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观察 » 正文

深圳居住香港上学 探究跨境学童数量增长的背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4-25  来源:转摘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465

    父亲香港人,母亲内地人,深圳居住,香港读书,“跨境学童”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图为大批学生通关的情景

    9月20日,香港民建联及多个教育团体与5个香港特区政府部门举行联席会议,商讨跨境学童的上学问题。这是对日前发生的一起跨境学童丢失事件作出的反应:9月10日,一名4岁的香港小女孩在通关时,被保姆车公司的接送人员“丢”在了罗湖入境大厅内。该女孩吓得大哭被人发现后才获救。

    数据显示:深圳每天有4500名学童从罗湖过关,500多名从皇岗过关,1200多名从沙头角过关,还有少量从其他关口通行,共计6200余名。有关人士指出,明年跨境学童人数将达1万人,2009年可能为2万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住在深圳、香港读书的跨境学童,但当时整个深圳仅500人。1997年,香港与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跨境婚姻数量剧增。有数据显示,2005年香港男性与内地女性结婚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两成。

    另外,近年来,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的增加,香港特区政府今年伊始推行的“学券制”,香港与内地学制的接轨以及两地交通的便利化,使跨境学童的数量急速膨胀。

    越来越多的深港跨境学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9月19日清晨6时,当人们还在沉睡中,在深圳罗湖口岸三楼港澳居民入境处,一群孩子早已忙起来了:他们大多三到九岁,身着样式各异的香港校服,挂着大大的胸牌,背着小书包,排列成队。叽叽喳喳的队伍,在几个阿姨的护送下,穿过熙熙攘攘的大人群,分别从七八个“中国港澳居民”通道紧凑有序地通过。一些陪孩子来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着他们顺利通关,才放心离开。

    “这些孩子都是去香港上学的。”三楼入境处管理员早已见怪不怪了。

    女儿五年的奔波史

    阿青的家在深圳国贸大厦附近,每天早晨,她都要送子赴港念书,这样的生活,已经过了五年。她附近大量家庭都与她经历相似。

    阿青来自四川,丈夫是香港人,每天来回深港两地做点生意。她与前夫所生的大女儿由于是内地户口,一直在深圳就读,小女儿则凭着香港户口,顺利地在香港读书,从幼儿园到小学。

    自从小女儿在香港念书后,她几乎都是每天早上6时15分叫醒女儿,6时45分从家出发坐地铁前往罗湖关口,7时把孩子交到保姆车公司阿姨那里。孩子15时30分放学,16时10分左右从香港返回,4时30分左右到达深圳,这个时候,她要在罗湖关口接女儿,17时到家。

    至于问她累不累,她说:“孩子更辛苦。”每天早上都是连拖带拉把她从床上拽起来,逼她上学。很多住得远的,早上5时就要起床。

    阿青说:“不能不承认香港的教育比内地的教育好,香港学校有一项叫做‘功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对孩子素质的提高。孩子以后要在香港读大学,在香港工作,所以她必须适应香港社会。”她还打算等大女儿的香港户口办好之后,让她也去香港念书。

    有阿青这样的想法的人很多,刘太太一早把孩子送给保姆车公司,才算松了一口气。她女儿今年上幼儿园大班,老公是香港人,而她来自内地。“以后应该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现在每天奔波也是对她的一个锻炼。”

  保姆车公司成了“托运机”

    护送孩子上下学的阿姨都是来自各保姆公司的雇员。活跃在深圳四大关口的保姆车公司并不多,主要有三家:叶太保姆车公司、礼姨保姆车公司、莲姨保姆车公司。

    “孩子区别我们的方法就是看阿姨衣服的颜色,蓝色为叶太,大红色为礼姨,我们是绿色。孩子每天归队靠颜色来分辨。我们区分孩子也得靠颜色,每个孩子的胸牌都是特制的,颜色绝对不能重复。”莲姨保姆车公司深圳地区负责人凌姨告诉记者。

    “保姆车的收费分为三种:一是,把孩子从家里送到教室一条龙服务,价格是每月930元;二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关口,保姆车带孩子过关,价格是每月450元;最后一种是,孩子自己过关后,乘坐保姆车去学校,类似于自由行,价格是每月350元。这是小学生的收费,幼儿园的价格略高一点。”叶太保姆车公司罗湖区负责人黄太说,孩子办理好入学手续后,就可以确定接送的校车了。

    “我们在罗湖区负责几千个孩子的接送,大约有56~60个阿姨。同一批孩子一般都固定几个阿姨管理,这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

    现场看到,在罗湖关口,有很多孩子先被安排上黄色的校车,出关口后,再按照孩子的家庭所在地,分流到各辆中巴上,送到固定的家长接送点。每天下午四时之后,在罗湖口岸,又可以看到这群穿着各色香港校服的孩子在“流动”。

    香港小学深圳开家长会

    与5000多名从罗湖和皇岗过关的跨境儿童比起来,从沙头角过境读书的孩子们少遭了许多劳累奔波。每天跨过著名的“中英街”就到了香港的学校。

    香港新界沙头角小学校长吕东明说,从学校步行15分钟就到了深圳盐田区沙头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沙头角小学地处深港的边缘地带。学校六成学生都住在深圳的盐田、罗湖和布吉。”

    下午3时多放学时间,在中英街口可以看到,很多学生步行回深圳的家。也有些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或者乘坐校车的。有些学生骑车回家只需要15分钟。学校有5辆校巴专门接送跨境学童,最远的车程是来往布吉和沙头角之间,吕东明说:“我们尽量将车程保持在45分钟之内,令低年级学生不用太过舟车劳顿。”

    “沙头角深港两地的居民不少有血缘关系,交往相当频繁。随着内地的改革开放,沙头角的香港居民干脆就转向临近的深圳购置房屋,下一代则回香港读书,跨境上学由此开始。”吕东明校长说道。

    盐田外国语小学位于深圳沙头角,与新界沙头角小学可谓仅一街之隔。两位校长是同行,也是朋友,经常一起谈天,喝茶。

    吕东明说:“1997年,我们学校里这种家在深圳在香港读书的学生大约占30%。到2007年,恰好颠倒过来,占60%,有600多人。有些甚至一个班上的学生都是从深圳过来的。曾有一次,我向盐田外国语小学刘汉文校长借用教室开家长会。”

    成为双重优惠的享受者

    孩子如此辛苦,家长却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呢?

    刘汉文分析道:“香港跨境学童家庭,其实享受了双重优惠。一方面,深圳的生活成本低,香港挣钱深圳花,节约了不少。另一方面,香港孩子受教育享受很多政府福利,比如不收学费,只需要交书本费、校服费。”算过这笔经济账后,家长宁可选择把孩子交给保姆车公司,多奔波几趟。

    几家保姆车公司都承诺:“只要是香港户口的适龄儿童,他们可以代为申请学校。只要交齐孩子的随港证、随乡证、现在家庭地址证明、出生证、香港居民家长的身份证,就能办好。”

    另外一个诱因,吕东明认为是香港政府推出的幼儿园学券制。“‘学券制’的推行也激起了在内地居住的香港居民把孩子送回香港读书。香港政府为减轻家长负担,今年开始已经以学券形式为所有3岁至6岁幼儿的家长提供学费资助,每人每年最多可获1.3万港元,2011学年将会增加至1.6万港元。如果孩子不在香港读书,自然享受不到这个优惠了。”

    两地学制的接轨,为内地居住的香港孩子以及家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适应空间。吕东明校长说:“香港近几年人口负增长严重。2000年,香港所有小学一年级的入学人数为7.1万人,2006年则只有4.2万人,几乎少了一半,所以教学资源一下子宽松了很多。以前教育资源紧缺,半日制学制的学校居多,现在几乎都是全日制。这就和内地人的生活方式同步了。另外,香港以前是小学六年,中学5年,大学预科两年,现在和内地完全保持一致了。”

    绝大部分的跨境学生选择居于内地,吕东明分析原因是:有的孩子母亲一方没有单程证件,另外一些则是香港家庭回内地投资或工作。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内地的生活成本低于香港。

    但很多家长还是希望孩子以后留在香港读书、工作,因为终究还是要在香港生活。儿童越早来香港接受教育,就越早适应。另外,便利的交通为更多的家庭在深圳居住提供了便利条件。

    提议在深圳建全港式学校

    说起前段时间,有孩子在罗湖关口走丢,吕东明校长不由得捏了一把汗,他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首先是安全问题。罗湖关口来往人员很杂,保姆车公司负责接送孩子的阿姨人数很少,不可能保障每个孩子的安全。

    “不管是基于工作、经济还是深港婚姻,越来越多的香港人会选择迁移到内地生活。”吕东明说,而由此导致的一些家庭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他举例说,如何支援学生的家庭突发事件,如果学生住在内地,香港的社会福利条例以及社工也不能干涉。

    香港居民人口负增长厉害,香港对下一代的关注很多,政府现在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这些孩子在香港出了什么事情还能找相关部门,但一旦回到自己的家,香港这边就很难照顾到他,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够招募一批社会工作者,能够在内地对这些孩子的情况进行监控和照顾,不过这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只能慢慢解决。

    香港国际服务社的有关人士指出,近年来各方人士曾反复向港府提议,考虑在深圳建一所全港式教育的学校,但至今没有得到政府肯定的回应。

    深港跨境学童家长会主席黄菁荭指出,明年跨境学童人数将达1万人,2009年更可能为2万名,有关服务的配套完善将显得非常迫切。(文/图 记者 杜安娜、鲍文娟 )

(广东学前教育网网讯)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