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广东省的学前教育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幼儿教育的改制,大量幼儿园被先后推向市场,同时,新开办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这种局势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对政府投入不足是一个补充,另一方面在幼教规范管理和幼教师资队伍建设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之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欠发达地区的薄弱园,特别是粤东、粤北和粤西的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从经费到师资都没有足够的保证。这些地区的幼教管理人员和一线幼儿教师非常需要恰当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但是,她们缺乏“走出去,请进来”的经济支撑和制度保障,也缺乏与发达地区同行进行资源共享的渠道。
可喜的是,就在广东省内,还有这么一群男女老少,他们殷切地关注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并愿意为学前教育走出困境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他们有的来自已经退休的老园长,有的来自大学的学者,有的来自商界的幼教实践家,有的来自政府部门的幼教专干,有的来自幼教一线的管理人员和教师。2007年12月成立的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以其“致力于服务好广东幼儿教育”的旗帜,把这群热心学前教育的人团结、凝聚在了一起,在2008年成立了首届广东省幼儿教师教育与培训讲师团。
二、宗旨
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教师教育与培训研究部所属讲师团坚持非赢利性,旨在建立一个幼儿教师培训的长期性机制。不仅吸引真正执著于学前教育的研究人员,也吸引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吸引来自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薄弱园、特别是粤东、粤北和粤西的广大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让她们走到一起来,相互交流,共享资源,相互取长补短。
三、运作情况
1、组建讲师团
讲师团由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下设15个二级机构之一的“教师教育与培训研究部”组织和管理。讲师团成员的选拔以贤与能作为基本的标准,不计较单位、职称、地域和地位。选拔的程序有集体集会考察、小组讨论观察、现场写作和讲课考核等。这样的选人机制把省内学前教育界真正的能人聚集起来,高效地实现“搭建教师成长共同平台”的目的。
首先是在深圳试行讲师团制度。选拔幼儿园园长和一线教师组成深圳市幼儿教师培训讲师团,在深圳市开展培训和交流,获得初步的经验。然后在深圳讲师团的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选拔人员组成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幼儿教师培训首届讲师团。
讲师团建立事务领导、业务导师、支教组长和支教组员(培训师)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事务领导由三名退休的幼儿园园长在省专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业务导师主要负责对讲师团进行学术上和业务工作上的定期培训和个别指导;培训师接受导师的定期培训和指导,执行具体的教师培训和支教任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以支教地区为单位、按照培训师的年龄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组成小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的支教方案、协调支教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支教组的每次支教行动都要进行研究、总结和反思,并制度化。
2、事业的拓展
在讲师团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有全省20多个地、市正式参与进来。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根据各地、市的实际需要,在2009年1月制定了年内支教任务计划,对广东省肇庆、韶关、惠州龙门、茂名、云浮等五个经济欠发达、学前教育较落后的地区,开展送教上门、指导培训和结对帮扶工作,帮助当地部分业务园长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并培养一些骨干力量。
2009年4月11日至-4月14日,4月16日至4月19日,按照省学前教育专委会的要求,教师教育与培训研究部分别派出两个由讲师团成员组成的支教小组奔赴龙门和茂名,分别在龙门和茂名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支教活动。四天中,支教小组走访了层次不同、类型不一、规模不等的幼儿园,观摩了当地教师的教学活动,给当地幼儿现场组织教学活动,举办经验分享和讲座。通过这些形式与当地教师相互交流。内容涉及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语言教学、数学教学和科技教学,幼儿园安全、家长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教学设计、教师成长和园本教研等领域。两地八天的支教,共培训当地教师近600人。受到当地幼儿园的热烈欢迎。茂名市还提出了“这样的培训要长期开展下去,至少一年一次”的要求。
四、龙门和茂名支教的经验
1、回归教育的非赢利性本质
每一个孩子,不论他的父母和老师是否富裕和贫穷,从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刻开始,他就是社会的一分子,国家的一分子,生命都是平等的,而作为生命社会化的最基本因素——教育,其本质也理应是“有教无类”。但是,曾几何时,在“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市场化”思潮下,我们的学前教育也亦步亦趋地走进了市场。我们的孩子成为了某些机构赢利的“中介”,在因地域原因造成的教育不均衡和不公平之外,市场的竞争性又带来因经济条件而造成的更严重更隐蔽的不均衡和不公平。这种不均衡和不公平还在加剧。例如,珠三角某些幼儿园的教师,除了拥有随手即得的网络教育资源以外,每年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达平均每人4次左右;而薄弱幼儿园的教师和落后的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教师,不仅不会使用电脑,而且从来没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在赢利性的培训经营中,后者是没法受益的。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的素质。处在薄弱幼儿园的教师和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幼儿,也就越来越处于比较而言的不利环境之中。
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龙门、茂名支教活动,不收取当地教师任何费用,完全是免费送教上门,真正体现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支教地的教师不需要走出本地就能接受到省内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经验和方法。由于这次支教一开始就得到了幼儿园老师的欢迎,所以,这种非赢利性的教师培训无疑会对目前良莠不齐的幼儿教师培训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它代表了一种回归教育公平本质的声音。同时作为目前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的又一种补充形式,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明确培训的务实定位
一是在培训的目标上,以增强教师的独立判断能力和改进教育行为为宗旨。龙门是粤东的一个县级市,茂名是粤西一个地级市,从经济发达程度和地理位置上都具有相当大的代表性。它门的幼教现实代表了目前幼儿教师培训对象真实诉求——正如茂名市一位园长非常赞同的观点——如果你非要有电脑和奥尔夫乐器才能培训,那你没有必要来培训,这里要的就是从路边捡起一根稻草就可以开始教学的那种培训。捡起一根稻草可以开展哪些教学?怎样开展?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需要电脑的支撑,更无需比稻草更先进的教具,它完全依赖于教师根据教育情境作出教育价值判断,以及选择教育行为的能力。
二是在培训形式上,做给幼师们看胜过说给他们听。纯理论的培训不但难以被幼儿园教师消化,从而难以真正改变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更由于与现实脱节而难以改进教师们在现实工作情境中的行为。用真实的任务来完成培训,在实操中渗透和宣扬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成为龙门和茂名支教的主要形式。培训师们用自制的教具,现场组织当地的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索和语言、数学等领域的教学,对当地比较严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有很大的冲击。当场就有当地老师感叹:“原来,课可以这样上。”
三是在培训内容的确定上,幼儿园需要什么,培训就给什么。茂名支教组达到茂名后,走访了五所级别不同、类型不一、规模不等的当地幼儿园,与当地老师孩子们进行了交流之后,在比较准确了解受训对象的前提下,临时调整培训方案。培训进行到第四天,有31位当地教师给支教组递来了纸条,纸条上写着:应该如何解决新来小朋友哭闹的问题?小班的孩子能不能写字?怎样教孩子写字?家长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怎么办?在课堂上怎么提问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如何提高撰写论文和总结的能力?等等。幼儿园教师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多很多,培训能给他们多少需要的东西,取决于培训者是否真正了解幼儿园教师的需要。“他们需要的是水,我们怎么能硬塞给他们牛奶?”
3、规范讲师团自身的培训和提高
支教前在深圳集中培训了两次,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务实,对培训师自身素质的快速提高和团队精神的强化效果显著;支教过程中培训师就地对自己的支教工作随时反思、讨论和调整,保证培训质量的迅速提升;支教后立即总结、交流和研究,为后续的支教工作提供切实的依据。
4、与被支方建立相互交流的合作关系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太多专业以外的经验作为支撑。而经验是生活给予的,不是培训能给的。培训最多只能是与受训者分享经验,在经验分享中启发和引领专业成长。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派出的龙门和茂名支教组正是在平等、交流和分享的培训氛围中,与支教地幼教管理人员和幼儿园教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茂名支教到最后一场培训时,自动参与的当地教师已经男女老少挤满了会场,因为座位不够站在后面的老师们和从窗户外面探进头来的老师们也很专注。培训师们离开会场时,很多当地幼儿园老师都对他们依依不舍,纷纷发出后续培训的邀请。当培训师们回到本职岗位上后,还有茂名的老师们接二连三地打来电话交流幼儿教育的问题。在被支教地幼儿教师们的执著之下感染,培训师们发出了“希望能到更加艰苦的农村地区去支教”的肺腑之声。
正是因为在以上四个方面,省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首次派出的支教小组受到了支教地真诚的欢迎,用事实演绎目前幼儿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
五、意义与价值
1、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建讲师团开展非赢利性的教师培训和支教活动,实际上为广东全省的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专业成长的公共平台。一方面填补了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制度化培训的空白,另一方面为城市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走出城市、走进自然、获取丰富经验的机会。
2、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建讲师团开展非赢利性的教师培训和支教活动,开展时间还不到两年,就已经赢得了众多幼教研究工作者、幼儿园教师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和欢迎,这一事实说明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培训和支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其他省、市、自治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模仿和复制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幼儿教师培训和支教模式。
六、不足
当然,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开展的非赢利性幼儿教师培训和支教活动,虽然已经首战告捷,但也还面临着一些发展上的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首先,争取到更多的行政支持,是支教活动深广发展的必要条件。龙门和茂名支教活动之所以能真正为当地幼儿教师和孩子服务,很重要一点是要感谢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接纳和支持。龙门和茂名支教活动只是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与培训研究的一个开端。这个良好开端的经验值得坚持和发扬。但是要让这样的支教和培训活动为更多的幼儿教师服务,为更多的地区、特别是落后的农村地区服务,还有诸多的工作要深入地去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一活动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合理利用。目前,有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对省学前教育专委会教师教育与培训研究部的支教活动暂时还不了解和接受,所以,在个别地区,即使是这样的惠民活动都开展不起来。
其次,非赢利性的教师培训和支教活动本身没有经济收益,所以经费的来源还是个问题。目前的培训经费完全来自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从企业得到的有限的募捐。如何打造和运用非赢利教师培训与支教的品牌,获得非赢利性教师培训和支教活动所需要的经费支持,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非赢利活动相匹配的的融资方法。
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
(执笔:游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