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株洲市委办公开选调工作人员进行面试。在候考室内,沙发、茶几上有香蕉皮、瓜子屑,而垃圾桶就在旁边。8分钟内,考生独处候考。一天下来,许巍威、肖健在门外观察53名选手在候考中的表现,却只有三名考生将香蕉皮和瓜子屑丢进了垃圾桶。(10月17日《成都商报》)
我总觉得,过度渲染这样的“面试故事”,很容易助长社会的道德投机性,这无非是启示大家:面试也如整蛊娱乐一般“八面埋伏”,该表现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表现,板住自己的臭毛病。但由于这个“面试故事”的主角都是公务人员,多少还是有些别样的意味,发人深省。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故事的背景:选调工作人员。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面试,而是在官员里选拔更高级别领导候选人的面试,遗憾的是,这些本来就该“德才兼备”的公仆,在更高一级的选秀中,意外落马于另一种“德才兼备”测试——连面前的香蕉皮、瓜子屑也不愿丢到身边的垃圾桶。不管他们是不是最终名落孙山,但“53名公仆选手只有3人以举手之劳收拾垃圾”的事实还是令人浮想联翩:一者,平时办公室里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谁做的?公共财政有没有为这些本该是举手之劳的行为购买社会服务,比如,专门请人打理公务员的办公桌、地面等?二者,这些一屋不扫的公仆,官德是否合格?这种文明素质落实到行政实践中,究竟是“人民为他服务”还是“他为人民服务”?
有必要重温一则故事: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记者采访其中一位老者:“您认为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老人平静地说:“幼儿园。”“在幼儿园学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些话,既可以纾解令中国人郁闷纠结的“诺贝尔情结”,仔细咂摸,更可以用来为规范公权、构建服务性政府提供一些常识。
所谓官德,本质无外乎人性与人品。譬如若深谙“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的道理,自然不会与民争利;知道“东西要放整齐”的道理,就不会对城市胡乱规划、政令不至朝令夕改;明白“吃饭要洗手”的重要性,就不会枉顾人命、将食品安全与矿业生产安全等人命关天的大事等闲待之;理解“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就不会抢尸成风、撒谎不脸红,不至于在公共事件上一再斯文扫地;养成“仔细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就当敬畏自然、悉心生态,不会走上自掘坟墓、要钱不要命的短视发展路径……幼儿园太重要了,它不仅对我们的生活习惯重要,更令公权的边界与底线自然地澄明起来。
对香蕉皮与瓜子皮的反应,是公权对细节的习惯性姿态。这种姿态突击不来、伪装不了,必将在各种公共事件中露出尾巴,显出端倪。真希望公权能回炉幼儿园教育——尊重常识、体恤常理,以更严谨与温情的面目,扮演好公共利益守护人的角色。
(作者:邓海建 来源:新华网 编辑: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