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育厅
一、基本情况
贵州省属西部的高原山区,是一个边远、贫穷的内陆山区省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住着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4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4.7%。
我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比较缓慢,教育质量不理想,就其原因主要是:
1?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
由于贫困,教育经费不足等原因,政府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上,无论是在经费保障或行政管理方面都无暇顾及幼儿园,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幼儿园有的园舍设施简陋、陈旧,教室小,孩子多,缺桌椅、缺教玩具和操作材料,没有独立的活动场地;有的师资力量薄弱等。
2?幼儿园在思想观念上一方面有依赖思想。
依赖于政府的投入,园舍陈旧,等待政府改善,新建了教学楼,又等政府投钱买玩具……另一方面是害了“城市病”,认为利用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是“老土”,跟不上形势。因此,操场的水泥地要铺上海绵,户外玩具要买成品的,孩子的手工纸也要用买的等。
3?为了生存和提高幼儿园效益,错误迎合家长的要求。以传授知识为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以“读、写、算”为主,在教育活动中严重忽视幼儿的兴趣、交往的需要、情感的体验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和要求。
二、课题带来的效果
面对差距和诸多困难,广大的农村教师们对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产生畏难情绪,没有足够的信心,认为《纲要》追求的 是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而这些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目标和要求适合农村吗?我们的条件太差,能把《纲要》贯彻好吗?
为了让广大的农村幼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纲要》,贯彻《纲要》,课题组立足本土资源和利用废旧材料,为每一个
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 的材料作为切入点。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建设一个省钱的、平民化的适合本地区的农村幼儿园。从而使教育内容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 能反映农村的特色,使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也使幼儿有目的地、更多地接触周围环境,使贫困地区的儿童享受到高 质量的早期教育。
在实践研究中,课题组以培训为主线,通过“调查研究——专题培训——指导实践——再调研——再培训——再指导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工作流程来推进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培训,教师们学会利用自然资源和废旧材料创设环境的方法,拓宽了思路,大家突然感到其实我们并不穷,我们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呀。于是积极行动,利用当地的木料、河沙、石头、轮胎等资源和废旧材料合理搭配运用,自制了沙池、滑梯、浪船、翘翘板、秋千、攀登架、篮球架、石磨、对窝等玩具。还提供了多种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供孩子操作使用,这些自然物和废旧材料,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正如一位校长说:“现在他们不再告嘴了。不再打架了。他们在玩中获得了快乐的童年。”
教师们还利用社区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以形成适宜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如:蜡染、龙灯、钱杆,芦笙舞、竹竿舞等。这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丰富了幼儿的生活,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家认识到过去被视为“老土”的东西,其实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