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召开的厦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民盟厦门市委将提案建议,厦门市可率先在全省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将高中阶段也纳入义务教育。
厦门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是否可行?这一举措将有什么意义?如果要推行这一做法,需要在哪些地方有所突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提案执笔人杨书松、《海峡导报》“非常10+1”专家团成员谭南周和学生家长魏女士等。
提案意义
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民盟厦门市委认为,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意义很大,首先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既不属于法定的义务教育,也不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高等教育,这使得高中教育成了整个国民教育链条上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可以通过法律保障高中阶段的教育无论农村或者城市孩子都可以享受到,这就起码在初级阶段相对消除了教育不公的问题。其次,可以整体提高厦门岛外农村劳动者素质。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对劳动者文化素质的要求,起码得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目前,厦门市市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龄是10.8年,如没具备高中学历,势必不适应这个城市的劳动就业。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意味着适龄的青年必须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厦门城市规模较小,中小学生人数规模不大,城乡差别也相对较小,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应该切实可行。
提案可行性
厦门已具备相应经济实力
杨书松 (提案执笔人,民盟厦门市委中学总支主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是大势所趋,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在实行,估计今年9月1日前全国有更多的城市加入这一行列。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和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作为海西的龙头,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建议能在今年秋季开始实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厦门已经具备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经济实力和教育资源。从办学能力来看,硬件已达到要求,中考招生升学率达到100%。以基础教育办学发展为例,2004年以来,厦门市不断扩大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2006年厦门市中考招生,招生数大于考生数,2007年初中毕业生也是100%升入高中。在近年高校招生规模增幅紧缩的情况下,厦门考生高考上线率连续两年超过80%,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从经济实力来看,近年来,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强劲态势,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厦门市政府只要端正办学思想,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达到国务院规定的占GDP的4%,普及高中教育并不难。
家长心声
将解决困难户的后顾之忧
魏女士(学生家长):这个建议非常好,真正体现了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对于岛内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孩子来说,学费未必是很大的负担,可是对于那些贫困家庭来说,高中阶段如能普及“义务教育”,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我女儿今年读高一,一学期学费要1000多元,一学年就是两三千,这对一些低保户等困难户来说,有可能就是一年的收入。据我了解,目前有些学生、尤其是厦门市郊区以及岛外的一些学生,因为家里困难,高中阶段就辍学出去打工,其实那些学生中很多都很有天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此外,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如今本科生硕士生越来越多,社会对“劳动者”的学历要求也水涨船高,如想要谋求一职,“高中教育”文凭应该是最起码的底线。从这个意义来说,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应该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希望这一建议能够被采纳,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咱们厦门特区的教育资源。
建议先普及3年幼儿教育
民盟厦门市委提出的“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建议很好,很有价值
“十二年义务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往下延伸,指的是3年的幼儿教育;一种是往上延伸,指的是3年的高中教育。
这两种形式的 “十二年义务教育”都是符合历史的发展,这是个有预见性的建议,对厦门教育的新一轮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厦门的现状出发,选择往下延伸的“十二年义务教育”可能显得更有意义些。因为,目前厦门的幼儿教育相对比较薄弱,幼儿接受到教育的条件还很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公、民办幼儿园的建设上面还有很多问题,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力度还有待加强。我认为,目前我们是否先思考一下向下延伸的问题。至于向上延伸的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程,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不能匆忙做个决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投入问题。比如说,政协委员建议的往上延伸的 “十二年义务教育”,这其中就要核算需要多少投入,软件、硬件的投入需要多少,因为高中阶段的投入比初中要大得多。此外,需探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说高中阶段指的是普通高中和职高,还是单指普高;高中阶段义务教育是否包括外来员工子女,如果外地孩子来厦门上高中,该怎么处理;义务教育一般是指国家强制性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要接受,每个家长和监护人都有义务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政府必须为孩子入学提供各种条件,否则视为违法。关于十二年义务教育,国家有关的上位法尚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实行当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记者 沈晓丽 黄智敏)
- 下一篇:跨出独自行走的第一步
- 上一篇:无资质却成供应商 调查:无资质奶如何进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