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学前教育史 » 正文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28  浏览次数:4385
广东学前教育网资讯频道导读:著名教育家、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是我国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对我国儿童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
著名教育家、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是我国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对我国儿童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陈鹤琴幼儿教育实践活动
    1923年春,陈鹤琴在自己家里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亲任园长。不久又以该园作为东南大学教育科的幼教实验园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开展了幼稚园的课程、设备、故事、读法以及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等项实验研究。
    1927年3月,陶行知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陈鹤琴兼任该校指导员及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支持晓庄师范创办乡村幼稚园。同年任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学校教育课课长。着力整顿中小学教育和幼稚教育。他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1928年改为《儿童教育》)任主编。1929年7月,中华儿童教育社在杭州成立,他担任主席。1928年5月,在蔡元培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他与陶行知共同提出《注重幼稚教育案》7 条。
    1934年7月至次年3月,陈鹤琴赴英、法、德、苏、意等11国考察教育。回国后积极介绍欧洲先进教育经验,特别是苏联推行普及教育和儿童教育的经验,并在教育实践中作为借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先后担任上海国际救济会常务委员会兼教育组负责人和上海国际红十字会教育委员会主任,负责领导开展难民中的儿童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后又任上海慈善团体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为收容和教育流浪儿及孤儿,他发起组织儿童保育会,任理事长,并创办儿童保育院和报童学校10 所。
    1940 年赴江西筹建幼稚师范。 10月1日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一一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便诞生于江西省泰和县文江村。由陈鹤琴任校长,全面实验"活教育",以实现其办中国化幼稚教育,由中国人自己培养中国化幼教师资的宏愿。期间,他创办《活教育》月刊,任主编。
    1945年9月,陈鹤琴被聘为上海市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负责接管外国人办的中小学 30 余所。同年创办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1947 年2月改为市立女子师范学校)并任校长,继续实验活教育,复办《活教育》月刊,并编写了《活教育一一理论与实施》、《活教育的创造》、《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等等,建立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 ,陈鹤琴历任第一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同时先后担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兼幼教系主任和南京师范学院院长。期间,他亲自开设儿童心理学、教育史等课程,并创立了包括托儿所一一幼儿园一一幼儿师范学校一一幼教系、儿童教育研究室和儿童玩具研究室以及附设玩具工厂等一套完整的教学、科研、 生产三结合的学前教育体系。
    受当时“左”的思潮的影响,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受到全盘否定,1959 年被迫离开教育岗位。拨乱反正后,重新恢复了陈鹤琴作为著名教育家的地位。1979年起,他出任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并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教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江苏省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1980年他患了脑血栓病,经抢救后双腿瘫痪。1981 年六一儿童节时,他虽行动不便仍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 1982年病情加重,当他连说话都困难时还对友人写下:" 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 " 的肺腑之言。1982年12月30日,陈鹤琴在南京逝世,终年90岁。
    陈鹤琴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和儿童的教育事业。从普通教育到师范教育,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婴幼儿教育到青少年教育,从一般正常儿童的教育到特殊儿童的教育,从普及教育到新文字运动,他都作过全面深入系统的探索和研究。他开创了我国儿童心理、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促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幼儿师范教育系列化。陈鹤琴无愧为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幼儿教育专家。
    他所留下近400万字的著作,也是我国教育史特别是学前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学习其献身精神和创业精神,继承和发展其教育思想,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而努力。
二、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自 1940 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验,直到1947年在上海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什么是活教育呢? 他针对陶行知揭露旧教育的弊端,将其表述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一) 目的论
    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样的人应该具备的条件是: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建设的能力;三要有创造能力;四要有合作的态度;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抗战胜利后,他进一步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的要求,说明陈鹤琴的活教育目的论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反映了他具有放眼世界的胸怀。
(二) 课程论
    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获取知识经验。
(三) 方法论
    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他认为“做”就与事物发生直接接触,就获得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
(四) 教学原则
    根据“心理学具体化,教学法大众化”的指导思想,他提出了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即:(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习,共同研究。(13) 教学游戏化。(14) 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精密观察。
    以上17条教学原则可以综合概括为活动性(做)原则、儿童主体性原则、教学法多样化原则、利用活教材原则、积极鼓励原则和教学相长的民主性原则等,其基本精神为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科学研究所证实。
(五) 训育原则
    他提出的训育原则有:(1)从小到大。(2)从人治到法治。(3)从法治到心理。(4)从对立到一体。(5)从不觉到自觉。(6)从被动到自动。(7)从自我到互助。(8)从知到行。(9)从形式到精神。(10)从分家到合一。(11)从隔阂到联络。(12)从消极到积极。(13)从“空口说到”到“以身作则”。
    以上13 条训育原则,揭示了道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的内外统一和相互促进,充满了辩证法思想, 符合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
    活教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下对封建旧教育的有力批判,也是抗日战争社会背景下时代精神的体现; 活教育是对欧美新教育思想的吸收和再创造,更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的结果。尽管活教育理论有其历史和领域的局限,但却非常适宜于当时的学前教育领域。
三、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陈鹤琴从1920年冬开始,以其长子一鸣为研究对象,在儿童的动作、能力、情绪、言语、游戏学美感等方面,逐日对其身心发展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作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和摄影记录,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他在书中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年龄特征,揭示了儿童形成心理特征和道德品质、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发展智力和体力的心理过程。50 年代初,陈鹤琴结合教学完成了《儿童心理学》讲稿,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儿童从新生到幼儿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变化。由于他对儿童身心发展进行了缜密的研究,为我国儿童教育的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 儿童期对人生和教育方面的意义
    儿童期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儿童期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谓可教性。幼稚期(自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应当把幼稚期的教育当作整个教育的基础。
(二) 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幼稚教育
    陈鹤琴通过揭示幼儿的心理特点来提出教育教学原则。他认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亦具有他本身的价值,我们应当尊敬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烂漫天真。”幼儿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
1.好动。对于儿童的这种好动心,家长及教师要正确对待,应当给他们充分的机会,适当的剌激,使儿童多与万物接触,儿童就是通过“他玩这样弄那样,就渐渐地从无知无能的地步,到有知有能的地步。”
2. 好模仿。他对儿童模仿动作的分类与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
(1) 模仿的动作与所模仿的动作不是一样的。
(2) 模仿只在初做的时候,后来继续所做的动作,是感觉这个动作的快乐而做的,并不是模仿了。
(3) 儿童的模仿能力是有差异的 , 并有一个发展过程。
(4) 儿童模仿是无选择的。
3. 好奇。陈鹤琴指出“儿童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生出好奇心。”陈鹤琴认为新异的刺激能激起儿童的好奇心。这种新异有两种:一种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是事物与事物相接触而发生的新异。陈鹤琴还指出 : 好奇心不是永久不变的 , 是随年岁而发展的。
4. 好游戏。陈鹤琴对游戏作了深刻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的游戏理论,介绍了:
(1) 游戏的种类。
(2) 游戏的发展。
(3) 游戏的价值。陈鹤琴认为“小孩子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他认为游戏的教育价值有:第一,发展身体。第二,培养高尚道德。第三,能使脑筋锐敏。第四,为休息之灵丹。
5. 喜欢成功。他认为成人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他做各种事情。儿童的自信力与成就可以互相为用。
6.喜欢合群。要利用好群的心理教育孩子;要给他得着良好的小朋友;应给他驯良的小动物作伴侣;应给他小娃娃之类的玩具以聊解他的寂寞。
7. 喜欢野外生活。他告诫做父母或做教师的,不要总不放心让孩子到外面去,不要怕身体疲劳、弄脏衣服、感冒风寒;做教师的则不要怕麻烦而不愿多事,要创造使学生与自然界相接触的良好机会。
8. 喜欢称赞。成人应用言语、动作、表情来鼓励他。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时,应当利用赞许心,但不可用得太滥,以免适得其反。
(三) 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
1、陈鹤琴认为必须把儿童的生活过程,分成几个段落来加以研究,儿童时期的重要在于他是人类独立人格生活的奠基。陈鹤琴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成果,主张把新生到学前儿童时期分成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包含一个特征,这四个阶段即:
(1)新生婴儿期一一新生。
(2)乳儿时期一一新生后到 1 岁左右。
(3)步儿时期一—1 岁左右到 3 岁半左右。
(4)幼儿时期一—3 岁半左右到 6 岁左右。
2、陈鹤琴按照儿童发展的有序性,揭示了每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并确定了与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重点。
如步儿期儿童发展特点是:第一,行走的发展。第二,言语的发展。针对儿童的发展特点,他提出的教育重点是:第一,行走教育。第二,言语教育。
陈鹤琴一贯重视对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要求把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他说:“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幼儿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必须掌握其特点,掌握其生长发展的科学规律,才能把幼儿教好、养好。”
四、论家庭教育
    陈鹤琴所著的《家庭教育》以及 30 年代后陆续发表的《怎样做 父母》等论文论述了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游戏化、艺术化。这些论著既有理论也有实践,融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等基本知识于一体,涉及到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可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家庭教育“百科全书”。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 , 主要有以下内容 :
(一) 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二) 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
(三) 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五、论幼稚园教育
    陈鹤琴撰写了《现代幼稚教育之弊病以《我们的主张》、《幼稚教育之新趋势》、《战后中国的幼稚教育》等论文来阐述了关于开办幼稚园的主张;同时,通过创办鼓楼幼稚园,实验研究有关幼稚园的教育、教学及教材、设备等,探索中国化幼稚教育的道路。
(一) 办好幼稚园的 15 条主张:
1. 幼稚园是要适应国情的。
2. 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
3. 凡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 , 我们都应当教他。
4. 幼稚园的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
5. 幼稚园的课程须预先拟定 , 但临时可以变更。陈鹤琴倡导的
6. 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
7. 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8. 幼稚园应当特别注重音乐。
9. 幼稚园应当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
10. 幼稚园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去教导儿童。
11. 幼稚生的户外生活要多。
12. 幼稚园多采取小团体的教学法
13. 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
14. 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
15. 幼稚园应当有多种标准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
(二) 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陈鹤琴的实验研究是探求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幼稚园课程。其课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
1. 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目标规定幼儿要做有合作的精神,同情心,服务的精神的人;要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功能。教师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能力去开发儿童的智力。要使幼儿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
2. 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自然和社会这两种环境是儿童天天接触到的,应当成为幼稚园课程的中心。
3. 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
    陈鹤琴不主张幼儿园分科教学,提倡“整个教学法 ”,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4. 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
    陈鹤琴认为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 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主张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5. 课程应当有考查儿童成绩的标准。
    陈鹤琴认为回答幼稚园应当教什么,幼稚生做什么,做到什么地步,程度怎样得有种种标准。
    总之,课程中心制是编制课程的一种方式,指幼儿在园一天的所有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的各种教材、内容、范围和方法等的安排运用,都围绕自然和社会这个中心 , 组成一个个单元来实施。今天我们来看这种以儿童生活、儿童经验、儿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基本上属于活动课程模式。
(三)“五指活动”思想
    陈鹤琴提出的幼稚园课程思想,包括“五指活动”。 陈鹤琴说:“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心身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
1、健康活动,包括饮食、睡眠、早 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包括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及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 , 包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认识环境等。
4、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唱歌、节奏、欣赏) 、图画、手工等。
5、语言活动,包括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陈鹤琴指出:“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
    此外,陈鹤琴还对幼稚园课程的编制、幼稚园的教具和玩具、教材和设备等都进行过实验研究,建树颇多,形成了他一整套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广东学前教育网网讯)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