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谈如何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试行)》精神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幼儿园数学教育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转变,注重从生活中选择数学教学内容,并以活动、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纲要;指南;幼儿园数学教育;变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试行)》 (简称《纲要》、《指南》)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广大教师尝试着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各方面去设计和实施与《纲要》、《指南》理念相一致的课程,把《纲要》、《指南》的精神转化为教育实践,转化为教育行为。要取得有效的转化效果,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该实现“三个转变”。
一、 变“重知识技能”为“重全面发展”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通过落实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目标领域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其最主要的教育理念,在数学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一直以来,幼儿园比较重视系统的数学教育,在选择数学教育内容时较多以年龄目标为依据,十分注重数学知识是否前后连贯;主要从数学知识、技能方面来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复述;偏重于以是否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来评价学习效果,而忽视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和情感。《纲要》、《指南》提出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也要培养他们的兴趣,能力、情感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和素养,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这就要求幼儿园数学教育要变“重知识技能”为“重全面发展”。
要实现这个转变,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数学教育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把全面发展理念渗透在数学活动设计、实施过程,把增强幼儿数学知识、技能与培养幼儿兴趣、情感、态度等同起来,从而实现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素质的价值取向。以大班数学《认识年、月、日》为例,从该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可以体现教师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转变所带来的效果。执教老师设计该教学活动时,根据《纲要》、《指南》的精神,在教学目标中减少数学知识,添加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等教育目标。该内容分三个教学活动来完成,第一个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2.初步探索年、月、日之间的关系;3.懂得时间的宝贵,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不浪费时间。即教学目标包含了数学知识、技能、态度等三方面,体现了教师重视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和能力。由于教师把培养幼儿正确的时间观念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活动过程以游戏方式再现生活情景,使幼儿理解虽然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是一去不返的,幼儿生活中存在浪费时间的现象,如做事慢,没有计划,不肯起床、穿衣等,今后应如何做到有效利用时间,不浪费时间。由于变“重知识技能”为“重全面发展”,使得这个活动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同时,也帮助幼儿奠定正确的人生态度,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符合了《纲要》和《指南》的基本精神。
二、变“重课堂教学”为“重体验教学”
幼儿年龄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处于萌芽阶段。而数学知识主要表现为各种符号,比较抽象笼统,因而操作法、游戏法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主要方法。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集中教育和数学区域活动,多数时候是以集体课堂教学为主,数学教育基本上是以“上课”形式完成,数学区域活动只是“上课”的延伸,进行一些必要的操作活动,加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同时,教师花大量时间来准备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三步曲”来进行,即备课——准备教具——上课,课堂上往往围绕一个数学概念来组织教学过程和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完成特定的目标任务和进行规范的操作,教师则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可以说课堂教学成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就是要让幼儿感知、体验、探索、运用数学,在丰富的活动情景中用自己的认知、能力理解各种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思维,为今后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要实现变“重课堂教学”为“重体验教学”,首先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动手、动脑的操作机会,教师把数学知识融入在操作材料中,让幼儿在反复操作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掌握数学知识,注重在活动中形成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达到教育目标。以大班数学活动《认识0》为例,教师注重体验教学,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感知、操作教具、实物、图片等,理解“0”的含义,并进行归纳总结。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都能表达出“0”的含义,收到良好效果。 教师提供的操作活动,可以是个人操作、小组操作、集体操作。此外,在操作活动中指导幼儿园教师要注意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如:在学习分类时,能力强的幼儿要求能以物体颜色、形状、大小等连续分几次;能力一般的幼儿要求能分出一种,并能讲出为什么这样分;能力差的幼儿按老师的提示来分类。其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形象、有趣的数学游戏,使幼儿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如:让幼儿认识“1和许多”时,采用幼儿一起开汽车的游戏,让他们体验到一辆车、一辆车接着开就有许多车了。又如:让幼儿玩“三三商店”,渗透认识数字“3”,并理解“3”的实际意义。教幼儿认识、对应比较“多”、“少”、“一样多”时,采用“找椅子”的游戏,以自身的活动和具体情景,让幼儿通过动脑,用动作或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单纯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根据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象,激发幼儿思考。“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幼儿的数学智慧体现在他们的手上,动手操作,强化体验,才能内化知识,提高能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变“重书本数学”为“重生活数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提出“结合生活和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感知、理解事物的数学关系”这就表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价值已不再只是注重传递、积累静态数学知识,而是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的实际问题,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乐趣,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应该生活化、游戏化。这就要求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师不再只是根据书本、参考资料来选择、安排、实施数学教育,更多的是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创设包含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知识的生活情境,并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变“重书本数学”为“重生活数学”。
要实现这个转变,幼儿园教师首先把数学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从生活中找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如数周围物体数量、班级人数,或用单数点或双数点来突出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认识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幼儿在周围环境中寻找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通过寻找,加深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从而知道有许多物体都可以看作是形的组合。其次,指导教师从生活中捕捉数学教育契机,幼儿的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早晨入园、午睡、离园的时间问题;班里人数、桌椅数、玩具数的数量问题;玩具的外形、家具、桌椅的形状问题;排队、做操时的空间问题。教师抓住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发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