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不少孩子只知赵薇,不知赵丹;只知周星驰,不知周信芳……”政协会议上,不少来自文艺界的委员忧心忡忡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委员们呼吁,加强对儿童的文化艺术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得到优秀文化的“滋润”。
蔡金萍委员介绍说,目前,上海有近200万少年儿童,而儿童剧场却只有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一家。许多孩子甚至连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和话剧院都没进去过。马莉莉委员也有同感:在美国、俄罗斯、奥地利等国,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油画前、在国家历史遗迹前,聆听老师讲解。遗憾的是,这样的场景在上海太少。她们建议,上海在建设文化大都市过程中,有必要修建几个能够满足少年儿童文化需求的场所,让孩子们有更多接触优秀文化的去处。当然,光有场所还不够;必须为这些场所注入内涵。蔡金萍委员说,在斯德哥尔摩的儿童剧院,孩子们可以一边驾驶玩具火车,逛童话书市;一边品尝可口食物,听童话故事……
马莉莉委员注意到: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幼儿园、小学里教的却还是他们那代人传唱的儿童歌曲。由于儿童歌曲缺乏吸引力,电视歌曲、网络歌曲便成了孩子们的最爱,“孩子们张口就是爱恨缠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江海洋等委员说,要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儿童艺术创作;并从政策、资金上扶持儿童艺术创作,让孩子们传唱新的儿歌。
江海洋、蔡金萍委员认为,国内一些优秀文化读本形式呆板,也是无法吸引孩子的原因之一。文化不仅要内容创新,还要形式创新。可以通过动漫、网络游戏等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形式,包装优秀的文化。委员们谈到,一群3岁的孩子看京剧武戏《三岔口》:台上一个黑脸一个白脸打得起劲,台下孩子们欢呼雀跃,指指点点,“黑的是好人,白的是坏人”……3岁的孩子看“懂”了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