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关注 » 正文

幼小衔接并非超前学习小学知识(组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2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次数:581
广东学前教育网资讯频道导读:幼小衔接教育旨在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帮助儿童从幼儿期逐渐过渡到学龄期,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但目前的幼小衔接教育,大多违背了教育规律,变成了对小学知识的超前学习,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漫画中国网 提供
漫画中国网 提供
幼小衔接并非超前学习小学知识
  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青岛市实验幼儿园有针对性地组织大班孩子开展“我画、我照、我看心中的小学”、“我要上小学了”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受到家长的欢迎。图为孩子正在用积木“建造”心中的小学。本报记者 孙军 摄

  学前观察

  【幼小衔接教育旨在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帮助儿童从幼儿期逐渐过渡到学龄期,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但目前的幼小衔接教育,大多违背了教育规律,变成了对小学知识的超前学习,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原晋霞

  “小学化”已成幼小衔接教育的顽疾

  当前,一些地方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幼小衔接为名,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小学化”的教育。很多公办园,每到大班阶段,就会因不提前教拼音、识字等小学内容而导致生源大量流失,有的幼儿园中班时有6个班,可升入大班后就剩下2个班了。而一些以“小学化”教育为特色的民办园大班和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则招生火爆。迫于家长压力和生存需要,一些公办园不得不在大班课程中增加小学内容。与此同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举办了名目繁多的幼小衔接班,它们有的以提前教授小学知识为特色,有的以小学入学考试培训为噱头来吸引生源。虽然大多价格不菲,甚至有的收费高得离谱,但家长仍然趋之若鹜。在这种环境中,一些孩子除了在幼儿园或学前班接受“小学化”教育外,节假日也被家长安排参加了多个幼小衔接班,忙得不可开交。

  除此之外,一些小学的一年级在作息制度、课程模式、教学形式、学习环境等方面与高年级毫无差异,每天上6节课,每节课45分钟,教学以口头讲授为主,每天都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丝毫未延续幼儿教育的活动性、综合性、生活性及游戏性等特点。

  幼小衔接教育旨在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帮助儿童从幼儿期逐渐过渡到学龄期,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但目前的幼小衔接教育,大多超越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违背了教育规律,这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反感乃至厌恶。正因为如此,虽然近年来的幼小衔接教育搞得如火如荼,但孩子进入小学后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小学教师普遍反映一年级学生在遵守课堂规则、独立完成任务、生活自理、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很差;一些家长也反映,孩子入小学后出现体质下降、睡眠不足、厌恶上学等症状。

  “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不仅不能减缓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反而会加剧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幼小衔接教育为什么会“小学化”

  一些小学违规举行入学考试是直接诱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绝大部分学校都是按学区招生,但有些学校会在入学前组织摸底考试。尽管这些学校会强调这只是为了了解新生的基本情况,但家长却另有揣摩:这关系到孩子在教师眼中的印象、在新集体中的地位,以及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小学看来再平常不过的考试,却几乎左右了幼小衔接的教育重心。

  一年级的快进度教学是重要推手。由于一部分孩子在入学前已经学了小学知识,一年级教师有时会加快教学进度,甚至跳过某些大多数孩子都已掌握的教学内容,这使得未先学的孩子学习起来颇感吃力。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家长的恐慌,那些原本不赞同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家长迫于现实,不得不就范。这样,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与一年级的快进度教学之间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加剧了幼小衔接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一些幼教机构误导舆论。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一些民办园、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以赚钱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任意确定课程内容。它们利用家长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围绕小学入学考试和教育竞争大做文章,误导舆论,以夸张甚至欺骗的手段让家长“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过来,加剧了幼小衔接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大多数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互不了解对方的教育特点。在师范教育中,由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课程鲜有交叉,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入职前均未系统学习过相邻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工作后,幼儿园和小学在空间上的相互独立,又使得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产生了天然的隔离,而教育行政部门由于对幼儿园和小学之间交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未给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搭建业务交流的制度化平台。由于缺少对对方教育对象、教育规律和教育现实的了解,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无法开展有效的衔接教育,在行动上甚至南辕北辙。

  与学前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有关。当前,从总体上说,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很多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教师的学历多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前班教师大多为小学临近退休或被小学淘汰的教师,他们普遍缺少学前教育专业背景,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只会按照小学的方式教拼音、识字和算术。一些地方幼儿园和学前班班级规模过大,有时一位教师同时要教四五十个孩子。一些城市民办园、农村园和学前班的教学条件较差,没有必要的玩教具,孩子接受的只能是拼音、识字、算术等“小学化”的教育。

  如何制止幼小衔接教育“小学化”

  坚决取消各种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

  小学入学考试,加剧了幼小衔接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应坚决制止。其实,通过这种方式对儿童将来学习成绩进行预测并不靠谱。孩子在入学摸底考试时取得的成绩,只能反映其是否先学了小学知识,根本无法反映其将来的学业水平,更无法预测其将来的发展潜力。事实证明,先学小学课程的孩子在入学考试中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但这种优势会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消失,并且因为学过了,他们在课堂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其他同学。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坚决取消小学有害无益的入学考试。

  加强对民办园、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的监管。

  政府应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防止因各部门相互推诿而使民办园、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陷入无人监管的盲区。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师资准入制度、课程准入制度、广告宣传审定制度和质量监管制度等,并严格执行,禁止任何幼教机构以幼小衔接之名进行“小学化”教育。此外,媒体和专家学者也应积极宣传,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科学理性地对待幼小衔接教育。

  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育、管理和培训支持。

  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师范教育中,学前与小学低年级属同一层次,获得这一层次证书的教师可任教于小学或幼儿园。我国的师范教育课程也应作相应调整,至少让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职前阶段就能系统了解相邻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特点。教育行政部门应为幼儿园和小学牵线搭桥,为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进行业务交流搭建制度化平台。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可以组建固定的教研团队,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幼小衔接的教育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教育专业组织等也应积极关注幼小衔接教育,举办专门的幼小衔接教育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大力支持一线教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研究,广泛宣传优秀的幼小衔接教育成果。

  加强幼小衔接研究,尤其是小学教育如何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一直都非常重视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但对于小学一年级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理论工作者却鲜有问津。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园和小学应承担对等责任,小学教育理论工作者也应加强幼小衔接教育研究,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小学深入探索幼小衔接机制。笔者认为,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环境、课程系统、教学方式、作息制度等方面的全面对接,而其中最主要、最具有难度的是两阶段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对接。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先生曾说:“幼稚园与一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体格、智力上都相差不远,不宜作显著的课程分隔。”幼小两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都应积极参与,共同探索两阶段教育尤其是课程与教学的衔接机制。

  确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

  幼小衔接教育旨在通过增强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教育的连续性,降低幼小两阶段教育异质性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造成的冲击。作为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教育之间,应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与分离。“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是超前教育,不仅未缓解过渡期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冲突,反而扩大了两者之间的鸿沟。因此,“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的本质是反衔接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家长等都应认清幼小衔接教育的反衔接本质,不被儿童能识多少字、会做多少道算术题等短时、显性的成绩所迷惑,应自觉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将幼小衔接的教育重心放在培养儿童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认知能力等具有终身发展价值的基本素质上。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妙招分享

  


  衔接好不好,关键看引导

  刘云 任华

  我园是一所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对孩子在幼小过渡期的表现尤为关注,努力加强幼小衔接工作的培训和引导,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大班下学期,我园从师资培训制度入手,由园长和小学教导主任牵头,邀请有关专家对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合流培训。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园和小学相关教师搞好课程及环境创设等方面的衔接。通过培训,一年级老师能主动为给新生创设较为接近幼儿园阶段的充满童趣的教室环境,并且注意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使环境变化对学生的冲击降到最低。

  幼儿与小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为此,我们和小学教导处还合作编写了《小学一年级教学指导手册》,在入学指导、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材教法、阅读指导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书面参考。此外,我们还编写了《新生入学手册》发放给大班教师、家长和一年级教师。《新生入学手册》用简明的语言,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了一年级的相关课程、教学,以及家长、教师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能力准备、健康准备、行为习惯准备、物质准备的辅导策略等。

  与此同时,我们邀请家长参加“幼小过渡期,父母应该怎样做”专题讲座,并邀请在幼小过渡中有丰富经验的家长到幼儿园给其他家长介绍经验。我们还为家长发放《关于一年级学生学习与成长特点的一封信》,并在家教宣传栏开辟“孩子在幼小过渡期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专栏,引导家长从合理调整幼儿的生活规律入手,着重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注意力等。这些举措,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三迁祠小学附属幼儿园)

  教师心得

  


  家长盲目攀比不利孩子成长

  赵漫漫

  马上就要升入大班了,班里有3个小朋友,开学以后,就要去上社会上一些以提前教授小学知识为特色的“学前班”了。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有些失落,并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现在,家长们学历越来越高,对教育也有着自己的认识,但就是在不经意的攀比中,逐渐放弃了自己的坚持。在聊天的时候,我发现一些家长之所以送孩子去学前班,主要是因为周围有亲戚、朋友的孩子去上了,看到他们会了很多拼音、汉字和数学等,心里不免有些着急。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觉得很无奈。我们平时都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我们在坚持“授之以渔”时,家长看见的却还是“鱼”的多少。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仅着眼于现在,会让孩子在未来失去更多。在班里,我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

  四个小朋友,两个是识字的,两个是不识字的。我分别让四个小朋友看同一本书,并要求他们给老师讲一讲故事内容。结果出乎意料,两个识字的小朋友,因为认识一些字,对字的依赖程度特别高,总是被绘本上的文字限制住,故事讲得磕磕绊绊,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显得不知所措。原本自信的他们,却变得羞怯起来。

  相反,两个不识字的小朋友,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画面上,他们由此发现了许多连老师都没有发现的小细节,并能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述。尽管讲的故事和绘本会有一些出入,但从他们放着光的小眼睛里,我看得出,这对他们来说是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也许,孩子在上小学前多认识一些字,会受到很多人的赞叹,但这往往是以牺牲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为代价的,而这些,恰恰是最重要的。

  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就是玩,没学到什么“知识”。殊不知,孩子在“玩”中积累了很多东西。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期待家长能够跳出功利与浮躁,与幼儿园携起手来,共同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第二幼儿园)

  园长论坛

  


  小学低年级不妨向幼儿园学习

  黄翠萍

  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幼儿园和家长有责任,小学也有责任。笔者曾经对刚上小学的孩子进行过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困难:

  其一,生理需求难满足。洗手间一层楼一个,课间休息仅有10分钟,下课后得急急地赶去,排队等候较长时间才轮到自己。而在幼儿园里,因为盥洗室与活动室是配套建设的,因此,除了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其余只要需要,随时可以去喝水、大小便等。

  其二,学习任务难完成。小学老师认为孩子入了小学,一切都得立即按规矩来。孩子上课、做作业等忙个不停,还不时被老师批评,时常会有受挫感。幼儿园只是进行前书写练习,只要稍有进步,便会得到老师的大加赞赏,连孩子也认为自己真的很能干。

  其三,游戏活动难开展。小学里以上课为主,孩子们大多是端坐着认真倾听,碰到班额大的,连发言的机会都不多。这与在幼儿园里总是以游戏活动为主,随时可以发表见解的情况完全两样。

  其四,与人交往难进行。小学里上课时间较多,学生与老师的主要交往就是听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而在幼儿园,教师总是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并鼓励他们多与同伴合作游戏,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与大班幼儿的身心特点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如他们需要经常补充水分、大小便不能受过多限制、生活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成人给予继续的照顾等。因此,小学一年级的教室硬件设施应与幼儿园接轨,活动室、洗手间配套使用,这样能及时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仍然喜欢以游戏为主的学习形式,习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情感都是在各种活动中达成的,仅通过眼睛看与耳朵听的简单式学习渠道,其效率必然是低下的。因此,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可以向幼儿园多学学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评价模式也应向幼儿园学习,只要是孩子通过努力有了进步,都要给予积极鼓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都觉得上学是一件快乐而有意思的事情。

  由此可见,小学如果能俯下身子,更多地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谦虚地放下架子,多向幼儿园学习,这样就一定会降低孩子的焦虑感和挫败感,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衔接期。

  (作者为江苏省姜堰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

  校长观点

  


  种好各自的“责任田”

  袁正芳

  即将到来的新学期,牵动着千万孩子家长的心,如何让刚离开幼儿园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学习?这是让许多家长感到焦虑的问题。许多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包括孩子家长都在为孩子的人生过渡期尽心出力。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不仅直接危害到不少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一代人的快乐成长。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些不良的现象,需要各方摆正位置、各司其职。

  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孩子不足6周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正处于生长期,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感性地模仿,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幼儿教师可以适度地把一年级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之中,但不要提前进行拼音、识字、算术等知识教学。幼教工作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种好自己的“幼教田”,而不要去种别人的“小学田”。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小学也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经过5年来的实践探索,我校的幼小衔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已形成系列化、常规化,并继续朝精细化方向努力。

  在幼儿没入学前,笔者和主任定期走访相关幼儿园,骨干教师到相关幼儿园举办幼小衔接的亲子讲座,并邀请幼儿园大班教师、孩子前来参观校园,了解小学校园生活。在孩子入学的新学期,我校的一年级会提前几天开学,并免费举办新生家长亲子培训班及新生入学培训班。新学期开学后,我们会对一年级的工作提出针对性的要求,如要求新生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能够给予新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等。同时,我们还对个别现象给予提醒,如提醒一年级所有教师对孩子的作息习惯变化进行关注,对孩子学习环境变化受到的影响进行关注,等等。

  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校规定,一年级放学路队排队时间提前5-10分钟,第一个月孩子迟到不算违纪,上课可以上厕所,早餐时间相应延长等。同时,要求教师适时适度地对孩子进行调整训练,一般一个月以后,一年级整体情况就能平稳过渡了。如果有个别特殊的情况,我们就会有相应的个性化方式来进行教育。这一系列工作已经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

  当然,幼小衔接教育值得探讨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将继续在实施中关注过程、关注细节,力求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走进小学大门后快乐成长。

  (作者为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小学校长)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