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背景】
山东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尤其是农业人口为主的大省,政府切实履行学前教育的职能,通过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为我国其他地区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具体实施】
(一)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明确政府主导发展思路,推进农村学前三年教育有质量普及
首先,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的改革理念。明确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资助农村弱势儿童入园,通过扩大教育机会保障教育对象的广泛性,通过严格办园准入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督导评估确保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果的正外部性。
其次,明确政府主导的改革思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民间资金有限,社会组织羸弱,将农村学前教育交由社会和市场主导难以有效保障公平。
第三,确立农村学前三年教育有质量普及目标。一是明确要求各地基本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二是明确要求各地努力提高农村办园水平和质量,不断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规范化和优质化发展。
(二)制定政策规划,构建管理网络,提高政府主导强度
1.召开高层级专门会议,形成政策规划保障体系
基于对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战略意义和政府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作用定位的认识,一方面,山东省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另一方面,制定了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政策,并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制定专门政策,形成了从省到地方、层层配套落实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政策体系。
2.构建“三级二线”管理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管理网络
山东省通过构建“三级二线”的管理机制。“三级”指县、乡、村三级政府。“二线”指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并行。山东省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管理。通过“三级两线”管理,山东省形成了强有力的管理网络,使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从而为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政府主导能力
1.设专项纳预算,创新政府社会合作机制,扩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渠道和规模
首先,设立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山东省提出乡镇要安排学前教育发展经费,主要用于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幼儿教师工资发放;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也由各级财政保障。
其次,创新政府与社会合作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投入举办农村学前教育。
2.以公办乡镇中心园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以公办为主的办园体制改革
山东省以公办乡镇中心园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以公办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并通过乡镇中心园规范化建设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整体质量。
其次,明确乡镇中心园建设责任主体,并通过规划、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督导等制度保障,促进乡镇中心园规范化建设及其功能发挥。
3.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待遇保障制度,创新教师管理体制
首先,核定编制,整合资源,提高农村公办幼儿教师比例。
其次,建立健全最低工资和社保制度,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
第三,创新农村幼儿教师管理体制。为调动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并稳定农村幼教队伍,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统一”幼儿教师管理体制,即农村幼儿教师由各乡镇教办负责统一招聘、统一调用、统一考核、统一待遇、统一经费渠道和统一培训。
4.创新并逐步健全督导评估体制,切实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督导力度
【实施效果】
山东省通过系列体制、机制、制度改革创新举措,推动了当地学前事业快速的发展,实现了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建立了健全农村幼儿教师编制待遇保障制度、提升了学前教育质量。
【制度创新】
山东省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提高政府主导强度和主导能力入手,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是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破解点,保障落实政府主导职责,以提高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活力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发展,突出表现在农村学前儿童入园率持续提高,乡镇中心园建设率及质量不断提升,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及整体素质得到有效保障,其经验对我国其他地区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