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园本教研,建立以园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更新教育理念
1、加强业务学习,获取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
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解读园本教研的本质——园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研究方式。在工作中为教师提供电脑、电视、VCD、录像、书籍资料等现代化设备,使教师获得新的教育教学信息。
2、建立园本教研制度,确保教研工作顺利进行
根据我园实际情况,制订各项制度,并适时调整了原来的制度、方案。如:《园本教研工作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园本教研奖励制度》等,还制订了《园本教研考评细则》。做到目标明确,有园本教研五年规划以及园本培训计划,使之符合幼儿园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做到心中有目标,行动有计划。
3、成立教研小组,确立研究课题
成立由园长亲自担任组长、业务副园长和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核心研究小组。作为全园教研小组的领头羊,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专业引领的作用。通过分析现状、研究教育教学动态,根据教师提出的困惑、遇到的问题,确立适合现阶段的课题,求真务实地开展教研工作。
4、转变管理观念,与教师共同成长
要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还需管理者摒弃居高临下的权威姿态,创设与教师相互信任、尊重的环境,善待每一位教师,做教师的朋友。给她们支持与帮助,并主动参与教研活动,与教师共同研讨,分享教学喜悦与乐趣。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即服务”的原则,从而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教研氛围。
二、搭建培训平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技巧
1、走出去,请进来
我园每年选派教师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参加各种培训班及全国幼儿园园本教研高级研修班学习,参观名园与名师交流,观摩名师现场教学,聆听评析。接触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请来北京的幼教专家亲临指导,与教师交流探讨。有了名师的指点,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了,专业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2、结对子,传帮带
在各班教师搭配中,注重年龄、经验、能力的互补,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对年轻教师实施重点培养,在机会上多给予,在方法上多指导,尽量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对骨干教师给荣誉、多奖励、压担子,要求深入课题研究,形成自己的风格。
3、专业竞赛,促进提高
为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具有更扎实的基本功,我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如:讲故事比赛、绘画手工制作比赛、弹唱、舞蹈等技能技巧比赛。通过评比、奖励,激发教师参加园本培训的动力,达到“以赛促研,以研促学,以学促教”的目的。
三、实施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课例研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育专家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而经验来源于我们的教学实践,来自于我们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因此,我们以研讨课例的形式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理想的反思过程不应是教师孤立地进行,而应是以群体合作为背景的反思过程,因此,我园搭建教师个人和集体智慧实践的平台,创建群体合作的文化氛围,发挥了园本教研的作用。
1、一课多研
去年,我园开展了“一课多研”活动,我们全园四十多个教师按年级分成十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任教科目以课例为载体进行研讨。程序是:先定出本组研讨的课题,同组的教师集体备课,各自发表对本课的设计方案,再讨论研究,集众人所长,形成第一篇集体研讨的教案,再由一位教师对本教案进行第一次课堂实践,实践中,同组的教师一同听课,课后各教师从各自的视角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等说出自己的认识与感受,并指出需要修改和调整的内容等,共同讨论,完善第二次教学方案,再由另一位老师进行第二次课堂实践,根据第二次课堂实践的反思研讨再进行改进,直至最佳方案形成。在这个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的过程中,各教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所研究的课例进行了主动的参与、分析、评价,做到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每个教研组完善好最佳教学方案后,每组选出一名教师把本组的研讨成果(课例)向全园教师公开,并录制光碟,在市优秀课例评比中,都获一等奖。在这次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既是参与者又是投资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教师间的互动,使得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成为一种共享资源。
2、异课同研
今年我园开展了“异课同研”活动,即教研组内各老师上不同的课(鼓励教师发挥创意注重创新),然后同组教师通过对各教师的课进行共同研讨,以达到促进教改及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做法:各教师选定内容备课、上课,同组教师听完课后接着进行课后的说课和评课,首先是执教者的课后反思型说课,然后是逐个老师的评课、研讨,每组设一本教研记录部,记录的内容:一是课例的设计,二是课后的说课评课(对话过程),三是对课例的设计和实施的改进(对话继续),四是综合意见。每次活动的记录人是执教老师,让每个教师都有上课、说课、评课等同样的机会,使每个教师都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在说课评课方面,我们都作了具体要求:课后反思型说课要求执教者从教学的设计、要达成的目标、幼儿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反思,并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想法、疑问与听课教师进行交流。评课要求每次活动有一个教师作全面点评,其他教师再作补充,重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应该怎样做,为何这样做,理论依据是什么?针对问题展开研讨,达成共识,从而达到改进教学活动及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从而促使教师注重理论学习,并考虑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说课和评课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正如吴老师说的:“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听课评课中升华,教研能力在听课评课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课评课中产生,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3、引导反思
在“一课同研”与“异课同研”活动中,许多教师对教学缺乏理性的思考,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为此,我们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要求教师突破自己,做到在日常教学中,课前想一想:自己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什么教学理念,实施时能不能顺利落实;教学中互动的生成,即对教与学的活动及时灵活调控,使动态的课堂不断有新资源生成;课后悟一悟,即好好反思一下,有些什么收获,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今后怎样改进。这样时时处处用新理念来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学反思有效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教师运用理论的催化剂,从而促进教师专业队伍成长。这个过程我们归结为:“精彩回顾”—审视自己的教学策略、幼儿表现和成功所在;“弥补追述”—找出自己教学的遗憾、失误原因及需要改进之处;“真切感悟”—附上自己教学随想。这一过程实质上体现了教师在园本教研过程中的成长过程。
(二)专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书塑造人格。中外心理学专家研究成果表明: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早慧儿童,他们都有早期阅读的经历。而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此,从2002年9月起,我园开设了“帮我早读书”实验班,开展了幼儿识字、阅读活动。对“如何创设识字、阅读环境”、“如何培养幼儿识字阅读的兴趣”、“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等课题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并两次请北京幼教专家亲临我园指导,与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研讨,现在我园的“帮我早读书”实验已形成了良好基础,形成了我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基本模式。实验班的教师还创编了《帮我早读书识字游戏集》,以及制作了大量的幼儿识字、阅读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大大提高了幼儿识字、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其中《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识字教学》和《在“帮我早读书”中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均在信宜市获一等奖,幼儿故事演讲比赛在茂名市获二等奖。由于我园的教学效果显著,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得到北京幼教专家的高度评价,并成为“幼儿教育科学化”示范园。
我们通过一次次的园本教研活动,增加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扩大了教师教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与此同时教师共同分享了研究成果,并尝试把在课例研讨中形成的“成果”进行有效迁移,促使本园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