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幼教各地 » 正文

农村基础教育负债运行问题调查:学校连年赊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1-30  浏览次数:405
    原题目:校长忙于"讨钱",学校连年赊账---农村基础教育负债运行问题调查     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使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状况明显改善。但记者在山西、内蒙古、河北等一些地方采访时了解到,当前仍有很多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几乎为零,加之举债搞硬件建设等原因,不少农村学校处于负债运行状态,相关人士反映: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机制仍然有待调整。     长期负债运行已严重影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记者在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农村调查发现,多数乡村学校普遍存在公用经费不足的问题,一些学校校长甚至不知学校公用经费数目,有的坦言经费为零,靠赊账维持运转。很多学校为此负债累累,校长整天忙着讨钱,向教育行政部门要、向乡镇政府要。"我见了乡长和乡党委书记就要钱,他们看见我就头疼。"河北省沽源县闪电河乡寄宿制学校校长葛振启无奈地说,每生每年交92元学费,学校仅能支配30元,远不能维持274名学生和42名教师的日常教学花费。他告诉记者,每年年关,他都要不断找乡政府要电费及音美器材、档案、油漆等很多项费用,此外,他每个月都要向上级拼命讨要学校8个临时工的工资。截至记者采访时,学校才发了2个月工资,而他已向乡长要了四五次。经费不足使乡村学校的事业发展举步维艰。记者了解到,在很多乡村学校中,有的因整理校园、维修校舍、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造成欠款,有的因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和建校园网、城域网负债。山西省平定县农村中小学仅欠县新华书店课本款就达328万元。为了集中力量办学,当前许多地区正加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但增加的保育员、在校生生活费和相应生活设施等支出却无法解决,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村幼儿教育受到缺乏经费的严重影响,很多地方的幼儿教育已成了"没娘孩"。   经费不足还导致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缺乏长效机制。近年来,各地通过危房改造,使中小学危房逐渐减少。但由于活动场地、校舍维修无资金来源,许多学校只能将就苦熬着。张庄镇古贝中学教学楼建于1980年,是山西省平定县当时最好的学校之一,经过20多年的使用,现已面目全非。楼前台阶因地基下陷而弯弯曲曲,窗户玻璃损坏十之八九,看着学生被冷风吹得通红的面孔,该校王校长深感无奈。教学设备严重短缺,也使农村学校越发落后。按照义务教育标准要求,50%以上的小学、初中的教学仪器配备需达国家一类标准,其余学校需达国家二类标准,而记者采访发现,农村学校能够达到标准的寥寥无几。很多农村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学和活动所需器材,基本是上世纪80年代时配备的,与新教学课程不配套,且大部分破旧无法使用。学校经费短缺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水平难以提高,及其待遇难以提高,这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始终无法走出"待遇低→人才流失→队伍素质低"的怪圈。     资金难题之源:办学责任不明,投入畸重校舍     农村中小学之所以运转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县级政府投入不足,乡村办学责任不明。2001年,中央新的办学体制要求义务教育投入要以县为主,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然而一方面,很多县级政府或财政乏力、或投入不合理;另一方面,新体制虽然明确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由各级政府分担,但分担比例并不明确,乡村两级不断推诿,导致学校陷入缺钱"怪圈"。     畸重教学楼建设,轻公用经费保障。2005年,兴和县教育转移支付为300万元,上级拨付的"两基"攻坚建设款1000多万元,但这两笔钱没有用在全县学校的基本运转上,而是全部用在一个"教育园区"的校舍建设上,后者虽然有了大楼,但开始使用后,由于公用经费无保障也陷入负债运行状态。为解决欠债问题,一些学校自行收取高额补课费、班主任费,导致很多贫困学生辍学。记者在兴和县四中初二年级了解到,因为学校收费太多,许多同学选择了退学,其中初二(9)班退学38人,初二(10)班也走了20多人。     县乡政府应从四方面突破窘境     山西阳泉市政府督查室主任李树生分析认为,在自身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县级政府应从四方面着力应对基础教育面临的障碍:完善教育管理体制。现行的"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实现了教育责任由农民承担向由政府承担的转变,但对于乡镇、村的办学责任没有以前明确,造成了乡镇、村与学校由于经费问题的相互扯皮。当前,对于乡镇、村的办学责任必须用制度加以明晰,以调动乡、村办学的积极性。     理顺经费管理体制。针对实际使用中出现的对教育资金挤占、挪用、平调等问题,应建立统一管理教育经费机制,由县财政统一发放,减少中间环节。要完善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评审制度,规范约束资金的分配使用,减少随意和盲目性,保证专款专用。同时,逐步推行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机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大中央、省对地方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目前中央和省下达的转移资金只能维持正常的教学,每年学校的校舍维修、课桌凳以及大型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的购置经费几乎没有。建议中央和省转移支付资金要逐年增加,实行动态管理,设立专项资金,如学校维修资金,大型教学仪器、设施、设备购置资金,强化转移支付力度,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促进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合理支配教育经费。虽然公用经费紧缺是很多地方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但"穷教育、富教学楼"现象更令人痛心。在许多农村地区,县级财政大多是吃饭财政,有些县财政甚至连保财政供养人员基本工资都十分困难。因此,教育经费的使用应当慎之又慎,不能为政绩工程建豪华教舍而穷尽教育投入,使学校公用经费更加紧张,更不能诉诸乱收费,导致学生辍学。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