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幼教各地 » 正文

专家齐聚论坛,共论儿童早期发展——儿童早期发展高层论坛纪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19  浏览次数:384
      2007年11月19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了“儿童早期发展高层论坛”。此次论坛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卫生部、全国妇联、 中国科协共同主办,汇聚了国内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大家围绕着儿童早期发展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便是众多专家学者发言的纪要,以供大家参考:       早期儿童和脑的发展,以及终生健康(体格的和精神的)、学习和行为的发展轨迹       发言人:加拿大J. Fraser Mustard博士       通过二十世纪,在世界的大部分,社会已经通过公共卫生和保健改善了婴儿、幼儿和儿童的生存状况,但是并没有改善早期儿童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早期儿童的发展如何影响脑结构与功能的发展。它设置着人终生健康(体格上的和精神的)、学习和行为发展的轨迹。本世纪对所有社会的挑战是确保在生命的早期实现最佳的脑发展。在加拿大每年社会和个人用于对付刑事犯罪和暴力的费用已经超过1000亿加元,而用于精神健康、毒瘾和酒精成瘾方面的费用每年至少1000亿加元。这两方面的问题都是由于在幼年基于不良经历脑发育而导致的。我们现在也知道:幼年期脑的发展会影响以后的读写和认知。至少在儿童出生时就应该开始实施早期儿童发展和教养计划,这可以大大地降低由于不良早期儿童发展导致的个人和社会的上述耗费。       早期儿童发展(Early Child Development)的政策和计划: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第一步       发言人:世界银行专家Mary E. Young医学博士       在步入信息时代的时候,中国具有独特的机遇,为她所有的儿童提供健康发展的机会。在后工业经济中,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的技能,将不只是阅读、书写和计算;其他一些能力,如批判性思维、有效的交往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和灵活性都是十分关键的特征。中国可以吸取以下两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过去十年中迅速兴起的有关儿童发展的科学实证,以及世界上各种成功和有效的政策和计划。一个国家如果希望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快速呈现的全球市场中,现在就必须对他的儿童进行投资。像对其他国家一样,这也许对中国是一种机遇。     未来劳动力的质量取决于今天正在诞生的一代。在有效的早期儿童发展政策和计划方面的战略投资,对推进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是十分关键的。对“投资”正确的理解应该包括:政府应该制定对儿童早期发展的政策上的承诺;制定早期儿童发展的政策;以及为早期儿童发展计划和服务提供资金和其他资源。政府、民族和人们将能够从这种经过证实的和有效的投资中,得到经济方面的效益、得益和回报。     如果有些人群健康状态不佳、有刑事方面的不良行为,或是只具有低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中国将很难承担这个负担。脑的发展途径会交互地对文化和健康产生作用。对于被不佳的健康状态拖累的人群来说(例如说精神疾病和慢性病),疾病会影响到他们的文化水平。因而,早期儿童发展服务的质量(或是失缺)将会影响到公共健康状况,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人力资本的决定性因素。         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创造高质量的早期教育       发言人:李季湄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       8000万,这是中国3—6岁儿童的人数,几乎和欧洲整个儿童的人数相当。       8000万儿童的发展是每个儿童家庭的大事,是我们国家的、民族的大事,也是全球人类发展的大事。努力让我国早期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让我国每个儿童,无论其生活的地区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其家庭状况如何,无论其能否进入幼儿教育机构,都能通过不同途径、不同形式而获得必要的优质的早期教育并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一直是我国政府和所有早期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越来越强烈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受到好的教育。因此,提高早期教育的质量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然而,什么样的早期教育是优质的?早期教育究竟应当给予儿童什么?怎样的早期教育能让儿童获得健康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这些并不是简单的问题。不能不看到,现阶段我国的早期教育受到很多干扰和冲击,被打上了明显的应试教育印记、拜金主义印记,教育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出现了严重缺失。突出地表现在,早期教育变成了片面灌输知识技能的、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的、让儿童身心疲惫的训练,变成了附庸金钱的、商业化的、甚至反科学的、伪科学的炒作,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早期教育的核心价值被忽视甚至被抛弃,早期教育的科学规律被漠视甚至被歪曲。       应当看到,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关于早期教育的价值观、关于儿童早期学习和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基本的世界共识。在《儿童权利公约》的精神下,各国的早期教育都体现出共同的认识:儿童有权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早期教育需要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儿基会执行主任卡罗尔·贝拉米);儿童早期是游戏和探索的时期,也是儿童掌握社会性和情感、身体发展、认知和语言四种关键技能的时期。早期的学习和发展必须以儿童身体的、情感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加拿大学习研究中心“2007儿童学习和发展报告”)。       早期教育的原则是确保幼儿获得归属感、安全感和价值感、受到平等地对待(《英国3—5岁课程指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是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其一生中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打好基础的教育(日本《幼儿园教育要领》),等等。       我国幼教界伴随着社会开放的脚步,一方面不断向世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和实践学习、靠近,另一方面从上到下地以积极的姿态努力提高我国早期教育的质量。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我国幼儿教育定位为“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几年来的改革使我国幼教界从观念到行为已经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创造符合《纲要》理念的高质量早期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实现对《儿童权利公约》的承诺,改善我国城乡早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推动实现早期教育的平等,在规范和提高早期教育机构保教质量的同时,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引导我国社会和家庭的早期教育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密切合作与共同领导下,在国际一流专家持续的技术性支持下,在全世界几十个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中,中国正在研制适合国情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立足于全国6省市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的调查,可以预期《指南》将以适宜的儿童发展指标指导全国各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家庭和儿童进行科学的早期学习,能帮助他们获得基本的、有利于一生发展的学习。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早期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但是,这一理想的实现需要从上到下的、各相关部门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衷心希望这次会议能够搭建起合作的桥梁。       聚集儿童发展——上海学前教育的研究、决策、行动       发言人:张民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特邀总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上,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态势,正确了解市民对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变化,以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是制订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上海市教委坚持以研究引领,在研究基础上决策,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地发展。       近些年来,上海市颁发的关于学前教育的一系列文件,都有科学研究的基础。文中具体列举了三项决策与教育研究的关系。       一是在研究基础上决策,推进0—3岁科学育儿工作的普及。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研究》,上海市教委出台了六个相关文件,协助市劳动保障部门开发了《育婴师》培训与资质鉴定方面的七个技术文本,涵盖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的管理体制、工作定位、服务网络、教养方案、指导场所、设施设备、玩教具、指导者队伍、机构申办等各个方面,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本的规章制度框架。同时,全市0—3岁科学育儿指导已经普及,2007年4月,全市0—3岁婴幼儿家长接受指导服务率达90%以上,使25万多名婴幼儿直接受益。       二是以研究引领实践,促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2002年,在教育部下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颁布了《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征求意见稿)》。为指导幼儿园按照国家与地方确定的学前教育纲要的精神贯彻实施,由市教委教学研究室牵头,集行政、教研、科研、华师大、区县教研员几方面的力量,成立了“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对全市幼儿园贯彻实施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对来自实践的不同类型幼儿园的课程园本化过程作了深度剖析,为面上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施与开发、园长、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园本化中的作用提供了操作指引,特别阐述了教师在课程园本化中促进专业发展有效而具体的策略。研究对幼儿园结合本园实际情况贯彻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政策起了很好地引领作用,稳步推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三是在调研基础上规划,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范有序。2006年,上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十二个部门制订的《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文件以确保公益,促进内涵,提升内涵,激发活力为核心,着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办园条件基本均衡、入园机会均等的学前教育,和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文件提出了后三年全市学前教育发展具体目标和主要举措。文件的出台建立在对郊区、全市的人口出生情况调查与人口发展的预测、学前教育园舍资源与师资队伍现状与发展需求的调查,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情况调查,以及“发达国家(地区)与上海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比较研究” 的基础上,还反复听取了相关职能部门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使这一决策既有前瞻性,又有操作性,为三年行动计划中目标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下阶段,上海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更多的是在内涵上发展与再提高,目标是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性,加强学前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学前教育的规范性。加强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医教结合,使儿童早期发展建立在教育、心理、生理、儿童保健等学科整合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与卫生、科技、妇联等社会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力量的沟通协调,整合各方资源,聚集儿童的早期发展,促进上海学前教育事业再上一台阶。       不同社会文化背影儿童入学准备的差异及政策启示       发言人:冯晓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义务教育的实施为学龄儿童公平地享受受教育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国际大量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影儿童入学准备上的差异不仅直接影响其入学后的学习与发展,影响公共财政投入的效益,也使得这种公平性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使得不少国家纷纷采取针对弱势群体的早期补偿教育政策,以促使社会处境不利儿童能与其他儿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总体而言,无论其社会文化背影如何,我国家庭都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但在入学准备问题上是否还存在着社会文化背影的差异?如果存在,这种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程度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思考我国的早期教育政策。       本研究选择北京市三类6所生源不同的小学作为调查单位。三类学校的主要生源分别为(1)农民和打工者子女、(2)工人和市民子女、(3)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子女。在每所小学一年级的一个班中随机选取25名新生为调查对象,共105人。调查时间控制在入学两周内。调查任务分为数学、语言、社会性、学习品质四部分,主要方法为个别测试和观察。       调查结果显示,三类学校新生的入学准备状况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其中(1)类学校新生的入学准备状况在许多方面与其他两类校的新生差异极为显著,主要表现为:     数学中的数、量、形的守恒,数等分,图形组合,类概念,推理、测量、统计图理解,解决应用题。     语言中的同音字辨别,词汇丰富性,图画理解,复句理解,故事预测,表达的清晰性和逻辑性。     社会性中的规则意识,解决冲突策略的适宜性。     学习品质中的学习的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程度,好奇和探索,想象和创造。     调查同时发现,(1)类学校新生在数学中的20以内的加减运算及计算策略;语言中的图画观察,书写(包括小肌肉协调性、字的空间布局);学习品质中的坚持性,同伴合作性与其他学校新生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交往策略的适宜性、有效性,独立意识几方面,(1)类新生显著优于其他学校的新生。     鉴于以上发现,我们认为,在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政府必须尽快调整学前教育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早期补偿教育。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挑战和策略       发言人:张德英  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司副巡视员       围绕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主题,我们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实行了两个基本的策略:一是以控制儿童高死亡率为主的保障儿童生存的策略,二是以实施保护和发展为主的促进儿童发展的策略。       保障儿童生存的策略       解放初,我国儿童生存状况严峻,表现出“三高一低”的特点:高出生率(36%o)、高婴儿死亡率(200%。)、高孕产妇死亡率(1500/10万)和低人均期望寿命(35岁)。当时儿童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致死性传染病流行,婴幼儿腹泻、肺炎和重度营养不良的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妊娠和分娩导致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儿童的生存环境及条件差,严重的缺医少药、医疗技术落后及人员缺乏。然而,到了2006年,据调查,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7.2%o,孕产妇死亡率  (1/10万)  为41.1,  出生率为12.09%o,2005年时人均期望寿命从解放初的35岁提高至72岁。这些成就的取得缘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正确实施了保障儿童生存的策略。       促进儿童发展的策略       新时期,儿童健康面临的挑战是婴幼儿死亡率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婴幼儿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地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低下。改革开放以来,对儿童健康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控制对儿童生命和健康构成威胁的各种疾病;为儿童提供更全面的和高水平的服务,更加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重视心理行为发育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儿童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据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7岁儿童体格发育30年间变化(1975-2005年),除新生儿组变化不大外,其他各年龄组的体重、身高均有明显增长。以5岁组为例,城区男女童体重分别增长3.27kg、238kg,身高分别增长5.3cm、5.0cm;郊区男女童体重分别增长2.58kg、2.46kg,  身高分别增长7.4cm和7.7cm,这表明,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       需要关注的问题       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还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首先,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如何进一步改善儿童的营养,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在较发达的城市地区,营养平衡、增加运动,预防儿童肥胖等,成为较突出的问题。其次,儿童精神卫生及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也是儿童保健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如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单纯性肥胖、呼吸系统疾病等。对处于特殊环境中儿童的关怀被忽视,这将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离异家庭的儿童、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残疾儿童和残疾家庭的儿童、流浪儿童、遭受虐待及暴力的儿童等。另外,独生子女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已经为人们所关注。环境因素对儿童健康和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一门新兴的学科——环境与健康也应该成为儿童健康领域的重要学科。       促进儿童保健和儿童早期发展的策略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承担儿童健康和发展的责任,同时要动员全社会、家庭和社区都来重视并参与儿童健康事业;儿童保健工作和保健措施不仅要针对各种生物学的因素,更要关注和重视来自环境、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诸多因素。健康服务不但要针对患病儿童的诊断和治疗,还要针对儿童的体格、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两纲》明确提出了儿童发展的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卫生部为落实规划,开展了一系列保障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工作和项目。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儿童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强调多部门协调和配合;动员全社会参与;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儿童保健要努力消除疾病和致病因素对儿童的危害,并努力保障和促进儿童获得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每个儿童都能拥有健康和快乐的童年。       儿童早期发展的策略性思考       发言人:朱宗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       科学研究的进展,比如脑科学的进展、发育的编程理论、发育儿科学进展,使我们有可能实施基于实证的对儿童早期发展更有效的保障和促进。       以科学的方法,重新认识儿童自己的世界。儿童早期发展,要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儿童发育的潜力和规律,重新认识儿童自己的世界。儿童的发育潜力构成了自身的发育轨迹。这便是儿童的天性和他自己所拥有的将会迅速“成长”的世界,这是漫长的进化过程的产物。我们必须研究和认识儿童自己的世界,发现和了解儿童自身的发育潜力和规律,并以此作为儿童早期发展(育儿和幼教)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发现儿童的差异,为儿童的发育创建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孩子的差异是儿童未来特长和能力的基础。孩子发育潜力和未来能力的实现,需要与每个孩子的发育潜力和特点相适应的环境信息、经验和学习过程。早期的养育和学习过程,可以使这种差异成为儿童发育的积极的趋向,造就儿童未来的优势和独特的才干,促进儿童发育潜力的充分发展;相反,不正确的干预,会抑制儿童的优势,损害儿童的发育潜力的发挥,或将儿童发展的个性引向错误的方向。       树立整体和系统的观念,构建儿童早期发展的综合目标和策略。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综合的发展过程,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我们要为儿童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制定保障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综合措施。每个阶段的内容,必须符合这一阶段儿童发育的需求,适应这一阶段儿童的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如果超越了这一阶段的发育水平,儿童不能接受,甚至会对儿童带来损害,造成拔苗助长。       片面的养育过程不利于儿童早期必须经历的各个方面的发育。“超常儿”的培养同样需要综合全面的发育过程。保障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综合措施基本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儿童保健和社会保障;营养、运动和睡眠;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发育;育儿技能和儿童早期教育。       体格和脑发育是儿童发展的硬件基础。儿童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营养、运动和睡眠。我国儿童普遍存在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问题;而儿童运动和睡眠的剥夺更是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儿童营养、运动和睡眠不足将会影响体格、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发育。我们应该制定促进儿童体格发育的国家策略和行动计划。       重视儿童早期发展的自然过程和条件。儿童的生长发育必须经历一系列自然的养育过程,包括:喂养、玩耍、同龄伙伴、家庭生活、学习训练以及安全保障等。我们的责任是要为这些过程的实现创造最好的环境,提供最充分的支持。幼儿的养育和教育必须通过喂养、玩耍、家庭、安全、学习、训练、准备等自然过程来实现。       重视和发挥儿童早期养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家庭和父母育儿实践是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是人类发展的基础资源。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忽视“养育儿童”这一人类社会的重要实践。不认为养育儿童是一门科学。在家庭传统和育儿习俗中,以及在新近出现的许多“智力开发”、“特长幼儿班”等名目繁多的幼教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缺乏科学依据的观念和做法,不但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对儿童造成持久的伤害。因而,必须大力发展以科学实证为基础的“育儿学”和“幼教学”。       发展“育儿学”和“幼教学”要从“负面思维”转变到“正面思维”:把儿童看作人类发展的资源,而不是社会的负担;把儿童的差异看作发展的机遇,而不是要克服的缺点;从强调问题转变为重视需求;将成长中的挫折看作经验,而不是失败;从知识灌输,转变为能力建设;要鼓励进步,而不是追求完美;越惩罚缺点,缺点越多,越培育优点,优点越多。       建议体现儿童优先的方针。基于上述认识,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增加对儿童早期发展事业的投入,体现“儿童优先”的重要方针,将儿童保健和幼教分别列为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加快建立儿童社会保障制度。高度重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变革对儿童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实施儿童早期发展国家行动。加强对儿童早期发展的科学研究,发展“育儿学”和“幼教学”等儿童早期发展的基本学科。加强财政、计划、教育、卫生、计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和协调。加强对育儿和幼教机构的支持、指导和管理,鼓励机构的健康发展,同时,要纠正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各种问题。         一生健康保障从早期儿童的营养抓起       发言人:陈春明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原院长       儿童脑细胞发育在出生前完成,在出生后继续成熟。智能潜力的一半是在4岁以前发育,早期儿童的营养干预对智能、行为和个性具有持续的远期效应,出生到一岁时的营养不足可严重影响脑发育并导致精神发育滞缓。铁缺乏造成血液不能有足够的氧输送到大脑,影响脑发育。铁缺乏将影响儿童认知能力、注意力集中,5~6岁儿童损失8分智商。碘缺乏可损失10~15分智商。       哥斯达黎加10年的观察显示:婴儿时期严重、慢性贫血到11~14岁时数学和写作成绩低于非贫血儿童;补课比例高出2至3倍;运动功能差,到19岁时精神发育的分值差距扩大。已有许多证据说明了2岁以内生长迟缓对智力发育的影响。大量的观察显示,早期儿童由于营养缺乏带来的智力和精神发育的损失是不可完全弥补的。       营养作为脑发育的物质基础,往往不被认识,在我国从未将营养当作提高教育质量投资的一部分,更不列为国家人力资源发展的因素。其实,营养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铁缺乏影响肌肉发育,使成年后体能减弱,成人因肌体氧不足劳动生产率下降,重要劳动者损失12%的劳动能力,中度者损失5%。由于智力发育受损,学习能力减低,影响成年后的劳动生产率。早期儿童生长迟缓影响成年后的身高,因而影响劳动生产率,身高降低1%,劳动生产率减低1.38%。       维生素A缺乏者,免疫力下降,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患病率高,轻度缺乏者,死亡危险为不缺乏者的1.75倍。近期提出的证据显示,早期儿童营养是成年后疾病的起源。我们分析69000人,母乳喂养婴儿在儿童时期发展肥胖的相对危险度与非母乳喂养比为0.78。对于早产儿,母乳喂养可使成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风险降低14%,血压(DBP)低2mmHg。虽然母乳喂养和成年后心血管病的发生关系还未有定论,但对肥胖产生的影响则是肯定的。       胎儿时期营养不足(包括孕妇BMI过低)导致成年后的胰岛素抵抗危险增加;如以后的过快生长加速,可使4岁和8岁时胰岛素抵抗倾向增加。英国低出生体重的中年人发生代谢综合征危险增加5倍。中国1959~1961年间困难时期的婴幼儿营养不良,成年后肥胖危险增加。营养是主要与基因交互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基因的程序化和基因的表达上作用,出生低体重者成年时肥胖,则其心血管病的风险尤大。       一生健康保障应从早期儿童的营养抓起,尤其要将0~24个月儿童放在首位;将保证6~24个月儿童的辅食喂养质量提到与母乳喂养同等重要的地位。       家庭教育奠定儿童终身发展的基础       发言人:邓丽  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家庭教育是儿童接受的最早的教育,也是持续终生的教育。家庭教育奠定儿童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决定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造成儿童个体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重视并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改善儿童早期发展环境,家庭教育应是今后关注和投入的重点。       家长观念和行为方面存在偏差       全国妇联一直以来十分关注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并注重在工作中推动早期家庭教育研究与发展。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两项调查,调查发现,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家长素质的提高,家长普遍重视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并具有承担早期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但是,家长在儿童早期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方面存在偏差。当孩子不听话时,39.8%的家长赞同“孩子不听话,大人打孩子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的观点。当孩子做错事时,53.0%的家长会采取“先批评再讲道理”的方式;接近10%的家长会采取,“不理他”、“训斥他”、“打他”等消极方式来对待孩子。在对有关孩子的事情作出决定时,有44.0%的家长选择“考虑孩子的建议,由父母决定”,还有12.2%的家长选择完全由父母决定,而且家长决定的比率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在性别观念方面,在家长中仍然存在性别偏见,表现为偏爱男孩。在接受产前检查方面,有63.5%的被调查母亲进行产前检查的次数在6次以上;有33.5%的母亲进行产前检查的次数在6次以下,有3.0%的母亲从来没有做过产前检查。在母乳喂养方面,31.7%的儿童母乳喂养不足半年,甚至有8%的孩子没有吃过母乳;事实上,在母乳喂养的家长中,在孩子4个月以内坚持纯母乳喂养的只有20.9%。        家长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需求强烈       调查显示,61.7%的0-6岁的家长希望获得“儿童的营养/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57.9%的家长希望了解儿童“习惯/品德培养”方面的知识,另外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培养、特长培养方面的知识也非常需求。然而,家长尚未普遍从专业机构或人员处获得支持。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途径存在城乡地区差异,从城乡来看,需要专家的直接指导、成功家长的交流、家教图书/报刊、家教网站的比例,城镇高于乡村;需要各类家长学校的帮助、长辈指导的比例,乡村高于城市。从地区来看,需要各类家长学校的帮助、长辈指导、成功家长的交流、家教电视节目、各类家教指导机构的咨询服务的比例,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家教网站、手机/声讯家教服务的比例,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另外,早期家庭指导者获得培训的机会较少,78.2%的家庭教育指导者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最需要得到政府重视和资金投入,77.9%认为需要媒体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加强宣传,73.4%认为应为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机会。       建议将儿童早期家教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之中       为儿童提供早期卫生、保健、教育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存在着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0-6岁儿童的发展、教育仍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家长对早期家庭教育指导需求迫切,但家长所获得的早期家庭教育指导多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甚至是不科学的,而且多为市场行为。应将早期家庭教育作为政府优先考虑和发展的公共服务领域。建议政府将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指导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制定和实施国家早期儿童发展行动计划,并在其中对发展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给予必要投入和财政保障。       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发展时期,重视早期教育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应更加重视发展培育社会组织,赋予社会组织更多参与早期家庭教育的职能,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资源,加大指导支持和保障力度,使其能够承接政府转移的这项社会服务功能,为家长和儿童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科学的早期家庭教育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重视加强早期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针对目前儿童早期家庭教育地区发展、群体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研究,统筹规划,更加注重农村儿童、困境儿童、女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创造条件,为这些儿童的家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尤其要关注弱势儿童群体,加强对弱势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救助与支持。          早期教育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政策建议       发言人:董奇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早期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我国早期教育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是全社会对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不足,早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决策、管理体制与机制还不完善。例如重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轻早期教育;过分依赖市场机制,投入严重不足;国际上早期教育经费占公共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巴西为5.1%,墨西哥为8.9%,泰国为16.4%,而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多年来一直仅占教育经费总数的1.2%~1.3%;幼儿教师身份、编制、待遇、培养培训等政策不完善,制约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其次,适龄学前儿童的受教育率较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不足,近十年间出现严重滑坡。第三,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我国农村地区有0~6岁婴幼儿7800万人,约占我国婴幼儿总数的63.9%,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尤其是城乡专任幼儿教师教育水平差异明显,城市专任幼儿教师达到专科以上学历的占54%,而农村专任教师达到专科学历的仅占9%。       另外,我国残障婴幼儿数量巨大,我国有1.3亿0~6岁儿童,占世界儿童总数的1/5。2003年,中国有0-6岁的残障儿童139.5万,同时每年有19.9万新增的0~6岁的残障儿童,预计到2006年大概有200万残障儿童,对残障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巨大缺口。       与此同时,我国关于早期教育的相关科学研究缺乏。早期教育科研的系统性不够,缺少大型、可支撑国家政策决策的针对性研究;缺少指导早期教育实践的针对性研究,缺少对家长的观念与行为指导、服务以及对早期教育机构的指导、服务;早期教育市场有待规范化,尤其是要加强产品与服务的标准与管理。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系统尚未建立,研究与实践水平均较低。科研成果的普及与转化、幼教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研究较少,市场不规范,产品的科学性、有效性不足。       总之,我们缺乏对早期教育工作重要性的真正认识,早期教育未被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领域,在国家层面的综合规划与协调的力度不够,国家缺乏具体可行的、切实有效的行动计划,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对早期教育状况的全国性基础监测数据,缺乏有效的评估与督导体系。       针对这些不足,我们要提高认识,明确早期教育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强化政府的责任,将早期教育工作纳入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增加财政投入、开展系统研究和服务工作,并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全国性监测网络,指导与督促各级政府、社会的早期教育工作;各部委通力合作,构建强有力的早期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创新机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建设早期教育工作的强大队伍。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上海浦东新区妇联大胆创新“第三部门理论”指导下的家教服务模式       发言人:王小君       为儿童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让儿童的个性、才智、身心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是我们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     ——题记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变迁脚步的加速,家庭教育开始面临更为复杂多元的局面:离婚率上升导致的单亲和再婚家庭的教育问题,海归或外籍家庭面对的子女文化适应问题,新移民和流动人口家庭的本土化问题以及住房拆迁和城市扩大造成的家庭教育资源分配问题。所有这些,不仅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还给浦东的家庭教育、儿童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城市变迁之中、在家庭变化之中,顺应不同家庭的需求、满足不同儿童早期成长的需要;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来更好地实现社区家庭教育力量的整合,更科学地进行资源的调配,构建更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工作模式,引起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妇联的极大关注。,据参加论坛的该区妇联副主席王小君介绍,日前他们紧密结合浦东地域特点,开展了《第三部门理论与家庭教育》的课题研究,大胆创新“第三部门理论”指导下多元化、社会化的家庭教育服务模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王小君说,为此他们结合第三部门理论在四方面进行了家庭教育实践创新。       一是体制创新,创设有利于推进社区家庭教育的新平台。上海市浦东新区妇联以街道为试点,成立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或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并在8个社区(街道)镇建立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培育了首个妇联民间组织——浦东新区家庭志愿者协会,还成立了“浦东新区家庭教育基地”,搭建向全区广大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理念、传授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家教技能、提升新区家庭整体教育水平的平台。       二是整合资源,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儿童教育工作的新发展。家庭教育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推进。浦东新区两级妇联依托社区已有的教育资源,成立了“新区科学育儿教育基地”、“新区早教中心”、“新区亲子学苑”以及“社区亲子活动中心”、“社区亲子俱乐部”;帮助民营机构成立了2家民营0~3岁早期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与幼儿园、知名早教中心合作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新区亲子活动。”,实现了资源共享,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提供了全家学习、亲子互动的平台,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三是转变观念,改指导为服务,树立社区家庭教育的服务理念。在家庭教育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角色处理上,他们一改以往从上向下的俯视态度,倡导平等、服务的工作态度,以人为本,为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是实行项目化运作,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新区妇联推行“第三部门”工作模式的同时,引入了项目化管理和运作的机制。在项目的运行和评估中,建立第三方监督与评价机制。       在探索中,他们注重发挥已有社区组织的优势、.就近便捷的服务优势,以及企业热心公益事业的优势,把载体放在社区,按照“政府主导、中介组织、民间操办”的模式,系统构建政府、中介组织和服务实体三个层次的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一个政府指导下的第三部门服务体系,使社区家庭教育取得了持续的发展。         教育应基于对儿童认知水平的研究和理解       发言人:朱莉琪    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室副主任       通过试验研究,认知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幼儿在人类重要的知识领域已经有了自己的朴素理论。在幼儿接受正式教育前,他们使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这种朴素理论是儿童用以解释周围事务的工具和知识框架,这种非科学的启发式的解释对儿童本身的意义是重大的——儿童可以借此把纷繁复杂的世界纳入到自己的日志框架中并作出推理和预测。我们使用多种手段对幼儿前科学概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对科学知识还是对他人愿望、信念、态度、情绪等的认知,幼儿都在头脑中有自己的世界。也就是说,儿童未来接受正式教育后建立的科学概念总是以前科学概念为先导,儿童前科学的朴素认知是今后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       当前,人们非常关注如何根据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中着重充实先进的科技知识,利用研究等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如何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来提高科学教育的效果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科学教育的出发点不是看儿童缺乏什么而是应着眼于儿童头脑中本来有什么。由于儿童头脑中朴素理论的存在,在教育教学中,研究儿童的前科学概念和认知发展水平就变得非常有必要。       儿童的朴素理论可以成为科学教育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放弃非理性的朴素理论,是实行行之有效的科学教育的初级目标。将可以使得教育内容更有针对性,使课程设计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同时,使教育内容既不至于过于高深,超过儿童的接受能力,又不至于过于浅显,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同时,儿童的成绩表现不等于认知能力,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儿童的科学教育。由于儿童的科学概念很难自发形成,对儿童需要科学教育,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科学教育是儿童探索自然的开端,是儿童前科学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儿童未来发展的基础。中国要实现新世纪的腾飞,必须要通过可持续教育的改革,培养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儿童早期科学教育是未来教育中基础的基础,学习和掌握儿童心理认知规律,以科学的方法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创新人才,才能最终达到促进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的目的。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