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检察日报)
这两天,接连发生的两起校园惨案,令人震惊和愤怒:28日15时,广东省湛江市下辖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凶杀案,一名男子冲进校园,持刀砍伤18名学生和1名教师;29日上午,江苏省泰兴市中心幼儿园发生砍杀幼儿事件,一名男子持刀冲入校园,砍伤31人,其中包括28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其中5人伤势较重,有生命危险。
孩子,又是孩子!4月28日上午,就在第一起惨案发生几个小时前,福建省南平市残忍杀害多名小学生的罪犯郑民生被执行死刑。然而,他刚“走”,新“郑民生”又来。
最柔弱的群体成为歹徒发泄不满的施暴对象,孩子随时可能遭受这样那样的不测。这让每一名家长和每一个善良的人何等揪心!以残杀孩子的方式向社会宣战,如果说之前南平惨案已经传递出如此令人不安的信息,那么,这两起案件则让这一判断进一步清晰。此时,除了谴责和愤怒,我们更需要用行动告诉孩子: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保护你们。
有观点认为,校园惨案一再发生,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孩子不幸成为其中的牺牲品。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如果所有矛盾都能及时化解,自然不会有极端事件发生。以此来敦促有关部门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产生“郑民生”的土壤,自是有益的建言。然而,当感情受挫都可以成为郑民生杀戮理由的时候,我们明白,指望通过化解矛盾完全避免“郑民生”出现,并不现实。尤其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哪怕他有天大的冤屈,这天大冤屈也不应成为他选择暴力的理由。
不知道“郑民生”哪一天会因为什么原因从哪里跳出来,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严峻现实。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绷紧防范的弦儿。如果说南平惨案是第一次,各方面因为没有应对经验造成严重后果尚情有可原,那么,刚刚发生的两起案件,歹徒单枪匹马如入无人之境连砍数十人,则暴露出一些地方并没有从南平惨案中吸取足够教训,校园安全管理仍存在不小漏洞。
保证校园安全,不是学校、幼儿园的私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这方面,北京警方的经验可资借鉴。南平惨案发生后,北京警方即出台措施,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保卫,上下学时段都有警车护卫,日前又细化“中小学、幼儿园集中出入高峰时段安保勤务方案”。对于一些地方来说,限于财力、警力等因素,对北京警方做法或难以完全照搬,但“尽最大可能保护孩子的安全”,这一原则在任何地方都不能例外,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没有哪一个群体比孩子更需要呵护。
还需要指出,严厉打击本身就是一种保护。歹徒躲在暗处,瞄准一切机会下手,我们防范再严密,也难保不会百密一疏。此时,依法从重从快惩处犯罪,就是必须坚持的。郑民生刚死,又出来两个,有人据此认为他的死刑没有吓阻“后来者”,进而否定从重从快的价值。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如果“后来者”把手伸向孩子真的是受了郑的“启发”,那么受“启发”的未必只有这两个人。有没有人有多少人因为出于对死刑的恐惧而放弃罪恶的想法?这难以确认,却有想象空间。从以往打击犯罪的经验来看,对这种以报复社会为目的的新型犯罪,如果不采取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就可能有蔓延的危险。
对父母来说,孩子是宝贝;对国家来说,孩子是未来。当“宝贝”、“未来”面临危险的时候,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向他们作出庄严承诺:孩子,请让我来保护你! (李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