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增强幼儿的健康不仅能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有益于多种疾病的早期预防,为其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了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参加各种学习、游戏,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他们,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
一、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第二,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意识才知道要这么做,使行为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第三,最终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二、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生活卫生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能力,组部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是幼儿逐步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如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保持环境整洁的教育及预防保健的教育等。
2、安全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的教育;自救自护的教育等。
3、身体锻炼。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物(阳光、水、空气)进行身体锻炼,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几方面。
三、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和途径。
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孩子们都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法, 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1、适宜的教育方法。
①幼儿的亲身感知体验。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
②反复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例如:穿脱衣服、叠被子等。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怎样刷牙、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
③根据活动需要利用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
④运用教育实例开展共同讨论和自我学习。这种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尤为有效,例如:情绪情感的教育《我们多能干》中通过启发幼儿发觉自己的闪光点,有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应急能力训练《我该怎么办》中通过情景模拟学习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好办法,提高应急方面的的心理能力。在意志品质培养活动《为什么不一样》,让幼儿体会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
2、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①有机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幼儿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陈鹤琴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
②有机融合在各领域教育中。例如:如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涂色、画画等;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了解科学小实验中的安全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将健康教育结合在环境教育中。
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1、幼儿园小环境。
①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②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
③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例如:“我爱环境美”、“垃圾大楼”等社会性活动,带领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2、家园共同营造积极的环境因素。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
①通过多种活动让家长转变健康观念,不断完善健康意识,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和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教育。例如:安全教育中的“急救、求助电话号码”、“遇到坏人怎么办?” 等内容,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就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②心理健康的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家庭气氛,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真正尊重孩子,更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家园交流、合作,让家长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当前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1、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清楚。
目前教师对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明确,对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认识不清晰,健康的观念还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观念上,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观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2、心理健康教育未引起重视。
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或是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异常现象。例如:自私、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等。但幼儿园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大都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与忽视。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对这些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较少关注。
一、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第二,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意识才知道要这么做,使行为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第三,最终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二、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生活卫生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能力,组部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是幼儿逐步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如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保持环境整洁的教育及预防保健的教育等。
2、安全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的教育;自救自护的教育等。
3、身体锻炼。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物(阳光、水、空气)进行身体锻炼,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几方面。
三、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和途径。
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孩子们都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法, 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1、适宜的教育方法。
①幼儿的亲身感知体验。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
②反复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例如:穿脱衣服、叠被子等。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怎样刷牙、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
③根据活动需要利用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
④运用教育实例开展共同讨论和自我学习。这种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尤为有效,例如:情绪情感的教育《我们多能干》中通过启发幼儿发觉自己的闪光点,有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应急能力训练《我该怎么办》中通过情景模拟学习处理突发事件中的好办法,提高应急方面的的心理能力。在意志品质培养活动《为什么不一样》,让幼儿体会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
2、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①有机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幼儿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陈鹤琴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例如,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
②有机融合在各领域教育中。例如:如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涂色、画画等;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了解科学小实验中的安全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将健康教育结合在环境教育中。
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1、幼儿园小环境。
①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②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
③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例如:“我爱环境美”、“垃圾大楼”等社会性活动,带领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2、家园共同营造积极的环境因素。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
①通过多种活动让家长转变健康观念,不断完善健康意识,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和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教育。例如:安全教育中的“急救、求助电话号码”、“遇到坏人怎么办?” 等内容,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就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②心理健康的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家庭气氛,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真正尊重孩子,更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家园交流、合作,让家长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当前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1、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清楚。
目前教师对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明确,对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认识不清晰,健康的观念还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观念上,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观的多元性和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2、心理健康教育未引起重视。
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或是教育缺陷以及幼儿心理发展滞后等方面的原因,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异常现象。例如:自私、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等。但幼儿园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大都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与忽视。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对这些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往往较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