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挤!挤!昨天,厦门市公办幼儿园统一接受报名。因为“担心报晚了会影响宝宝上学”,许多家长通宵达旦排队。而昨天各大公办园“资格审核之严格,材料要求之详尽”,也让许多挂靠户宝宝被拒之门外。
公办幼儿园的报名,居然也要通宵达旦排队,比之房地产火爆之时,恐怕要有过之而无不及。教育是个公共品,尽管幼儿园并未被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但根据公众配套相关资源的制度其本该是公共部门的责任。但现实的情形却是,“入园难”被视为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而如何解决“入园难”成了家长之间财务实力甚至社会能量的比拼,如此幼教资源配置,不仅难言合理,更已呈现出畸态。
按照相关部门的说法,幼教资源是够的,每个孩子都有幼儿园上。但问题在于,幼儿园和幼儿园显然并不一样,以公办园和私立园相比,无论是收费,还是幼教服务的质量,差距不言而喻。
当财政补贴只有极少部分群体能够受益时,也必然是以更多群体的权益受损为代价的。事实上,既然公立幼儿园并不能提供普遍服务,那么,财政专门针对公立幼儿园的投入也就显得师出无名。当公立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成了特权专享,这样的公立更是与其“公立”的初衷南辕北辙。
毋庸置疑的是,幼儿教育不容忽视,我们当然没有理由让其放任自流,并让“不公”成为这个领域中的常态。也即是说,既然公立幼儿园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覆盖大多数公众,并担当起提供普遍服务的责任,那么,在此之前,财政补贴不妨对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不加区分、一视同仁,这或许不失为求解“上公办园比上大学还难”尴尬的对症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