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需要阅读,就像需要呼吸一样。资料片
本报记者 郜云雁
“一所学校,如果把阅读当特色来抓,很容易导致学生"被阅读"。而阅读本应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在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下像呼吸一样自然进行的……学校的特色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但是在儿童阅读上我们不能作选择。”当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小学校长彭志祥掷地有声地说出这番话时,现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位一线教师和校长,日前在第七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上,围绕学校如何开展阅读文化建设、课外经典读物如何进入语文课堂、儿童哲学阅读的课堂探索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阅读是生命的“光合作用”
【19名“种子”教师带领1000多名语文教师,尝试将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带进农村语文课堂,用人文的力量启迪孩子的精神世界。】
孙燕是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七贤镇杨庄小学的语文教师。孙燕在这所仅有11名教职员工的学校里,每周至少要上17节课,同时兼任班主任和教科研组长等工作。繁重的工作并没有妨碍这位语文教师追求教育理想让每一个孩子爱上阅读。
为此,孙燕每到周末都要穿行于济南的各大书店,凯迪克大奖、纽伯瑞大奖、安徒生大奖等一系列获奖童书走进了她和孩子的世界,一点点摆满了她的书橱。孙燕曾自豪地说:“在教育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让我选择一份最重要的收获,那就是我精心挑选的157本图画书和126本儿童文学著作。”为了让更多买不起图画书的农村孩子也能看上图画书,孙燕还利用节假日亲自为孩子们重新编写word版的没有刊号的“书籍”。
因为孙燕的执著,济南市市中区其他学校的阅读热情也被点燃了,19名乡镇学校的年轻教师自发结成了“沁语馨”学研共同体,他们从图画书、桥梁书到儿童文学,从文本解读、故事讲述到教学模式研究,一步一步开始了儿童阅读的探索之旅。
5年来,这些“种子”教师在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带领该区1000多名语文教师行动起来。许多学生从一二年级开始阅读图画书,三四年级阅读“桥梁书”,这一阶段能完成《世界经典桥梁书》、《我爱阅读》等30余册图书的阅读。到五六年级时,师生能共读近百本纽伯瑞大奖图书和“彩乌鸦”系列图书等。
抓住早期阅读的关键期
【儿童阅读带给孩子的仅仅是一个个故事吗?儿童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挖掘出“教育意义”吗?如何看待没有“刻意雕琢”的原生态阅读?越来越多的一线幼儿教师开始探索儿童的早期阅读。】
6岁以前是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启蒙阶段,阅读也是儿童语言发展和健康情感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个偶然的机会,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负责学前教育的吴桂兰关注到了儿童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也让她“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儿童阅读和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从2007年开始,在她的亲自参与推动下,全市城乡幼教管理干部、骨干幼儿园园长、业务园长和教师陆续接受了关于儿童阅读的专题培训,一批儿童阅读的“种子”教师开始诞生。
安新县直机关幼儿园陈爱玲园长,把自己家里的阁楼布置成了温馨的“读书吧”,教师们经常来到这里交流儿童阅读的教学体会。涿州一幼园长李雪梅,经常到班里给孩子们讲故事。一点一滴的积累还让这个爱讲故事的园长出版了《这里的孩子爱读书》、《和幼儿一起享受阅读》2本著作。在吴桂兰的感召下,有几个家庭还联合创办了家庭联合图书馆。
2009年4月,“保定市儿童阅读研究小组”成立了。小组成员由该市喜爱阅读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组成。两年来,参与课题的幼儿园及幼儿家庭在书籍配置、阅读环境创设、集体阅读活动、亲子阅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2010年4月,保定市修订了“幼儿园图书配备目录”,《猜猜我有多爱你》、《无字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可爱的鼠小弟》、《逃家小兔》、《团圆》、《躲猫猫大王》等一大批中外经典图画书,进入了幼儿必读书目。
当年,《幼儿图画书阅读与教学案例》编写工作开始着手,通过巧妙运用经典图画书开展的教学活动案例正在收集和整理中,如涿州二幼刘超宁的《图画书四步教学法》成为富有独创性的图画书日常教学模式,定兴县幼儿园王美丽老师的《图画书家园共读互动模式》、保定菊胡同幼儿园吴蕾和张丹老师对图画书《好饿的毛毛虫》的同课异构,将图画书的教学视野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伴随着保定市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相关实践,越来越多的一线幼儿教师开始思考,儿童阅读带给孩子的仅仅是一个个故事吗?儿童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挖掘出“教育意义”吗?如何看待没有“刻意雕琢”的原生态阅读所带来的阅读享受?
吴桂兰说:“我们会像图画书《小步走路》里的小鸭子那样,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去。我们期待,我们的《儿童阅读行动计划》和《教育规划纲要》同步而行。
石头也会发芽
【阅读是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重要途径。阅读也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绝不能用“运动式”的方式追求短期的效果。】
已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江苏省海安县曲塘小学语文教师吉忠兰,用“石头也会发芽”描绘了自己是如何通过阅读活动来帮助一个特殊儿童成长的。这位2011年度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获得者(详见本报2010年12月2日第七版),正在将阅读的价值推向全新的领域。
“每天的早读课,我会和他一起朗读。语文课上,我特意让他背诵,我要让他在全班孩子面前表现自己。放学了,我把一本本图画书作为奖品送到他的手里,告诉他把小手洗干净后,让妈妈读书给他听。”
吉忠兰相信,阅读是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唯一出路。因此,她下定决心要对这个孩子进行“一对一”的阅读指导。每天出操回来,就是他们的师生共读时间,吉忠兰总是搬一把椅子坐在他的旁边,陪着他一起朗读儿歌。每天放学,她会抽空陪他读一会儿课外书。
吉忠兰说,和多年前相比,自己已经从最初的“狂热”地整体推进班级阅读,到现在更加尊重每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接受孩子之间的差异。因为她已经意识到,阅读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绝不能用“运动式”的方式追求短期的效果。
阅读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阅读是万万不能的。一天天坚持不懈地陪读,吉忠兰眼看着那个孩子像小蜗牛一样慢慢地往上爬,孩子父母的语气和神情里也慢慢流露出了欢喜和惊诧。又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在吉忠兰的再三鼓励下,当他用响亮的声音准确地诵读出金子美玲的儿童诗时,吉忠兰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和想要拥抱他的冲动。
回首这段不寻常的日子,吉忠兰感慨万分:“与他相处的日子里,最初我总觉得自己像一个救世主一样,拼命地想去拯救他。最后,其实是他拯救了我,让我能够心平气和地接纳所有像他一样暂时落后的孩子。我很欣慰,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真的让石头也发芽了。”
儿童阅读不是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要敢于尝试用正规的语文课时来阅读大量经典作品,而不是完全依赖课外阅读。教师要宽容对待学生阅读选择中的个人化问题,不要封杀“越界”作品。】
儿童阅读就是课外阅读吗?语文课堂“只围着教科书转”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吗?利用课上时间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