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幼教各地 » 正文

教育专家直面幼儿教育十大观念冲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8  浏览次数:403


 
 
  1.教育的尖端领域在哪里

  不少人有一种错觉,以为高等教育比幼儿教育高深复杂。其实恰恰相反,“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育远比其他阶段教育更为深奥、微妙和复杂。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学者蒙田认为,人类学问中最困难而又最重要的一门就是儿童的教育。幼儿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决定了它虽然有远古的起点,至今依然没有迈出它的幼年期。直到现在,人们对幼儿发展及教育的认识依然是极其有限的。

  事实上,现今比较妥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案例在整个人类个体中的比例相当低。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教育包含着人类未来发展最巨大的秘密。

  2.幼儿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幼儿园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这是国内不少幼儿园在进行登记时遇到的现实问题,它反映出我们对幼儿教育属性定位上的观念冲突。

  从欧文等人创建世界上第一批幼儿学校到幼儿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反映出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内涵、性质、范畴、功能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公共幼儿教育最初的出发点在于帮助贫困家庭,保护幼儿生命,慈善性和福利性是其基本属性,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将幼儿教育视为准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福利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幼儿教育的教育特性越来越强,普及公共幼儿教育逐渐成为政府职责,各国逐渐将原来主要由私人和社会团体开办的幼儿园纳入基础教育乃至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着幼儿教育的保育功能永远不会消失;另一方面,由于贫富差距和儿童特殊需要的不可能消失,其慈善和社会补偿功能依然会存在,并且在贫富差距增大的社会里这一功能自然增强。

  因此,幼儿教育中教育性、福利性、社会补偿性和产业性共同存在,其中教育性是其最主要和本质的属性。

  3.谁该为幼儿教育承担责任

  目前幼儿教育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责任问题,谁该为幼儿教育承担责任?承担多少责任?如何承担责任?这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共识的问题,尤其是各级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承担幼儿教育责任尚未明确,这直接影响着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政策与经费投入。

  多年以来,我国政府投入的幼儿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3%左右,这一比例在巴西是5.1%,墨西哥是8.9%,泰国是16.4%。一些调查显示,我国幼儿教育经费总收入来自家长的占80%,家庭是当前公共幼儿教育经费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在一些地方和一些幼儿园,家庭几乎是幼儿教育经费的全部责任承担者。

 幼儿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政府、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教育都有责任,政府尤其不可轻视自己的责任。建立适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责任共担机制,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急需解决好的现实问题。

  4.幼儿教育实践中谁说了算

  现实中,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功利化、工具化、洋化、商业化倾向,各方面的力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教育产生影响,这也造成了人们的许多困惑:幼儿教育的教育依据是什么?各方面的作用相互矛盾时到底听谁的?

  必须明确幼儿的健康成长发展是幼儿教育工作的宗旨所在,要以人为本,以幼儿为本。幼儿园是教育兼福利与社会补偿性组织,不是行政组织,也非企业经济实体,幼儿和教师是幼儿园真正的主人,因此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教育工作的第一依据,必须在全社会确立“取法自然”的幼儿教育观,遵循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尽可能消除“谁有权谁说了算,谁有钱谁说了算,谁的势力大谁说了算”的幼儿教育他主现象。

  5.幼儿教育“富贵病”谁之过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城乡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当前,我国农村确实还存在没有很好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问题,但是在城市和乡镇中,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恰当地提供了幼儿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外部条件,从而阻碍了幼儿的正常健康发展。我在《中国幼儿教育忧思与行动》中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幼儿教育“富贵病”。

  “富贵病”的病根不在于家长有钱了,家庭生活富裕了,而在于对幼儿教育内在规律缺乏认识,或有所认识却缺乏意志使之变为教育行为;在于富有之家与无知父母以及社会的功利性在幼儿教育上共同施力的结果。朴素不只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真诚的善,它对孩子产生的教育效果要远远优于过度给予和过度期望。

  6. 人为加速智力发展利大弊大

  幼儿教育走上应试之路的现象已很普遍。一些调查表明,相比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的父母更偏重于将幼儿教育当成良好学业的开端,而非人格发展的开端。同时,中国的父母对游戏存在较多的负面看法。然而,儿童对于游戏有天生的欲望,主动、自发的游戏是符合儿童天性的能量散发,对儿童的未来生命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游戏一直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上世纪60年代,早期教育仅仅被理解为早期智力开发的思想,一度对西方传统的幼儿教育产生强烈冲击,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幼儿园一度受到冷落,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似乎没有儿童的认知与语言发展重要。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冷战的缓和,青少年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出现,儿童情感、社会性方面的研究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以牺牲儿童的社会性和情感为代价,人为加速儿童智力发展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1985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欧美日幼儿教育和保育会议上,与会专家向全世界呼吁:幼儿教育应该纠正片面强调智力发展、忽视儿童个性发展的偏向,从智育中心转向包括社会性和情感在内的儿童个性全面发展上。

  适度的知识学习是必要的,过度的知识学习是有害的,父母和教师都必须对幼儿所学内容问一问,这些内容该学吗?能学吗?适合学吗?最终该由孩子自己作出选择。

  7.义务教育能否向学前延伸

  在中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之后,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义务教育应该向幼儿教育阶段延伸;另一种则主张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更为紧迫。

  提倡先普及高中教育的理由是,可显著提升当地参加高考的生源数量,从而提高当地高考竞争力;在经济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普及高中教育将直接提高当地劳动力的文化起点,其影响显然比普及幼儿教育要显著。这一看法对于各地政府而言十分有说服力。

  然而,这显然是一种过于注重短期效果的发展观。美国相关研究表明,在幼儿教育上投资1美元,回报为17.07美元,其中对幼儿个体的回报为4.17美元,体现在减少社会福利、补偿教育、预防犯罪、增加税收等方面,对公共事业的回报为12.90美元。

  从当前的教育格局来看,高中由于与高考直接相关而最受重视,义务教育阶段有硬性要求不可马虎,幼儿教育阶段由于没有硬性考核指标,也难显示政绩而最不受重视,成为各级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但与高中生相比,幼儿群体是一个数量更多的群体。笔者以为,按照优先面向大多数人的原则,应当优先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要培养人才,尤其是大师级人才,就必须从基础的基础着手。另外,目前也是普及幼儿教育的良好时机:广大父母和社会大众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幼儿教育;随着人口高峰的过去,城乡将会有大量富余出来的师资、校舍等教育资源可以用来发展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迫切需要学前教育作基础;普及幼儿教育也是从起点上消除社会不公平的关键措施。

  8.家庭对幼儿教育有多大责任

  公共幼儿教育产生之后,家庭与公共幼儿教育之间以谁为主、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现实中模糊且直接埋下教育隐患的地方。不少父母认为,孩子送进了幼儿园,教育孩子就是幼儿园的事了,自己或放松或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教育本身要依靠幼儿园、家庭与社区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公共幼儿教育的出现并不能改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现实。近些年来,父母的文化素质普遍有了较大提高,核心家庭增多,家庭人口数减少,家庭的生产功能下降、教育功能增大。正因为如此,父母不能因为有了幼儿园就放弃家庭的教育职责,而是应该努力实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优化和良好合作。

  9.农村幼儿园公私孰为主

  这是一个争议较多的话题。根据大量的实地调查,我认为在中国应该建立一个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补充,同时公办和民办幼儿机构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系。

  中国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农民对幼儿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极其有限,不可能像城镇那样依靠民办或其他社会力量来办好幼儿教育。

  公办幼儿园是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可能的主要方式,而现实中的农村幼儿园面临着既无投入、又无法提高收费(家长支付不起)的两难困境。因此,政府必须从保持中国社会整体持续稳定及和谐发展的高度,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切实可行的方式就是在农村办好公办幼儿园,以乡村举办的公办园为主体、以民办园为补充、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办园体制,是符合当前中国大多数农村幼儿教育实际的可行政策。

  10.示范幼儿园该不该办

  办好示范幼儿园是多年来各地一直采取的幼儿教育发展模式,但这种模式造成了严重的不公平问题。

  公共幼儿教育最早产生于纺织女工的子女需要人照护,它本身就带有一种济贫性质。以后虽几经变化,世界各国依然采取各种政策使公共幼儿教育带有很强的补偿性和公益性,注重解决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问题。如美国优先开端(headstart)项目、英国针对贫困人群的“确保开端项目”(surestartproject)、东西德统一后公共资金占幼教经费的总体份额均升至75%-80%、台湾地区实行每人每学期5000元台币的幼儿教育券制度……这些措施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解决了低收入家庭幼儿教育问题。

  幼儿教育能够从起点上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减少阶层间的差异和对抗,传播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发展。普通家庭幼儿是否受到教育,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不仅是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政府价值取向的反映。

  当前,通过政策倾斜保证普通家庭,尤其是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良好的幼儿教育,促使他们通过参与、交往、互动和合作融入主流社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有效、根本性的措施之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储朝晖)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