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科学教育论文 » 正文

让科学与幼儿共成长——谈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31  浏览次数:395
广东学前教育网论文频道导读:幼儿园新《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我们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天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

让科学与幼儿共成长

 

——谈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几点做法

 

zhanghuiping

 

幼儿园新《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我们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天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

 

众所周之,科学活动中幼儿观察力、创造力的发展尤为重要。而创造力是一种能力或技能,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的确,在幼儿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和培养,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我园开展市级课题《利用农业资源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利用身边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引导幼儿在主题探究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亲近大自然,根据农村幼儿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季节性、地方性,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将科学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幼儿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发现,以体会科学的乐趣。从中我很受启发,以下就是我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几点做法: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欲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因此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从而形成热爱科学的积极和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个性特点之一,它表现为幼儿对外部世界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瞧,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种植园地里种上了蚕豆,萝卜,青菜等。种植时,让孩子们一起帮忙,翻土、捡石块、锄草、浇水等,收获时让孩子们一起拨萝卜,摘青菜,拨豆子……,幼儿在种植与护理这些植物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到植物种类繁多,有不同的根和叶,不同的茎,不同的花和果实等,这样孩子可以亲眼看看种子是怎样发芽的,萝卜是怎样长大的,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他们关爱与呵护植物的情感和能力。

 

另外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回应,用心地解释或者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将禁锢幼儿的思想,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热情减退甚至消失;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新的好奇,促其进行新的思考;最后,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幼儿产生创造的兴趣。二、营造自由、和谐、民主的创造氛围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孩子“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自由精神”,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在科学发现室玩《沉与浮》的活动时,我就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引导鼓励幼儿猜想铅笔、泡沫、木珠、玻璃珠、铁块、橡皮、木架子、皮球、 石头等,在水里会怎么样?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水里实验,让幼儿在自由的气氛中进行沉浮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我提醒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如:常金星小朋友发现皮球、泡沫、木块和铅笔是漂在水面上的;韦文进小朋友发现石头、铁块是沉入水底的;并商量着用两个不一样的篓子摆放沉和浮的物品,加以区分。在操作中我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解决难题,让幼儿学会在操作中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验,回答了自己的猜测,因为木块、铅笔、皮球、泡沫“轻”浮在水面上,而石头、铁块、玻璃珠等“重”沉入水底。同时孩子们还发现了与“沉浮”相关的事物,把“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如:许嵩翎小朋友发现把泡沫弄湿了,它就会沉入水底……。在这样的学习中,幼儿不仅积极地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而且学习了用讨论与分类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表现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更多方面的学习经验。

 

三、注重在各种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动手动脑

 

1、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产生多种想法,萌发创造意识。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局限于一般的观察,即观察研究对象本身,除了进行观察记录外,还应该引导幼儿在观察时发现更多的问题,注意研究对象与周围的关系,并维持一定时间的兴趣。如:秋天到了,我们在自然角里种了豆子,孩子们天天都去看豆宝宝的变化。在“豆宝宝发芽”活动中,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自己提出种豆需要水,我们就根据孩子们的问题设想几个瓶子,有的缺少水,有的缺少空气,有的缺少阳光的照射,并根据设想制作了记录纸,孩子们通过记录纸与老师设计的装置对照,详细记录豆宝宝生长发育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植物因为在我们的地球上,空气是无处不在的,有一个瓶子被密封但豆宝宝能发芽,跟瓶子里有空气是分不开的;豆宝宝发芽还需要一定的水分,没有水分,也是没办法发芽的。幼儿还提出了新的问题:豆宝宝在哪种环境中(石子、沙、土)长得更快呢?幼儿的观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他们的求知欲也随之增强了。

 

再比如,这学期我们的自然探究区——百草园,还在楼梯扶手上挂上了装满植物的透明瓶子,引导孩子们一起去观察研究“植物的不同根须”。在第一次的观察中,孩子们发现萝卜的根须是细细长长的一根主根,然后又冒出好多细细的短须,而大蒜的根就像老爷爷的胡子……..我告诉孩子们萝卜就是它的根,叫块根;大蒜的根叫须根等,在一次次的观察中孩子们发现了植物的不同形状的根,也知道了它们不同的名字,了解了根的作用。我猜想如果不给孩子们提供这些有特征的植物根须供幼儿观察,而是教师拿着图片说说,可能不会有这样完美的结果。

 

此外,科学观察活动并一定要局限于幼儿园,还可以利用野外踏青、亲自活动等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开阔眼界,增长经验,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等,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大胆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丰富的自然探究区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动中幼儿如飞翔的小鸟打开想象的翅膀,飞上理想的天空。瞧,有趣的辣椒人,土豆爷爷,萝卜灯笼,种子娃娃等在孩子们巧手的拨弄下,一个个应运而生。有时连成人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科学发现室”也是孩子们的最爱,摆弄着天平秤,学学称物体,再试试如何让灯泡亮起来,为什么磁铁会吸住铁的东西,这些有趣的活动抓住了孩子的心,拓展了他们创新探索的能力。

 

3、让材料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动力。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尤其是科学领域的学习更要借助于材料,对于身处农村的孩子来说 ,身边有许多取之不尽的资源和材料,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提供能引发幼儿探究动机和兴趣的材料,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怀有更高的热情,并极其专注地投入研究和探索中,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知识经验。“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这是陶行知先生说的。

 

为此我们根据农村幼儿园的特点班班设置了自然角,在楼梯口还设置了“自然探究区”——百草园,在“探究区”里我们放置了农村幼儿熟悉的辣椒,花生,玉米,小麦等,使孩子们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当他们看到熟悉的材料,就如遇见久违的朋友。如:小麦是如何生长的,它适合在哪儿生长?大班的孩子给小麦准备了“魔术家”,在不同的家里孩子们放置了泥土、石子、海绵、沙子等等,我们班的孩子每天早上来园或散步都爱去看看小麦的变化,一天、两天、三天………最终小麦种子在泥土里先破土而出,冒出了细细嫩嫩的小绿芽,孩子们的兴趣立刻高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了,在观察中孩子们了解了小麦的生长变化,也知道了小麦适合在哪儿生长的道理。

 

4、注重幼儿与同伴间的表达与交流

 

幼儿在进行探究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会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欲望,他们急于想把自己的新发现老师或同伴讲述,想把自己的疑惑向其他人说说。在表达与交流、听取同伴意见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可以有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也能从同伴的讲述中得到灵感激发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更加注重性格较内向的幼儿,给他们多一些表达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萌发创造意识。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创造能力并不只是在某些外显的幼儿身上体现出来。

 

因此,在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及时鼓励幼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失败了不要紧,可以试一试其他的解决办法,培养幼儿坚毅的性格品质。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因此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以百倍的耐心呵护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并伴随着他们一块成长!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