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幼教快讯 » 正文

关于学校、托幼机构做好秋冬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东城医院防保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17  浏览次数:773
广东学前教育网资讯频道导读:各学校、托幼机构:秋冬季是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人口流动频繁,容易引发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
各学校、托幼机构:
秋冬季是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人口流动频繁,容易引发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风疹、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局部暴发流行,为了加强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重点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重点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一、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病例的学校,对患者应及时隔离治疗,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间发现不适要求其立即就医。
二、学校开展晨检,每天早晨由班主任对全班学生进行人数清点,及时掌握学生缺课原因,并注意有无身体不适的学生坚持上课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求立即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
三、各学校、托幼机构在发现疑似传染病后要立即向东城医院防保股(22213990)报告,并在市疾病控制中心及东城医院的指导下对教室进行严格消毒,同时通风换气。
四、开展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科普宣传,使学生了解疾病预防的一般知识。
五、要求学校医务人员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发现学生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珍,避免乱投医、乱服药、延误病情。
六、教育学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到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七、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的学校要避免集体活动,防止(潜伏期病人)互相传播。
八、及时接种疫苗,建议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这是预防传染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接种疫苗的同时要严格掌握禁忌症。
九、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提出的防控措施与建议,学校要积极落实。
及时晨午检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便及时控制疫情。学校的医务人员要对学校教职员工及学生进行传染病相关预防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病知识和意识。
总的来说,我们学校主要采取的预防措施是:
1、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要注意教室卫生,清扫地面要先洒水后扫地。
2、要求学生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耐寒和抗病能力,注意营养,不能挑食,生活要有规律性。
3、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班主任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附件:
1、麻疹的预防措施
2、水痘的预防措施
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措施
4、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
5、风疹的预防措施
6、猩红热的预防措施
东城医院防保股
二〇一〇年八月三十一日
附件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皮肤丘疹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潜伏期6—21天,一般为10—14天。起病较急,前驱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眼结膜充血,分泌物较多,有畏光、流泪、眼睑浮肿,此期一般3—5天;出疹期出疹顺序一般先从耳后、发际皮肤开始,渐延及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最后达手掌及足底,出疹时发热更高,皮疹出齐约需3天,此期持续3—5天;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体温常于24小时内降至正常,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遗留浅褐色色素沉着。整个过程约10—14天。
预防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要求通风每天半小时以上、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保持皮肤、五官清洁,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刺激,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多种维生素,适量补充维生素A。
附件2: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临床上以全身症状轻,皮肤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演变为疱疹并结痂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因直接接触疱疹浆液而感染,自发病前1—2天至痂皮完全干枯均有传染性。发病年龄多见于1—10岁儿童。潜伏期12—21天,一般为14—16天,前驱期可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上呼吸道炎症等表现;出疹期时间一般在发病同时或1—2天内出疹,顺序先见于躯干、头部、渐延及面部及四肢,呈向心形分布,皮疹初期是红色斑疹,继之丘疹,而后为疱疹,常伴有瘙痒,自起病至痂皮脱落,一般1—2周。
预防措施:注意手、皮肤及口腔清洁,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而继发感染。疱疹溃面可涂紫药水,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隔离患者至皮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2周,必须经确诊无传染性后方可返回教室。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对幼儿园、患有水痘教室用紫外线消毒;清扫地面前必须先洒水,后扫地。
附件3: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
  (一)预防措施
  1.卫生教育,宣传个人爱眼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
  2.重视公共卫生,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
  (二) 病人的隔离消毒,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高度传染性及人群普遍易感是其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患眼结膜泪液、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其主要传染来源。通过患眼一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径接触传播。此外CA24v可从患者咽部、粪便中检出,EV70偶从粪便分离,提示通过飞沫、粪便传播的可能性。早期发现病人,对病人采取隔离,防家庭成员间、群体间接触传播是极其重要的。隔离期至少7~10日。
  2.病人洗脸用具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污染物煮沸消毒。  3.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
  4.医务工作者检治病人后必须认真用75%乙醇消毒双手及用物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
附件4: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1—5岁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皮肤红色斑丘疹与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它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4—21天。出疹顺序先从面、颈部,1日内蔓延至躯干及四肢,于发热第1—2天出疹,一般持续3日消退,在传染期,应隔离患者至出疹后5日。
预防治疗: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附件5: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红斑疹,疹退后明显脱屑为特征。主要传染源是患儿、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自发病前24小时至发病顶峰传染性最强,脱屑时多无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发病年龄以2—8岁最高。临床表现:发病急,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中毒表现,伴有咽峡痛及吞咽困难。出疹多在起病24—36小时内,皮疹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开始,疹的位置以颈、躯干、大腿内侧最为显著,面颊充血潮红无疹,点状充血疹(红斑疹),瘙痒,疹间无正常皮肤,环口苍白圈(口周皮肤苍白,面颊潮红),帕氏线(皮肤邹折处皮疹密集,因磨擦、压迫引起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杨梅舌;皮疹于一周后开始脱皮(颈、躯干及面部多为小片状脱皮,手掌、足底为大片状脱皮)
   预防治疗:管理传染源,患儿从治疗开始,一般隔离7天,经医院检查确诊无传染性并出示证明后才可回校,在流行期间,儿童应避免到公共场所,外出要戴口罩;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并利用阳光照射。在流行期间,幼儿园儿童每天要用盐水漱口,对患有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的儿童,班主任要高度引起重视。
附件6: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儿童多见,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疼痛为特征。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发病年龄多见于5—15岁,高峰年龄见于5—9岁。潜伏期14—25天,平均18 天。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数小时或1—2天后腮腺开始肿大,一般先一侧肿大,1—4天后累及对侧,也有双侧同时肿大。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紧张,灼热但不红,有弹性感及触痛,张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肿胀于1—3天内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
预防治疗措施: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开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室内要常通风换气,被污染的用具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曝晒。被隔离学生必须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确诊无误后才可返回学校。(广东学前教育网网讯)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