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海省乐都县寿乐镇杨家岗村3岁的幼儿张玉萍来说,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与以往在家里的院子里自己玩耍大不相同:今年她将和村里的25个小朋友一起,在设在村小学的“早教点”里过儿童节。
自2009年9月起,青海省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帮助下,在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乐都县开展了一项“走教”试验,在幼儿园模式难以覆盖的14个山区乡镇,设立了140个“早教点”,以教师“走教”巡回施教的模式为3岁至5岁幼儿提供学前启蒙教育,为贫困边远山区的孩子开启了寻求智慧的大门。
空白:贫困山区学前教育难以开展之痛
从乐都县城出发,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青海省乐都县马厂乡马厂村。广袤贫瘠的大山将山里山外隔成两个世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个处在高寒山区的村落一直没有开展任何学前教育。因为贫困又迫切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这里的村民曾一度以卖血供子女读书。
“拇指拇指跳跳,拇指不愿自己跳,邀请小朋友一起跳……”在村小学的教室里,不满20岁的走教老师段贞贞正和孩子们一起唱儿歌。3岁半的李芸和一群孩子一起举起双手,边表演边唱歌。
李芸是名留守儿童,父母均外出打工,由奶奶李守贞看护。去年,李守贞将她送进设在村小学的“早教点”接受免费学前教育。李守贞说,和一年多以前相比,李芸不仅个头长高了,胆子也大了不少,她不再像过去那样认生,不仅学会了简单的折纸、画图画,还变得有礼貌,能主动跟陌生人打招呼。
乐都县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19个乡镇中只有5个处在“两山夹一谷”的河谷地带,其他14个乡镇处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这些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人居分散。长期以来,因为政府财力有限、群众在经济上难以承受等原因,这里无法大规模举办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14个山区乡镇的学前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
来自乐都县教育局的统计显示,2009年6月,乐都县共有3岁至5岁幼儿8481名,而能够在幼儿园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幼儿只有2861名,并且这些幼儿大都集中在县城,广大农村地区的幼儿只能接受学前一年的教育。
乐都县教育局局长周永善说:“即使是在农村地区接受学前一年教育的幼儿,也只能在附设于小学的学前班接受非正规的幼儿教育。因为农村年轻父母外出打工者居多,乐都县农村隔代抚养情况非常普遍,祖父母基本上没有对留守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乡教育的主要差距是学前教育的差距。因此,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从学前教育做起,尽最大努力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与其他地区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周永善说。
基于此,2009年9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乐都县启动“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试验项目。项目为期三年,主要内容之一是:基金会每年投入50万元,在贫困乡村设立儿童早期教育点,招募并培训地 走教:把学前教育送到家门口
段贞贞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乐都县聘用的一名早教志愿者。作为马厂乡的早教老师,她负责为这个乡马厂村和八石村两个“早教点”的44名幼儿授课。每周一和周二,她徒步到八石村为孩子们上课;周三和周四,在马厂村任课;周五,和其他早教志愿者一起到乡中心学校交流学习。
“孩子不动老师走教,不仅解决了幼儿年龄小无法寄宿、家长接送难等问题,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早期教育,也给这里的老百姓节约了教育成本。”周永善说。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包括段贞贞在内的96名早教志愿者已经为3128名贫困地区3岁至5岁幼儿提供了早期教育服务。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介绍,“早教点”依据“一个村只要有10个学前儿童就设点”的原则灵活设置。为确保早教质量,均实行小班化、混合编班,人数从六七名到二十多名不等。
每个“早教点”每周安排不少于2个半天的课程,早教志愿者并不教孩子们识字,而是以游戏课为主,或组织孩子们玩益智游戏,或就近取材教孩子们制作标本。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乐都县的“早教点”由过去的87个增加到140个,幼儿人数由2010年的1435人增长为3128人,约占全县山区农村3岁至5岁幼儿的77%。
周永善说,通过一年多的教育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幼儿养成了较为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听说普通话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展示自我的意识正在形成。
下营乡下营村妇女杨静琴对儿子取得的进步赞不绝口,她说:“以前我们即使有钱,娃娃也没处送。‘早教点’办得及时,娃娃比以前懂事多了,会系鞋带,会自己穿衣服,回来后还拉着我唱儿歌。”
方早教志愿者,以“走教”方式巡回施教,为无法上幼儿园的3岁至5岁幼儿提供学前启蒙教育。启示:消除代际贫困实现教育公平值得借鉴
卢迈说:“走教试验的目的,是为中西部农村探索一种可以不断复制的低成本运行模式,而不是一个长期性‘输血式’扶贫项目。”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工作人员认为,要想让“早教点”模式能延续下去,重要的是,在试验中摸索出一套便于操作的走教规范,并计算出一个既符合贫困地区实际、又能维持早教点运行的最低成本,即使三年项目期满、基金会的资金撤出,当地政府也能接过‘接力棒’,一代代地把早教继续做下去。
周永善说,乐都县教育局进行了成本核算,包括教师工资、取暖费、教具等在内的“早教点”幼儿每年生均经费为821元,相比乐都县民办幼儿园2066元和公办幼儿园3071元的生均经费,受教育成本相对较低。如果以乐都全县3700名山区农村3岁至5岁幼儿估算,一年只需投入303万元就可将走教模式延续下去。
专家认为,在不具备大规模兴建乡镇中心幼儿园条件的贫困山区,政府可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依托,充分利用遍布各行政村的闲置村小学校舍,通过自行申请、转移培训等方式,将撤并村小后富余的师资用到学前教育的走教之路上。
周永善说:“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启示,一是着眼于人的基础性发展,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二是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状况,使教育起点公平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社会公平和民族进步的有效途径。”(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