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部耗时3年、以北京一家名叫巴学园的幼儿园里的孩子为拍摄对象的电影《小人国》上映,展现了一种异于传统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还孩子以天然的状态。
在现实中,巴学园曾饱受争议,“童话毕竟要回归现实”、“我赞成这种教育理念,却不会把孩子送到这来”。什么才是好的幼儿园教育?家长和幼教专家们都在思考。
别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
“两岁的孩子只用一周就能学会爬楼梯,为什么要让1岁的小孩学一个月做到呢?”在巴学园园长李跃儿眼里,传统幼儿园的教育有点儿拔苗助长。
李跃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教材内容需要根据孩子的心智成长来制定。五六岁孩子的心理和大脑发育都没有达到理解小学内容的程度,提前教授反而会提前“消耗”孩子的兴趣和脑力。“孩子就像一粒种子,它的成长是由自身机制决定的,懂得种子的成长规律,施以适当的帮助,种子就会茁壮成长。”她表示,这便是巴学园“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教育理念的内涵。
在巴学园,这种理念被称为“不唤醒”——不过早学习书本知识,不打断孩子们的任何工作,在6岁以前,让孩子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处于被保护的状态,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只是协助孩子。
“在巴学园,首先是呵护孩子的心灵和情感,然后才看他能做什么。”巴学园的老师岳静红告诉记者,如果让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承担过重的责任,一旦他承担不了,他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一个总是自责的人将来生活得不会幸福,等他的内心框架建构好了,有些东西他们自然会承担。”
在《小人国》的导演张同道看来,幼儿园教育应该“从孩子身上找出他的兴趣所在,引导他发展出自我及人格,保持学习的兴趣”。
他表示,每个孩子出生后都是好学的,他的任何举动包括玩、探索、打架都是在学习。“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像成人一样,以书本为主,而是一种体验式学习,通过触觉、听觉、嗅觉去感知这个世界。”但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这种天然的好学能持续到高年级的极少,“因为他们的创造力和兴趣都被传统的教育方式给扼杀了”。
让孩子培养起主动人格
“主动人格的培养将会是教育的一场革命。”张同道告诉记者,现在的幼儿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都未能实现“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对待”的状态。
在拍摄《小人国》之前,张同道考察了10多家幼儿园,发现这些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所有的空间、时间都被安排好了,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借用了“景别”这一电影专业术语来解释造成孩子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家长看孩子的景别太小了,只看到特写,没有看到中景,更别说是全景了。”张同道认为,家长看重眼前利益,不断追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目标,“其实他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张同道看来,10多家幼儿园里缺乏主动人格的孩子像是被拿来填空的符号和棋子,摄像师拍不出孩子的自然状态。而在巴学园,孩子可以决定是否吃饭、是否上课、和谁交朋友,周围的人把孩子当做了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人。
在影片《小人国》里,4岁的辰辰对朋友坚持了一年的等待,巴学园并没有强行制止,而是尊重她的选择,在天冷的时候给她加衣,在她同意的情况下陪她一起,并努力让她建立与他人的友谊;两岁的锡坤把鞋、足球丢进垃圾桶测容量,把小方块撒了一地,老师没有责怪他,而是让他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容量和力量,并在玩完之后教他收拾好,让他学会遵守规则……
“人生就是不断判断和选择的过程,经过这样的教育,他们在童年便学会了主动选择,这样的孩子以后内心是强大的。”张同道说,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认多少字,算多少数,而在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处理自我情绪的能力,并加强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和担当。
某幼儿师范学校的肖翠玲也持同样观点。20多年来一直从事培养幼教老师工作的她表示,幼儿园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不在于传授给孩子的知识有多少,而在于对孩子情感认知影响的深浅。教育的任务是让孩子了解身边未知的事物、培养优秀的品质,并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认知。
“幼儿园的主人应该是孩子。大人国和小人国应该和谐地在一起,而和谐的前提就是尊重和理解。”张同道说。
让懂教育的人牵着不懂教育的人走
尽管支持巴学园的教育理念,但张同道也很无奈。如果小学、中学维持原样,幼儿园单方面做出改变,也无法实现很好的对接。在张同道看来,应试教育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危害很大,但要对其进行改革、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肖翠玲则表示,中国教育的现状要改变,必须 让懂教育的人牵着不懂教育的人走。肖翠玲所理解的“真正懂幼儿园教育的人”有3种:幼儿园老师、幼儿园的园长以及教育部门分管幼教的负责人。
在她培养的幼教老师中,有不少人向她反映,口头上的教育理念与现实往往存在偏差。有的幼儿园要求大班上计算课,并开放了家长日,让家长检查老师的教授水平;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来到幼儿师范学校,提出自己选拔幼师的几个要求……拿了专业幼师资格的老师们很是无奈,“明明知道对孩子不好,还是得按要求做”;幼儿师范学校也很被动,为了增加学生进入幼师行业的竞争力,教学会相应作出调整。
而幼儿园园长做的也并不如想象中的好。很多幼儿园园长是真正懂教育的人,现在却被部分家长及现实因素牵着走。肖翠玲表示,很多幼儿园园长都是有过多年教龄的老师,他们对于教育的理解都很深刻,也真正明白孩子需要什么,应该如何去培养。但在现实面前,幼儿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却被抛到了一边。
肖翠玲告诉记者,在国内,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都如同一根紧绷弦的箭,一到大学就感觉彻底解放了;而外国却恰恰相反,大学之前玩,大学期间努力学习。高考过后撕书发泄、考上大学后不再努力等现象都证明了教育的可悲。如果这种状态不改变,对中国教育的发展都不利。
“懂教育的人就像一根"指挥棒",还孩子一个自然成长的环境需要它指引好正确的方向。”肖翠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