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中国学前教育史 » 正文

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兴办“慈善”事业——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11  浏览次数:1031
广东学前教育网资讯频道导读:一、 设立幼稚园 (一) 设园宗旨 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文化事业的宗旨是以基督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其高级治华代理人。办学前
一、 设立幼稚园
(一) 设园宗旨
    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文化事业的宗旨是以基督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其高级治华代理人。办学前教育的目的,自然也离不开这个总目标。他们重视对幼儿心灵的熏陶,目的是使其接受基督精神,以培养殖民地国民。欧美国家在中国设立幼稚园,均通过教会来组织,这些幼稚园外国化严重,企图以西方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征服中国儿童;另外宗教色彩浓厚,他们希望中国儿童从小就忠于基督,成人以后便可以服服帖帖地受洋人摆布。一位名叫梅因的牧师曾颇有把握地说,如果给他机会训练儿童一直到7岁,他便可以保证使儿童以后对教会一直忠诚。
(二)教会幼儿园产生与发展的一般概况
    19世纪80年代,外国教会在中国沿海福州、宁波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以后教会幼稚园逐渐增多。传教士在中国最初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叫小孩察物学堂,小孩未读书之前, 就要察物,使其目所能见,手所能抚,耳所能闻之物都能记其名字,识其造法、用法。无疑,这种小孩察物学堂就是幼稚园,实施的是儿童未入小学前的学龄前教育, 用日常儿童生活中耳、目、手 等感官所能直接接触到的事物,予以感性知识的训练,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以后,不仅在福州、宁波, 而且在上海、北京等地也都有外国人办的幼稚园。民国以后,更有发展。1913 年,基督教全国会议议案中规定,各地教堂都要附设幼稚园。因此,教会幼稚园数目大增。南京女师在1924 年调查,全国有幼稚园190所,其中教会办的有156所,占全国总数的80%。张雪门于1928 年参观了30 所幼稚园, 其中传教士办的就有12所,日本式幼稚园5所,由中国人办的普通式幼稚园只有13所。这些外国人开办的幼稚园还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人自己办的幼稚园施加影响,造成当时中国幼稚园教育“外国化”倾向严重。
(三)教会幼稚园保教内容和方法
    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西方宗教式的。
    日本式的幼稚园兴起于清末民初 , 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都主要借鉴于日本,西方宗教式幼稚园虽先于日本式幼稚园在中国出现,但当时中国的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深受日本影响。
    《癸卯学制》中的《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规定,保教内容包括游戏、歌谣、谈话、手技。这四项, 基本来自日本的《幼稚园保育设备规程》;在《壬子癸丑学制》中,规定蒙养园课程仍是四顶,只是把“歌谣”改成“唱歌”,该保教内容与日本幼稚园课程完全一致。清末蒙养院与民初蒙养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日本式的。他们把游戏、歌谣(或唱歌)具体规定在课表上,教师是权威,孩子必须服从老师的教导。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全部活动不脱离教师的示范管理。这种幼稚园很像小学,也可叫小学式幼稚园。由于中国传统儿童观和儿童教育方法的影响,这种呆板的儿童教育形式,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 因此蒙养院及 蒙养园时期的教育主要仿效这种形式。
    当日本式的幼稚教育在中国广泛流行并发生影响的时候,西方教会办的欧美式的或教会式的幼稚教育也存在着,并以“潜在”的方式发展。其名称多叫幼稚园。它的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主要进行的教育活动内容有:朝会、作业活动(包括恩物、美术、工艺) 、批评已成工作、户外游戏、静息、音乐 ( 律动、节奏 )、故事(儿歌、故事表演)、识字、游戏等。
    西方宗教式幼稚园,无一例外地实行洋化教育,玩外国玩具,唱外国歌曲, 孩子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过圣诞节,甚至吃的点心也是外国货。他们培养的无疑是小基督徒。但是它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符合儿 童年龄特点,儿童在园生活是天真烂漫的,师幼关系也是比较融洽的。但是这种幼稚园难于与中国的蒙养院接轨,二者同时并存但却几乎不发生关系,与日本式的幼稚教育模式相比较,中国人更容易接受和吸收日本的幼稚教育形式。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八年、 九年。
二、兴办“慈善”事业
    “慈善”事业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办的孤儿院、慈幼院、育婴堂等。这种机构在中国出现早于幼稚园和幼稚师范学校,有史可查的最早记载是鸦片战争以前。19世纪40年代,教会在湖南衡阳开办了一所慈幼院,以后这种机构增多起来。它们是以“人道”为名的社会救济机构。其主要目的是收养中国孤儿或贫儿,使他们在高墙深院中受宗教熏陶,引导他们归于基督。大多“慈善”事业机构中收养的女童多于男童。
    这种“慈善”机构不是教育机构,儿童要承担繁重的劳动,甚至超过其年龄所及。劳累、饥饿、疾病、体罚曾夺去了许多幼小的生命。因收养的均是儿童,所以有的育婴堂也对孩子给以一定的教育。但大多数幼儿在育婴堂还是受到了残酷的迫害。
    中国儿童在育婴堂的悲惨遭遇不断激起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各地群众纷纷参加反洋教运动,他们捣毁教堂, 救出幼婴儿。20世纪20 年代以后,幼教战线的进步教育工作者,参加收回教育主权的斗争,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全面收回帝国主义在华攫取的办理学前教育的特权,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才实现的。
(广东学前教育网网讯)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