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倚重于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越来越体现出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人才竞争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将教育看作是促进国家发展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
“教育—人才”形成21世纪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力。为迎接挑战、创造机遇,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纷纷制定面向未来经济竞争、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教育长期发展战略,以谋求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国家利益。教育战略规划已经成为世界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站在全局与未来角度对教育发展实施战略决策和管理的有效工具和自觉行为。从某种角度上说,21世纪的世界进入了一个“战略谋划的世纪”。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崛起的新形势,美国朝野愈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美国历来忧患意识很强,重视未雨绸缪,对未来进行重大谋划。如2006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及两院下属的医学研究所发表了联合报告——《迎接风暴:振兴美国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建设美好未来》(简称《迎接风暴》),在美政界、教育界与科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迎接风暴》报告提出四项重大政策建议,即美国政府应当在基础教育、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经济政策方面行动。该报告的典型特点是直面竞争危机,瞄准中国和反思教育问题,将人才与创新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2006年9月,美国出台了一份旨在引领未来10年至20年美国高等教育走向的报告——《美国高等教育未来规划》;2007年5月,美国联邦教育部正式发布了《2007—2012年战略规划》。最近,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美国欲在21世纪保持其在20世纪的领导地位,就要自强,只有教育比别人强,竞争力才能比别人强。在互联网时代,美国2/3的新增就业岗位要有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美国要通过创新,强化教育,要有新的眼界。这些战略思想集中反映出美国有强烈的危机感,强调以危机凝聚共识。美国继续重视基础教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试图制定国家标准和考试制度,提高学生学习与竞争能力;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长久保持国家竞争力。
2007年10月26日,英国首相布朗在格林威治大学发布了新政府的教育施政纲领,提出:英国的抱负是建立“世界级”的教育体系,成为全球教育联盟的领头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英国政府锐意进行教育改革,提出一整套教育改革方案。典型方案是2007年12月发布的《儿童计划——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规划了英国儿童发展的10年战略远景;2008年5月14日,布朗向议会提交了《2009年教育与技能议案》,目的是保证英国每个儿童都能上优秀的学校。
面对21世纪以来国际和国内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2005年法国制定了《学校未来的导向与纲要法》,确立了未来10至15年教育发展的新体制,提出要建立一个更公正、更有效率、更开放的学校体系。萨科奇从他准备参加总统竞选开始,就一直把教育放在其竞选纲领的重要地位。2006年2月22日,以萨科奇为主席的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公布了《教育协定》。萨科奇在为《教育协定》而发表的演讲中,明确了教育的两大目标:优质与机会均等。它反映了法国政府重视研究当前及未来社会的发展态势,培养高素质的公民,为法国更好地融入21世纪的欧洲政治和经济空间提供了基础。
2003年3月,德国联邦政府提出了指导未来若干年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2010年议程》。作为该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被看作是推动德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激活创新力的重要举措。2005年2月,德国教育科学学会和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门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未来教育”的大型研讨会。会议提出了2010年前德国教育的九大目标。它的核心理念是“教育面向所有人”和“能力教育”,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现行社会向“知识型”社会转变。默克尔总理领导下的德国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使德国成为世界上“最适于研究的国家”,确保德国科研水平和经济竞争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德国教育发展规划及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立足于德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最大限度地倡导教育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进入21世纪,日本明确制定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和文化立国两大战略,适应这一需要,频繁更迭的历届日本内阁都把教育改革列为社会整体规划的重要议题。2001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向国会提交了《21世纪教育新生计划》。它是作为实现“日本新生”远大目标的一项重要国策而制定的,是日本教育改革今后的发展方向与远景蓝图。2004年12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交了《高等教育未来展望》报告书,构想了2015—2020年间日本高等教育的状态。2008年7月,日本内阁通过了日本教育史的第一个《教育振兴基本计划》,以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确立新世纪的教育理想。
“发展教育,立法先行”是苏联发展国民教育几十年来形成的一个显著特点,俄罗斯不但继承了这一传统,而且在不断强调教育对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安全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的过程中,将关于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作为国家政策体系中一个重要领域专门部署。21世纪初俄罗斯联邦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教育法令和纲领:《联邦教育发展纲要》、《俄罗斯联邦国民教育要义》、《俄罗斯2001—2010年连续师范教育发展大纲》、《俄罗斯联邦政府社会经济政策远景规划》、《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2006—2010年联邦教育发展目标大纲》、《2020年前的俄罗斯教育——服务于知识经济的教育模式》,等等。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上任后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中认为,俄罗斯已经从教育优势地位“跌落”,而且这已构成影响国家整体竞争力提高的最大威胁。重建俄罗斯教育体系应该在培养新一代专业人才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国家级文件突出体现了俄罗斯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的一贯性。
印度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印度政府相当重视教育发展对推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辛格总理在2007年印度独立日的演讲中宣称“我想看到不久的将来,教育领域内发生的革命性变化。我强烈的愿望是,让印度成为一个全面受教育的、现代化的、进步的国家。我们要使印度变成一个人人都受到教育、有技能、有创造力的国家”。2007年12月,印度制定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7—2012)诞生,提出“全纳性增长”的发展理念,即推进均衡发展,缩小区域、群体和性别间的差距,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此基础上,印度规划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规划针对中等教育长期存在的学术性倾向问题,强调发展职业学校与职业教育,保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路径相互沟通,允许多次选择。同时提出建立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密切与企业合作、开设学制长短不一的模块化课程、实施弹性教学方式等一揽子改革措施。在高等教育方面,提出到20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新建30所中央大学,做到每个邦有一所中央大学,并创建14所世界一流大学,增强印度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
以上这些战略规划都突出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的价值理念,同时重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都突出强调教育发展要兼顾公平与质量,充分体现教育政策的双重价值需求;都非常重视儿童早期教育,确保良好的教育开端;都突出强调提高学业标准,确保扎实的学力,为全球竞争作好准备;都充分重视扩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联系,强调企业与教育的密切联系,不断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生机;都在积极构思高等教育的未来,重视一流大学建设;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
教育通过促进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崛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的这种促进作用往往是间接而复杂的,难以立竿见影却深刻长远。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上有长远的眼光。世界各国一系列战略规划与重大政策的制定无不体现着政府从宏观上对教育发展进程与方向的有效调控。
各国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的制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教育问题本身,而且涉及到政治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的加剧,它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大众传媒等的影响。决策组织是从制度上保障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的手段,是保障教育宏观决策科学性的制度因素。影响科学教育宏观决策的主要组织因素由政府、国际组织、企业(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大众传媒等构成,宏观决策过程不是抽象的,它涉及到广泛的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教育政策的产生也不是孤立的,它必须顾及各方面的利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并不意味着减少政府的责任和作用,但政府的责任和作用不应该是独家包揽,教育决策主体必须由多种组织因素构成,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实现离不开其他组织因素的关键性参与,通过对影响宏观决策的体制环境进行整合,决策才能更科学民主,更有效益。尽管各国教育发展规划与政策建立在各国特殊国情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基础之上,处于不同的政策文化和制度框架之中,但是它们所呈现出来的一些共同趋势,非常有益于我国在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和重大教育政策时参考借鉴。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我们既需要对自身的历史和现实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要具备对全球教育战略的深刻洞察力。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站在国际和未来的角度,对教育发展进行宏观富有前瞻性把握,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思路和政策措施,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