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各地纷纷出台贯彻措施。省教育厅及时转发了教育部的通知,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一些意见。然而“去小学化”的道路注定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提示」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攀比、跟风、虚荣、急于看到成效、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让许多家长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抢跑”,一些教育机构也百般迎合家长的这种需求。如何化解幼儿园“去小学化”路上的尴尬,破解评价体制中的难题,亟须各方发力。或许,教育部的一纸通知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和节点。
3月18日,在太航小区操场上,文女士正带着女儿散步。说起女儿,文女士除了满心欢喜之外,还有几分担忧。女儿佳佳9月份就该上小学了,可是对数字不敏感。文女士担心佳佳上了小学后算术跟不上,正盘算着再报个早教班提高一下。大多数家长和文女士一样,心甘情愿花钱源于一种内心焦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早教培训机构和一些
“幼小衔接班”就成为许多家长让孩子“抢跑”的必然选择。
A“起跑”从什么时间开始
学走路都要交钱,全脑开发还是折腾人
早期教育是一种防御性投资 受教育成为一种惯性需求
对于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教育,其实是在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从“胎教”到“早教”,一个3周岁的孩子,已然接受了4年的教育。“托儿所教养幼儿园化”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成为必然。
1980年出生的李青,在孩子刚满11个月时报了位于亲贤北街某亲子班,48节课8000多块钱,每周上一次课。说到上课的效果,她摇摇头,孩子现在走路的欲望很强烈,上课就是满场乱窜,自己跟着扶着,老师讲什么也顾不上关注,感觉很折腾人。但她表示会坚持下去,因为邻居家的小小虽然才两岁半,也已经是早教班的“老学员”了。
高价,几乎是所有早教的共同特征,每课时百元以上是很平常的事儿,只有挂靠在幼儿园内的早教班相对便宜些,每课时也在40元左右。在大多数早教宣传资料上,“全脑开发、多元智能理论、蒙特梭利教学法”等来头不小的词汇让家长们眼花缭乱怦然心动,再加上业务员的口头禅,“如果你的孩子从出生第三天开始教育,那就已经晚了两天了”,许多家长爽快地买了单。
在太航小区院内的某早教中心,带儿子来上强化班的理财咨询师刘先生坦言,“对孩子的早教更像是一种防御性投资,目的并不一定是为了更高的收益,而是为了防止孩子在竞争的过程中过早被淘汰出局。”
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内地已有早期教育机构12450家,在早教市场最活跃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早教中心达到5112家。据太原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不完全统计,目前太原市有28所早教机构。小店区教育局幼教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光小店区登记在册的早教机构就有14家。这些早教机构虽然价格不菲,但并不愁生源,让孩子去接受教育俨然成为一种惯性需求。
B“抢跑”流行的背后
民办幼儿园:面临尴尬选择
家长:害怕老师“嫌差爱优”全家上阵助跑◇老师:“抢跑”未必能持续领跑如果说早教机构靠花里胡哨的概念吸引了家长的目光,那么在一些私立幼儿园,“小学化”就是一个重要的卖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办幼儿园园长跟记者说了这样的实话:“去小学化”政策出来后,自己的幼儿园面临尴尬的选择。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都比不上公办幼儿园,只能想方设法满足家长的需求。有的家长在领孩子入园时就提出,孩子要认识多少个字、会讲简单英语等具体要求。“3岁宝宝90天学会1500个汉字”“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让你的宝宝离名小学更近一点”……每年招生季节,不少民办幼儿园都以这样的宣传来吸引生源,这也是最能迎合家长们“起跑焦虑”的广告词。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一年级,学会常用汉字400个左右。”
退休职工田师傅说起孙子的教育,很伤脑筋。若干年前儿子的教育他从来没有这么上心过,现在每天孙子从幼儿园回来都要带回来一些“作业”,做个手工啦,学习一些识字卡片啦等等。因为幼儿园的一些宝宝会背多首唐诗,有的能识很多字,害怕老师
“嫌差爱优”,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田师傅和老伴每天绞尽脑汁帮孙子奋起直追。
“别的孩子学会了,我的孩子会不会产生自卑心理,老师会不会觉得我的孩子笨?”“老师会不会就以为大家都会了跳过去不讲了?”是很多一年级小学生家长的担心,五一路小学的李老师也坦诚地告诉记者,在小学阶段,参加过早教培训和幼儿园系统教育的孩子确实要适应得快一些。但是她个人建议,幼儿最应该培养的是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知识方面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小孩子提前介入。在自己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孩子因为在幼儿园学过某些知识,上了小学后反而不好好听讲了。“抢跑”未必能持续领跑,一开始跑得快未必就能赢在最后。
C救赎该从哪里做起
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教育者不应仅是幼教从业者还应该是为人父母者
成功人生和幸福模式的多样化亟待形成共识
“幼儿园小学化症结不在幼儿园,而在小学。”记者的北京同学小玉在电话里如是说,她同时考了记者一道题,“1到9九个数,‘1、3、7、8’,‘5、9’,‘2、4、6’是按照什么分类的?”这个让我发懵、承认不会的题目,出自“北京市2010年幼升小测试题权威归类标准版”。其答案是“在读音上,1、3、7、8都是一声,5、9都是三声,2、4、6都是四声”。据说该题难倒了诸多教授学者。
诚如山西大学附中的张欣艾老师所说,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人们对稀缺资源的追逐是永恒的。如果短期内无法改变资源稀缺的状况,选拔就必须存在,有选拔必然有竞争。虽然“去小学化”的政策初衷是为减轻孩子的负担,但在实际中,或许难逃“看上去很美”的结局。
太原师范学院幼师专业的学生金楠告诉记者,“幼儿的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感官发展、语言发展、肢体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引导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这一点来看,师资队伍是很关键的。早教机构的审批也是参照民办幼儿园的标准来的,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标准。有的幼儿园和早教中心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所聘用的老师大部分是
“自学成才”,不具备任何资质,上课都是从录像上现学现卖。
同时,金楠还强调“再好的老师也无法替代父母的言传身教”。有些家长一味依赖老师的教育,不怕给孩子花钱却很少用心体会孩子的心理需求。针对这种现象,小店区教育局将3月作为“家园共育”育儿理念宣传月,就是要让100%的家长都知道科学的幼教理念。
针对“去小学化”路上的种种坎坷,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高专诚分析说,“现在的家长这么心急、这么焦虑,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的评价层面。不同的孩子被迫接受同一个成才标尺和同一个成功模式的衡量,孩子们的快乐和健康在现有的评价体制中找不到位置。同时,成功人生和幸福的模式有很多种的观念还远未成为社会共识。”
「记者随记」有这么一首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人说“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但愿所有正处于忙碌中、气馁中、着急中的父母还有辛勤的教育工作者们能多“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多体会蜗牛爬过的路上的花香、鸟叫、虫鸣,还有满天亮丽的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