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合肥市教育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合肥一中、合肥四十六中、合肥师范附小离开5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整建制搬迁到滨湖之后,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了数倍,很多合肥市民享受到了实惠。
‘十二五’期间,合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将更大,目的就是让更多孩子上好学、好上学!”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说。昨日下午,合肥市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合肥“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这份纲要谋划了未来5年合肥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体目标】
2015年率先普及15年基础教育
“十二五”合肥市教育发展总体目标是:以国内先进城市为标杆,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省会城市教育的资源优势和中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主要发展指标进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全市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60%以上。
【学前教育】
重视0~3岁婴幼儿培养教育
“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将加大政府投入,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国家级试点工作,逐年提高学前3年教育普及率。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有效性,幼儿园足额配备保教人员,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待遇。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保教,消除小学化倾向。鼓励优质幼儿园走集团化发展之路,采取零租金、“生均补贴”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建立低保家庭、孤残儿童学前教育资助制度。重视0~3岁婴幼儿的培养教育。
【义务教育】
基本消除择校和“大班额”
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建设,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义务教育机制,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重点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
切实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差距,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和大班额现象,深入推进区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合理流动,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5个100%”要求,对外来人口随迁子女继续实行“零障碍”入学。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
【高中教育】
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突出研究性学习和实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展综合技术教育,提高学生设计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赴外交流、学习机会。
鼓励学校从实际出发,发挥传统优势,探索多样化办学模式,形成一批教育方式独特、学科优势明显、活动有创意的特色高中。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课程选择。
【职业教育】
提高蓝领人才地位和待遇
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宗旨,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需要,成立由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协调委员会,推进职业教育与支柱产业的深度对接。
强化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实行教学与技能鉴定分离。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完善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教育,逐步实现合肥生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费接受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中职毕业生升高职或将免试
支持在肥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远程教育。 支持合肥学院建设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持合肥学院实施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快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创办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免试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途径。
【终身教育】
老年人、农民工都有学可上
成立合肥市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加强对终身教育的统筹与协调,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配合、学校搭台,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发展终身教育的格局。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配套建设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设施,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为不同对象的教育需求提供服务。
加强老年教育,扩大老年大学办学规模。支持市属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参与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实用技术和新农村建设创业培训。健全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推进继续教育与工作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评聘、职业注册等人事管理制度的衔接。
【素质教育】
作业不许太多考试不许太难
幼儿园注重养成教育和启蒙教育,保障儿童安全健康、快乐成长;小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激发学习兴趣;初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有效学习技能、方法的养成和提高学习效率;高中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跨学科学习水平,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大学要着力打造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制定科学统一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各学段的学业水平检测、考试制度和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及教学反馈系统,实行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严格控制作业量和考试的难度、次数,降低过高的课程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招生改革】
中招指标到校生比例要提高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招生公开透明。试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自主命题制度,把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发挥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指标到校的导向作用,逐步提高省级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规范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