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13号文件,交流经验,研讨今后工作的思路,明确今后工作的策略。
会议上的专家报告,通过宏观研究的角度,对今后幼儿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幼教事业如何适应社会改革进行体制的调整,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帮助大家开阔思路,明确方向。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上城区等市县提供的现场参观点,给我们展示了如何贯彻落实13号文件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会上各地所做的经验交流也是各有特色,分别介绍了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创造的一些有益的经验。
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特别是今年的工作,把当前幼儿教育事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一分析,对今后一段时期和明年的工作思路与大家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对全国幼儿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幼教事业。1951年,国家就把幼儿教育作为学制的一个基本阶段写入了政务院的文件。建国以来,幼教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经历了政治的变革与历史的变迁,但是在当时,幼教事业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事业还是有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事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非常显著。特别是教育质量方面,由过去单纯地看孩子、提供保育到现在我们提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应当说,幼教事业从建国以来在推动解放妇女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基础教育和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是功不可没的。
1989年,国家下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两个幼教法规,各地逐渐成立了幼教管理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法规,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度,促进了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1990到1996年,全国平均幼儿入园率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这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巅峰时期。1996年,是发展的最高峰,达到了41%。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了幼儿园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的巨大变化。“九五”期间,幼教事业呈下滑态势。97年开始出现下降的苗头,到2000年降到了34.6%,到了幼教事业发展的低谷期。2002年开始回升,达到了36.3%,2003年达到了37.4%,基本上维持到了2000年的水平。
进入“十五”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努力下,幼教事业克服了体制调整、管理力量薄弱的不利因素,基本保持了平稳的局面,避免了体制调整带来的大起大落。教师队伍也有了很大变化,到2003年,70.91万教师队伍中,学历合格率达到了94.6%,拥有大专学历的教师数量迅速增加,2000年仅有12.4%,2002年为37%,2003年就达到了41%,比2000年提高了28.6%,队伍学历结构变化很快,整体素质迅速提高。
近两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绩。2001年,下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年初,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性的《纲要》培训。经过一年的准备和起草工作,在教育系统内部开会征求意见,与九部委协调,在2003年初,下发了由两任总理共同签署的,上一届政府的最后一个文件,本届政府的第一个文件——13号文件。13号文件的下发对我们新时期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件下发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很多省、市、自治区都以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在出台实施意见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专项经费问题、教师编制等许多实际问题。四川省今年还召开了幼儿教育工作会,教育厅领导把今年作为幼儿教育年,做了很多工作,下发了很多文件,在社会上做了很多宣传和动员。另外,市县级政府也出台了很多贯彻实施意见,涌现出了很多好的做法。天津市和平区以区政府的名义下发了文件,而且制定了许多发展幼儿教育包括0——3岁科学育儿指导的政策与措施,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二、幼教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幼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自2000年起,我们通过儿童基金会项目,对在全国14个省对幼教工作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到一些地方做了实地调研,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幼教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和梳理。当然,由于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渡期,有很多问题的梳理需要一个过程,有些问题的显露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今年,幼教事业在国家和教育部,包括在地方,都是很受关注的一年,特别是8月份,幼儿园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以后,我们抓住机遇,积极呼吁,从行政到科研、到教育专家,都齐心协力解决幼教事业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近期,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牵头,组织60个专家给温总理写了一封信,对幼教现在面临的问题进行呼吁,引起了国家领导的关注,温总理也作了批示,教育部召开了幼教专题会,研究幼教工作。根据温总理批示,我们10月底向国务院作了书面汇报,陈至立同志给了批示说:报告的基础很好,所提建议部分希望先多协调工作,然后在适当时机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主管部长带队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作了幼教工作专门汇报,会上许嘉璐委员长、教科文卫领导语重心长地对幼教,对整个人类发展,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作了强调,对教育部的工作提了建议。10月份我随全国人大教科文卫调研组到部分省专门进行了幼教工作的调研,明年初,许嘉璐副委员长还要带队到其他省作幼教调研报告,报告汇总以后报到国务院。2003年发了关于督导自查的通知,要求各省进行督导自查,递交自查报告。今年,幼儿园事故发生后,我们又下发了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对安全工作进行自查,递交安全自查报告。在这种基础上,国家教育督导团牵头,基础教育司配合,国家督学带队,幼教专家参与,到北京、江苏、河南、吉林、湖南、山东6省市进行幼教专项督导检查。这次督导检查范围涉及到14个地级市,19个县市,62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考察了74所幼儿园,每个考察组都听取了省、市、县及乡镇人民政府关于幼教工作的总体汇报,召开了44次座谈会,参加人员包括政府领导以及教育、财政、人事、公安、计划建设、卫生、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妇儿工委、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也包括镇长、校长、园长、幼儿教师代表及幼儿专家,参加座谈会人数达到了700人。通过这几年综合性的调查和督导,对幼教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表明,幼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社会矛盾。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期内幼儿教育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园的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城市企事业单位办园的撤并、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等都是导致“九五”以来幼教事业呈现整体下滑状态的原因,这些问题和矛盾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企业剥离社会职能,城市企事业单位办园停办或与原单位分离使原有城市幼儿教育体系部分崩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事业单位举办了大量的幼儿园,他们是城镇幼儿教育事业的一支主力军。据原有统计,全国企事业单位办园占城市办园的70%以上。企事业办园体制崩溃后,新的办园体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就北京来说,机关办园就减少了1000所左右,减少在园幼儿10万左右,问题很突出。在城市,出现了新的入园难的问题。实际上,企事业办园过去是作为单位的福利设施,所以企事业单位给了幼儿园很多投入,而且这些幼儿园都属于管理水平好,质量比较高的,在当地享有很好的声誉,其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都是不可估量的。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这个体制受到冲击之后,对我们教育事业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长期积累的教育资源的流失,更重要的是这些幼儿园承担的保育教育责任,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社会职能,以及在当地幼教事业发展中发挥的骨干示范作用都受到了影响。这个体系,作为政府来说,今后不管花多大努力,短时期内都是无法重建的。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来讲,企事业单位要求分离社会职能这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旧的体制撤销,必须要有新的体制替代,否则就会引发家长的不满,出现新的困难,这是幼儿园体制调整中非常严重的问题。
(二)关于农村幼教事业。
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没有纳入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规划之中,发展举步维艰,这是农村幼教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长期以来,农村幼教事业的主要形式,是以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投入为主举办的幼儿园和附设在农村小学的幼儿园或学前班。建国以来,据估算,全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乡镇,通过乡镇政府不同形式的支持举办了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长期以来,它们在引导农村幼教事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义务教育建立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农村幼教还是沿用乡镇统筹管理的体制,在改革以后,很多乡镇出现了财政困难,导致了很多乡镇从幼教事业发展行业中退出,不再对幼儿园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所以,有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完全靠自收自支来维持;甚至有的乡镇直接把幼儿园卖掉,乡镇中心园转为了民办园、非法办园了。
另外,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很多地方没有把幼教事业与中小学发展同步考虑,因此,在布局调整中,很多农村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幼儿园被关闭了。这也是近几年来农村幼教事业滑坡的重要原因。
(三)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但管理滞后,问题突出。
在公办园与企事业单位办园发展缓慢的状态下,民办园发展迅速,异军突起,但是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当然这也与管理力量不足有关。
首先,民办园普遍规模小、数量大、为争生源压低收费标准,呈现出恶性竞争、无序发展的状态。这就导致了民办园条件差,师资水平低,克扣幼儿伙食、教师工资过低、保教质量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安全隐患严重。
其次,民办园审批、管理工作不到位。一是审批、登记工作不落实。由于部分园因办园条件达不到基本要求,主管部门没有足够力量来管理,造成了大量无证办园的现象。二是教育内部对民办园管理存在批、管分离现象,造成了民办园准入标准过低、不严,使许多民办园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三是近几年,在城市中出现了一批办园条件与服务质量好的民办园,满足了部分高收入家庭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它推动了幼教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解决了高端服务的问题。但这类幼儿园缺乏政府行为的管制,普遍存在收费过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对幼儿教育的不满。四是民办园信息公布缺乏监督,存在严重信息虚假的问题。这些虚假信息不仅干扰了公办园的教育教学和办园方向,还冲击了教育行政部门长期倡导的科学幼儿教育理念,在社会上造成很多误解。五是对民办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因为各级幼教力量严重不足,加上教育部门没有规划管理,批、管分离,所以使得对民办园的管理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四)幼教经费匮乏,投入体制不顺,严重制约幼教事业发展。
目前,政府公共财政体系还没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教育投入机制已经失效,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责任没有得到落实,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地方,出现缺退。应该在现有的投资体制不能调整的情况下,实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解决低收入老百姓基本的受教育需求。从整体看,各地的幼教经费仅占教育经费的1.3%。由于长期以来,中央财政没有列支幼教专项经费,导致了地方也无法列支幼教专项经费,甚至很多需要宏观调控的工作、引导性工作、改革性工作都无法开展。特别是在农村幼教投入上,基本处于真空状态,问题非常突出。民办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体系的新构成,收费标准常常引发社会的争议,对政府价格管理来说,是很不利的。在督导中,还发现幼教经费使用存在被挤占、挪用等问题。
5、幼儿教育办园体制变化带来了幼儿教师地位、待遇的巨大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公办教师纳入了教师管理,但企事业办园和农村幼儿园都没有被纳入教育部门的教师系列管理,原来,教师工资是由主办单位来解决,但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单位与幼儿园分离后,这些教师就处在了单位性质不明确、社会保障没着落的状态,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为了生存,就一味降低成本、压缩教师人员编制、增加班额等。这是制约幼教事业发展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6、有关部门管理职责不清,幼教行政管理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存在民政、工商等很多部门都来管理幼儿园,收取大量费用,导致了一些规模小的幼儿园为了回避行政部门的监管,不登记,不注册。因此,教育部门要了解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制的转换、民办幼儿园数量的增加,新问题不断出现,教育部门管理责任和管理任务成倍增加,但是目前教育行政管理力量严重不足,据统计,省级专职幼教管理干部仅有十几个人。
以上这些分析显示,幼教事业面临问题很严峻。目前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根据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幼儿教育从单位供给到社会供给的变化过程中,政府应承担怎样的责任,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探索这种转型过程中和转型后新的幼教体系中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幼教机构的不同管理模式。这些艰巨的任务都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
四、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及主要对策
目前社会改革大背景要求资源配置方式与行政管理手段都要发生变化,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设满足社会不同需要的幼教体系,提高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不仅要根据社会的需要,继续扩大幼教事业的规模,优化结构,更重要的是理顺体制,建设城乡幼教事业发展的新机制,拓展幼儿教育的社会职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幼教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具体体现在事业的发展、体制的调整、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三个方面。
(一)加快幼教立法的进程。
作为一个独立教育阶段,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影响了国家依法治教体系的健全。因此,为给幼教事业的发展和办园行为提供法律保证,使幼教工作有法可依,我们应积极呼吁立法。
(二)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幼教体系。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幼教体系的终级目标是建立以政府提供基本幼儿教育服务为核心的,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的幼教体系,理顺投入机制,使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相统一。在过渡期,我们只能保持现有的财政投入体制不变,政府的投入要在增量的部分来解决保证能够投入到社会不利群体和农村幼教的发展。这是我们的整体思路。
(三)进一步拓展幼儿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把幼教发展和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如英国的国家早期教育行动主要是通过在一定人口的社区建立社区早期教育的资源中心,把教育、卫生、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整合在一起,作为基地来提供儿童发展的不同方面的服务。因此说,早期教育的社会功能比其他方面的教育更宽泛、更有教育意义。这样的经验同样适合中国。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的分层更加严重,今年幼儿园出现安全事故,更多的是社会问题的暴露。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更多的是靠综合治理。但从幼教工作本身来说,如何把幼教事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联系起来是必要的。首先,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是政府很关注的事情,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改革是否能成功,特别是关系到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其次,幼教本身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事业,它本身就需要动员社会的参与,多种渠道来提供不同的服务,满足家长不同的需求。因此,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推行以家庭、社区为主体的办园思路。因为,幼儿教育的特点及中国国情决定了这些服务必须是面向家庭和面向社区的,而且这样的服务才是最便捷的。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把幼儿教育纳入社会服务体系中,不断扩展幼儿园的社会职能。第三方面就是幼儿教育必须发动和利用家庭、社区的资源,这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决定的,也是中国的经济条件要求的。
(四)设立幼教专项经费,鼓励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推动和引导幼教事业健康发展。
必须要建立一种体现政府在幼教方面的公共责任,逐渐建立与政负责人相适应的投资体系。长期以来没有专项经费引导的这种状况应当改变。
(五)加强幼教管理力量,确保管理落实到位。
幼儿教育还存在面广量大的现实,特别是转型期新老问题交错,体制改革的任务急迫而艰巨,管理任务成倍增加,幼教作为体制的独立阶段,应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引导改革,加强管理。
(六)逐步建立完善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资格认定、注册管理和工资待遇等配套的幼儿教师管理体系。
首先要解决幼儿教师培训主渠道的问题;其次各地要尽快实施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注册管理制度,由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实行注册管理,严把教师入口关。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切实解决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地方政府要对城乡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做出明确规定,确保民办和农村幼儿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人均收入的一定水平。最后,还要引导各地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管理,农村幼儿园收取的保教费用主要用于教师的工资和幼儿园的发展,确保教师的工资维持在一定水平。要关注各地方事业单位的改革,要积极与地方主管事业单位改革的部门联系,力争把凡是政府举办的幼教机构都纳入事业单位来登记管理。这是解决教师待遇的主要措施。
7、建立完善幼儿教育督导制度。
把幼儿教育专项督导纳入到各级督导工作的计划和常规工作,定期对各级幼儿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及时推广经验,加以总结,引导事业的健康发展。
8、建立科学的评价管理体系,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控。
首先应抓办园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示范园,以此来带动地方幼教质量的提高;其次,从各个层面上抓幼儿教师的培训。第三,学会利用社会的宣传机制,将行政的工作、各级定类的结果等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尤其是民办园的信息公布更应该接受监督。
9、工作策略的问题。
应该更多的给幼教干部、幼儿教师提供一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平台,使她们参与到到项目中来,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
四、今后工作开展的建议
1、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研究和制定适合当地的幼教事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2、把农村作为幼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抓紧抓好。
农村幼教形势非常严峻,希望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去。还要强调农村乡镇办园的责任问题,应以乡镇为主,办好中心园,为村办园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尽可能协调解决好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编制问题。
3、要关注解决城市小区配套建园的问题。
4、建立新的管理和工作的机制,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改变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
5、幼教干部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抓住机遇,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对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会议上的专家报告,通过宏观研究的角度,对今后幼儿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幼教事业如何适应社会改革进行体制的调整,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帮助大家开阔思路,明确方向。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上城区等市县提供的现场参观点,给我们展示了如何贯彻落实13号文件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会上各地所做的经验交流也是各有特色,分别介绍了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创造的一些有益的经验。
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特别是今年的工作,把当前幼儿教育事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一分析,对今后一段时期和明年的工作思路与大家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对全国幼儿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幼教事业。1951年,国家就把幼儿教育作为学制的一个基本阶段写入了政务院的文件。建国以来,幼教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经历了政治的变革与历史的变迁,但是在当时,幼教事业作为一项社会福利事业还是有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事业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非常显著。特别是教育质量方面,由过去单纯地看孩子、提供保育到现在我们提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应当说,幼教事业从建国以来在推动解放妇女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基础教育和其他各级各类教育是功不可没的。
1989年,国家下发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两个幼教法规,各地逐渐成立了幼教管理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法规,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度,促进了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1990到1996年,全国平均幼儿入园率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这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巅峰时期。1996年,是发展的最高峰,达到了41%。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了幼儿园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的巨大变化。“九五”期间,幼教事业呈下滑态势。97年开始出现下降的苗头,到2000年降到了34.6%,到了幼教事业发展的低谷期。2002年开始回升,达到了36.3%,2003年达到了37.4%,基本上维持到了2000年的水平。
进入“十五”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努力下,幼教事业克服了体制调整、管理力量薄弱的不利因素,基本保持了平稳的局面,避免了体制调整带来的大起大落。教师队伍也有了很大变化,到2003年,70.91万教师队伍中,学历合格率达到了94.6%,拥有大专学历的教师数量迅速增加,2000年仅有12.4%,2002年为37%,2003年就达到了41%,比2000年提高了28.6%,队伍学历结构变化很快,整体素质迅速提高。
近两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绩。2001年,下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年初,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性的《纲要》培训。经过一年的准备和起草工作,在教育系统内部开会征求意见,与九部委协调,在2003年初,下发了由两任总理共同签署的,上一届政府的最后一个文件,本届政府的第一个文件——13号文件。13号文件的下发对我们新时期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件下发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很多省、市、自治区都以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在出台实施意见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专项经费问题、教师编制等许多实际问题。四川省今年还召开了幼儿教育工作会,教育厅领导把今年作为幼儿教育年,做了很多工作,下发了很多文件,在社会上做了很多宣传和动员。另外,市县级政府也出台了很多贯彻实施意见,涌现出了很多好的做法。天津市和平区以区政府的名义下发了文件,而且制定了许多发展幼儿教育包括0——3岁科学育儿指导的政策与措施,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二、幼教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幼儿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自2000年起,我们通过儿童基金会项目,对在全国14个省对幼教工作情况做了问卷调查,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到一些地方做了实地调研,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对幼教事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和梳理。当然,由于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渡期,有很多问题的梳理需要一个过程,有些问题的显露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今年,幼教事业在国家和教育部,包括在地方,都是很受关注的一年,特别是8月份,幼儿园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以后,我们抓住机遇,积极呼吁,从行政到科研、到教育专家,都齐心协力解决幼教事业改革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近期,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牵头,组织60个专家给温总理写了一封信,对幼教现在面临的问题进行呼吁,引起了国家领导的关注,温总理也作了批示,教育部召开了幼教专题会,研究幼教工作。根据温总理批示,我们10月底向国务院作了书面汇报,陈至立同志给了批示说:报告的基础很好,所提建议部分希望先多协调工作,然后在适当时机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主管部长带队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作了幼教工作专门汇报,会上许嘉璐委员长、教科文卫领导语重心长地对幼教,对整个人类发展,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作了强调,对教育部的工作提了建议。10月份我随全国人大教科文卫调研组到部分省专门进行了幼教工作的调研,明年初,许嘉璐副委员长还要带队到其他省作幼教调研报告,报告汇总以后报到国务院。2003年发了关于督导自查的通知,要求各省进行督导自查,递交自查报告。今年,幼儿园事故发生后,我们又下发了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对安全工作进行自查,递交安全自查报告。在这种基础上,国家教育督导团牵头,基础教育司配合,国家督学带队,幼教专家参与,到北京、江苏、河南、吉林、湖南、山东6省市进行幼教专项督导检查。这次督导检查范围涉及到14个地级市,19个县市,62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考察了74所幼儿园,每个考察组都听取了省、市、县及乡镇人民政府关于幼教工作的总体汇报,召开了44次座谈会,参加人员包括政府领导以及教育、财政、人事、公安、计划建设、卫生、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妇儿工委、妇联等部门负责人,也包括镇长、校长、园长、幼儿教师代表及幼儿专家,参加座谈会人数达到了700人。通过这几年综合性的调查和督导,对幼教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表明,幼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社会矛盾。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期内幼儿教育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园的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城市企事业单位办园的撤并、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等都是导致“九五”以来幼教事业呈现整体下滑状态的原因,这些问题和矛盾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随着企业剥离社会职能,城市企事业单位办园停办或与原单位分离使原有城市幼儿教育体系部分崩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事业单位举办了大量的幼儿园,他们是城镇幼儿教育事业的一支主力军。据原有统计,全国企事业单位办园占城市办园的70%以上。企事业办园体制崩溃后,新的办园体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就北京来说,机关办园就减少了1000所左右,减少在园幼儿10万左右,问题很突出。在城市,出现了新的入园难的问题。实际上,企事业办园过去是作为单位的福利设施,所以企事业单位给了幼儿园很多投入,而且这些幼儿园都属于管理水平好,质量比较高的,在当地享有很好的声誉,其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都是不可估量的。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这个体制受到冲击之后,对我们教育事业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长期积累的教育资源的流失,更重要的是这些幼儿园承担的保育教育责任,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的社会职能,以及在当地幼教事业发展中发挥的骨干示范作用都受到了影响。这个体系,作为政府来说,今后不管花多大努力,短时期内都是无法重建的。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来讲,企事业单位要求分离社会职能这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旧的体制撤销,必须要有新的体制替代,否则就会引发家长的不满,出现新的困难,这是幼儿园体制调整中非常严重的问题。
(二)关于农村幼教事业。
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没有纳入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规划之中,发展举步维艰,这是农村幼教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长期以来,农村幼教事业的主要形式,是以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投入为主举办的幼儿园和附设在农村小学的幼儿园或学前班。建国以来,据估算,全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乡镇,通过乡镇政府不同形式的支持举办了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长期以来,它们在引导农村幼教事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义务教育建立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但农村幼教还是沿用乡镇统筹管理的体制,在改革以后,很多乡镇出现了财政困难,导致了很多乡镇从幼教事业发展行业中退出,不再对幼儿园提供任何形式的支持,所以,有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是完全靠自收自支来维持;甚至有的乡镇直接把幼儿园卖掉,乡镇中心园转为了民办园、非法办园了。
另外,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很多地方没有把幼教事业与中小学发展同步考虑,因此,在布局调整中,很多农村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幼儿园被关闭了。这也是近几年来农村幼教事业滑坡的重要原因。
(三)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但管理滞后,问题突出。
在公办园与企事业单位办园发展缓慢的状态下,民办园发展迅速,异军突起,但是管理工作严重滞后,当然这也与管理力量不足有关。
首先,民办园普遍规模小、数量大、为争生源压低收费标准,呈现出恶性竞争、无序发展的状态。这就导致了民办园条件差,师资水平低,克扣幼儿伙食、教师工资过低、保教质量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安全隐患严重。
其次,民办园审批、管理工作不到位。一是审批、登记工作不落实。由于部分园因办园条件达不到基本要求,主管部门没有足够力量来管理,造成了大量无证办园的现象。二是教育内部对民办园管理存在批、管分离现象,造成了民办园准入标准过低、不严,使许多民办园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三是近几年,在城市中出现了一批办园条件与服务质量好的民办园,满足了部分高收入家庭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它推动了幼教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解决了高端服务的问题。但这类幼儿园缺乏政府行为的管制,普遍存在收费过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对幼儿教育的不满。四是民办园信息公布缺乏监督,存在严重信息虚假的问题。这些虚假信息不仅干扰了公办园的教育教学和办园方向,还冲击了教育行政部门长期倡导的科学幼儿教育理念,在社会上造成很多误解。五是对民办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因为各级幼教力量严重不足,加上教育部门没有规划管理,批、管分离,所以使得对民办园的管理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四)幼教经费匮乏,投入体制不顺,严重制约幼教事业发展。
目前,政府公共财政体系还没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教育投入机制已经失效,在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责任没有得到落实,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地方,出现缺退。应该在现有的投资体制不能调整的情况下,实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解决低收入老百姓基本的受教育需求。从整体看,各地的幼教经费仅占教育经费的1.3%。由于长期以来,中央财政没有列支幼教专项经费,导致了地方也无法列支幼教专项经费,甚至很多需要宏观调控的工作、引导性工作、改革性工作都无法开展。特别是在农村幼教投入上,基本处于真空状态,问题非常突出。民办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体系的新构成,收费标准常常引发社会的争议,对政府价格管理来说,是很不利的。在督导中,还发现幼教经费使用存在被挤占、挪用等问题。
5、幼儿教育办园体制变化带来了幼儿教师地位、待遇的巨大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公办教师纳入了教师管理,但企事业办园和农村幼儿园都没有被纳入教育部门的教师系列管理,原来,教师工资是由主办单位来解决,但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单位与幼儿园分离后,这些教师就处在了单位性质不明确、社会保障没着落的状态,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为了生存,就一味降低成本、压缩教师人员编制、增加班额等。这是制约幼教事业发展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6、有关部门管理职责不清,幼教行政管理力量严重不足。
目前,存在民政、工商等很多部门都来管理幼儿园,收取大量费用,导致了一些规模小的幼儿园为了回避行政部门的监管,不登记,不注册。因此,教育部门要了解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制的转换、民办幼儿园数量的增加,新问题不断出现,教育部门管理责任和管理任务成倍增加,但是目前教育行政管理力量严重不足,据统计,省级专职幼教管理干部仅有十几个人。
以上这些分析显示,幼教事业面临问题很严峻。目前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根据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幼儿教育从单位供给到社会供给的变化过程中,政府应承担怎样的责任,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探索这种转型过程中和转型后新的幼教体系中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幼教机构的不同管理模式。这些艰巨的任务都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
四、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及主要对策
目前社会改革大背景要求资源配置方式与行政管理手段都要发生变化,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设满足社会不同需要的幼教体系,提高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不仅要根据社会的需要,继续扩大幼教事业的规模,优化结构,更重要的是理顺体制,建设城乡幼教事业发展的新机制,拓展幼儿教育的社会职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幼教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具体体现在事业的发展、体制的调整、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三个方面。
(一)加快幼教立法的进程。
作为一个独立教育阶段,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影响了国家依法治教体系的健全。因此,为给幼教事业的发展和办园行为提供法律保证,使幼教工作有法可依,我们应积极呼吁立法。
(二)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幼教体系。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幼教体系的终级目标是建立以政府提供基本幼儿教育服务为核心的,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的幼教体系,理顺投入机制,使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相统一。在过渡期,我们只能保持现有的财政投入体制不变,政府的投入要在增量的部分来解决保证能够投入到社会不利群体和农村幼教的发展。这是我们的整体思路。
(三)进一步拓展幼儿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把幼教发展和社会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紧密联系在一起。如英国的国家早期教育行动主要是通过在一定人口的社区建立社区早期教育的资源中心,把教育、卫生、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整合在一起,作为基地来提供儿童发展的不同方面的服务。因此说,早期教育的社会功能比其他方面的教育更宽泛、更有教育意义。这样的经验同样适合中国。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的分层更加严重,今年幼儿园出现安全事故,更多的是社会问题的暴露。解决这些问题当然更多的是靠综合治理。但从幼教工作本身来说,如何把幼教事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联系起来是必要的。首先,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是政府很关注的事情,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改革是否能成功,特别是关系到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其次,幼教本身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事业,它本身就需要动员社会的参与,多种渠道来提供不同的服务,满足家长不同的需求。因此,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推行以家庭、社区为主体的办园思路。因为,幼儿教育的特点及中国国情决定了这些服务必须是面向家庭和面向社区的,而且这样的服务才是最便捷的。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把幼儿教育纳入社会服务体系中,不断扩展幼儿园的社会职能。第三方面就是幼儿教育必须发动和利用家庭、社区的资源,这是幼儿教育的特点决定的,也是中国的经济条件要求的。
(四)设立幼教专项经费,鼓励地方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推动和引导幼教事业健康发展。
必须要建立一种体现政府在幼教方面的公共责任,逐渐建立与政负责人相适应的投资体系。长期以来没有专项经费引导的这种状况应当改变。
(五)加强幼教管理力量,确保管理落实到位。
幼儿教育还存在面广量大的现实,特别是转型期新老问题交错,体制改革的任务急迫而艰巨,管理任务成倍增加,幼教作为体制的独立阶段,应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引导改革,加强管理。
(六)逐步建立完善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资格认定、注册管理和工资待遇等配套的幼儿教师管理体系。
首先要解决幼儿教师培训主渠道的问题;其次各地要尽快实施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注册管理制度,由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实行注册管理,严把教师入口关。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切实解决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地方政府要对城乡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做出明确规定,确保民办和农村幼儿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人均收入的一定水平。最后,还要引导各地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管理,农村幼儿园收取的保教费用主要用于教师的工资和幼儿园的发展,确保教师的工资维持在一定水平。要关注各地方事业单位的改革,要积极与地方主管事业单位改革的部门联系,力争把凡是政府举办的幼教机构都纳入事业单位来登记管理。这是解决教师待遇的主要措施。
7、建立完善幼儿教育督导制度。
把幼儿教育专项督导纳入到各级督导工作的计划和常规工作,定期对各级幼儿教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及时推广经验,加以总结,引导事业的健康发展。
8、建立科学的评价管理体系,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控。
首先应抓办园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示范园,以此来带动地方幼教质量的提高;其次,从各个层面上抓幼儿教师的培训。第三,学会利用社会的宣传机制,将行政的工作、各级定类的结果等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尤其是民办园的信息公布更应该接受监督。
9、工作策略的问题。
应该更多的给幼教干部、幼儿教师提供一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平台,使她们参与到到项目中来,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
四、今后工作开展的建议
1、坚持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研究和制定适合当地的幼教事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2、把农村作为幼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抓紧抓好。
农村幼教形势非常严峻,希望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去。还要强调农村乡镇办园的责任问题,应以乡镇为主,办好中心园,为村办园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尽可能协调解决好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的编制问题。
3、要关注解决城市小区配套建园的问题。
4、建立新的管理和工作的机制,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改变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管理机制。
5、幼教干部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抓住机遇,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对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