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渗透式领域课程论文 » 正文

渗透式领域课程:从领域走向领域渗透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24  浏览次数:579
广东学前教育网论文频道导读:四、实现领域渗透的途径  领域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提出两种可能的渗透途径。  第一种渗透途径有三个层次:  ●第
四、实现领域渗透的途径

  领域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提出两种可能的渗透途径。
  第一种渗透途径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领域间相互渗透。这一层次的领域间相互渗透主要是指“内容”方面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是在话题的背景中实现的。
  如话题“接纳新生活”(小班上学期),健康、语言、社会、艺术都很容易直接支持这个以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话题,而科学的活动设计仅需要注重让幼儿获得安全、舒适、快乐、有序的生活体验便可以了。
  再如话题“春天和夏天”(中班下学期),科学、健康(春天的保健和锻炼)、语言、社会(保护环境是一种社会责任)、艺术都很容易直接支持这个以自然现象、贴近以及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的话题,而数学的活动设计则可以从生活应用入手加以配合。
  又如话题“运动游戏和体育比赛”(大班下学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都很容易直接支持这个以体育运动、社会协调和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的话题,而数学的活动设计则可以从生活应用入手加以配合。
  ●第二层次的领域间相互渗透。这是指“符号体系”方面的相互渗透。如:结构、对称、节奏、韵律、色彩、秩序、美等概念,可以在所有领域之间找到相互渗透的可能性。
  如:“色彩形状间隔造型(穿串珠)”既可以是美术的,又可以是数学的,还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体育动作、音乐舞蹈或文学作品的结构,一日生活的结构,一年四季的结构等。
  再如:使用各种图表进行规划、记录和整理思路的方法,是所有领域的学习中都可以使用的,而绝不仅仅是数学和科学领域的专利。
  ●第三层次的领域间相互渗透。主要是指具体“活动目标”方面的相互渗透。它实际上是在更具体的层面上体现或实现了上两个层次的渗透目标——凸显人的主体性发展,落实课程的核心目标,同时也落实了领域或学科的系统发展目标。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活动目标一(知识技能与能力),可以重点突出学科自身不断建构的目标。
  活动目标二(过程与方法),可以重点突出符号体系间的相互渗透、建构的目标。对于幼儿来说是作为学习精细加工的一种策略,对于教师来说是作为“领域间迁移—建构”或“在原有经验上不断建构”的理想获得具体教学支持的策略。如音乐可以借助美术、舞蹈或体育的经验来建构“对称”的概念等。
  活动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做人”的智慧与能力),可以重点突出健康人格和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发展目标。如音乐中的集体歌唱、奏乐、舞蹈、游戏必须借助和支持社会的相关经验,如公正、责任、团队合作,以及接纳和支持他人等;各种学习活动都应该促进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管理等。
  以上目标举例只是一些可能的思路,并不是呈现所有的实践样式。有了这些可以考虑的思路,我们的渗透理想就能更加全面、细致、深入地落实到课程的设计实施和教材的编写过程当中!
  第二种渗透途径,也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话题内的领域渗透。熟知领域和精心选择话题,使不同领域在保持领域系统性基础上的横向关联、渗透产生了。领域间的渗透体现了不同领域经验的一种必然的、固有的联系,渗透使这些联系恢复和还原。当然,如前文所述不同的话题可能与不同领域的关联程度是不同的,在同一个话题中,有些领域的渗透程度高些,有些领域的渗透程度低些。但是,一个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话题必然能让所有领域产生关联。
  ●第二层次:一日生活间的渗透。幼儿园课程的渗透不只是话题内的渗透,还包括一日生活中生活、专门的学习活动及游戏等环节之间活动和经验的渗透。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一日生活中的有益经验就是幼儿园课程。关注一日生活不同环节之间经验的渗透,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第三层次:活动中的渗透。活动中的渗透是课程渗透的关键。任何活动都可以实现领域间的渗透,没有不涉及其他领域只能进行某个领域学习的活动。对活动中具体、感性的经验经常无法也没有必要作领域区分,不同领域的经验有机联系在一起,幼儿获得的经验是整体的。活动内的渗透必须是有机的、随意的,而为渗透而进行的渗透则可能是漫无边际的,也可能是拼凑的。总之,领域渗透课程是解决当前幼儿园课程发展遇到的瓶颈之难的一种有益尝试。这种尝试的成效取决于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的渗透意识。有渗透的意识、渗透的习惯、渗透的能力,是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实施者的重要素养之一。

 

  五、有关渗透式领域课程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关于领域
  为什么要强调领域?领域是知识和经验的一种组织方式。与科目相比,领域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领域往往包含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在课程实践中,作为实施者,熟知领域极为重要。幼儿园课程的领域不只是一个知识系列,它应是充分反映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的经验的系列。从这个意义上说,熟知领域的关键是熟知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我国幼教界长期以来研究、总结的适宜于幼儿的活动和经验,深入分析幼儿生活的特点,按照从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选择和组织各领域教育经验。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熟知,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课程内容纵向联系的关键所在,更是保证幼儿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二)关于话题
  话题,是能引发不同领域的课程内容产生联系的一个中心议题。围绕这个议题,不同领域的与这个议题远近不一的内容凝聚在一起。但这种凝聚是以领域的逻辑和顺序为基础的,因而是有序的,不是杂乱的。话题作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虚线,并不直接呈现在课程文本之中,文本中清晰可见的主要是领域,但话题对课程组织的作用却是不可或缺的。说到底,话题的作用就是使不同的课程领域在保持领域自身系统性的同时,与其他领域产生横向关联。什么样的话题能够使不同领域的内容产生关联呢?我们认为,越是生活化的话题,越能把不同领域的课程内容联系起来。生活是课程内容产生有机联系的背景和根源,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本来就是整体的、生活化的,话题使领域课程进一步回归生活。
  (三)关于渗透式领域课程的结构
  渗透式领域课程是以领域为主线、以话题为暗线加以设计的。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包括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建议”四个部分,同时还提供了幼儿要学习的作品(“教学材料”)及供教师参考的资料等。在活动部分,我们有针对性地选取了部分活动进行设计分析,呈现设计的特点和主要的设计意图。在“活动建议”部分,我们又作了进一步的细分:
  1. 教学变式:指的是本次活动教学安排的变式。比如,介绍本次活动的另一种设计思路,或者本次活动中的某个环节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处理等。
  2. 活动延伸:指的是本次活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延伸。应该是仅限于本领域性质的活动延伸。
  3. 区角活动:指的是可以在区角中开展的和本次活动有关的活动。也是仅限于本领域性质的活动。
  4. 环境创设:指包含课程内容于其中的物质与心理环境。
  5. 家园共育:指家长对教师的合作与配合,家长对课程实施的参与。
  6. 领域渗透:一是在活动设计环节中本身就已经有渗透,并且在活动过程中阐明;二是在活动之外或活动之后,和其他领域的相互渗透;三是该活动和其他领域中已有的某个活动发生渗透。
  (四)关于综合课程、领域课程和领域渗透课程
  可以说,领域渗透课程的研究团队,都先后参与了综合课程和领域课程的研究。从综合课程、领域课程走向领域渗透课程是我们的共识。综合课程对学科界限的消弭是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进步,这种观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已经被我们广泛地接受。但是,不同主题之间经验的不衔接,主题核心经验的局限性,又使综合课程经常出现关键经验缺失和遗漏的问题。此外,综合中的“拼盘”现象常常出现,使得经验之间的联系松散和形式化。领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分科课程的知识割裂,经验的前后联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还过于分明。领域渗透课程就是试图吸收综合课程和领域课程的优势,在注重经验纵向联系的基础上,关注不同领域经验之间的相互渗透。因此,可以说,领域渗透课程是对综合课程和领域课程的继承与发展。
  在本课程方案中,考虑到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准备状况,考虑到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践传统,也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性,我们没有将所有的领域完全地整合,有的领域仍然由相对独立的学科组成,但它们在话题的背景下得到了较好的整合和渗透。
  (五)关于使用本课程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本课程方案为普适性方案,不是为某个特定的幼儿园设计的,它兼顾了我国幼儿园发展的一般水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各幼儿园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对课程内容、相关资源及组织形式进行调整和充实,以使课程发挥更好的成效。
  2. 本方案提供了一个活动安排建议表,它呈现了话题和领域之间的关系,表明了领域渗透的一些主要方面,同时又提供了课程内容的大致时间安排。各幼儿园在使用过程中,应考虑本地的自然、社会特点,灵活加以调整。
  3. 本方案所提供的教育活动方法、形式和手段是从普适的角度考虑的,各幼儿园在使用的过程中,应以幼儿实际的活动状况为依据,灵活应变,积极创新,以使课程的实施收到最佳的成效。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