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有时候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好习惯的培养显得非常迫切。但即使是对新生“做规矩”,也有窍门,也要得法。由市教委教研室、长宁区教育学院主办,建青实验学校承办的“幼小衔接,市区联动——长宁区小学学习准备期研讨活动”上,积24年幼、小、中三段一体办学模式探索经验的建青实验学校,就对此作了充分的展示与诠释。 “做规矩”不必“急刹车” 建青幼儿部许士瑾老师执教大班小朋友的《体育活动——球类游戏》,与建青小学部体育教师徐艳执教的体育与健身《球操和球的活动》,尽管都是球类教学,但对幼儿的教学以分散活动为主,而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则既有分散活动,又有集中训练,体现了幼小两部同一学科教学的衔接与延伸。 不少家长希望学校给新生“做规矩”,也渴望孩子一下子有个“学生样”。对此,校长吴子健认为,设立“学习准备期”,就是要让新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但习惯培养也要讲究双向靠拢,有机衔接,如果采用“急刹车”的办法,反而有可能使孩子产生对良好习惯的反感心理。 “做规矩”不应失去童趣 新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是喜欢问这问那,而在课堂上的“童言无忌”乃至插嘴,也让有些老师直摇头,并将其归类为“坏习惯”。 而在建青小学则不然,一年级新生的“乱走”、“边说边走”,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不会失去童趣。一些老师面对喜欢提问的新生,不是简单地告知其道理,而是给他们买旅游画册,让他们自己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样,就培养了新生爱书、读书的习惯,也由此培养了注意力、观察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 “做规矩”不能妨碍创造力 建青幼儿部的走廊有一幅画很有意思,上面写着:“想做”、“乐做”、“敢做”和“能做”。那么,幼儿在幼儿园想做、能做的,能否在小学延续呢? 对此,建青小学的老师除了给学生指导鼓励外,还给学生创造了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建青认为,学生时期是创造力培养的启蒙阶段,而小学时期是创造力培养初步打基础的阶段。做规矩,不能妨碍学生的创造力。 本报记者 苏军
建青实验学校设“学习准备期”培养学生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