家长高额赎金。
“信息透漏后会给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这是已经为人父母没有预料到的。”裴莉莉说。
截止目前,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保护,尚无明确立法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保护立法应该紧跟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式下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加以改进和完善。”
裴莉莉建议,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家庭保护部分应增加对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
“规定成年人在互联网上上传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时,应当考虑到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不要在互联网上泄露可能给未成年人造成危害和伤害的信息。”
“如果将此内容加入到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可以通过上升到立法的高度、法律的高度给身为父母的年轻人、成年人、监护人起到警醒、提醒的作用。”裴莉莉告诉中国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