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社会性培养论文 » 正文

 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15  浏览次数:339
广东学前教育网论文频道导读: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 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不仅要搞好智育
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不仅要搞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这对幼儿园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关爱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情感。  
儿童时期自我意识中的重要成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式结构模式越来越普遍,家庭教育环境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从小感到“至高无上”、“惟我独尊”,家长完全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使他们得到了父辈和祖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许多家长只知道一味的对孩子“施爱”,而不懂得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   
我园教师对幼儿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对父母、对身边的伙伴、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情感冷漠。如有的幼儿看到别的孩子摔倒,不但不去扶,还去嘲笑。还有的幼儿有争抢玩具、不谦让等不良行为。若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关爱父母和长辈、同伴,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善于同情体贴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热情的帮助别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奠定良好人格的重要方面。要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因此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关爱父母、同伴的品质,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我们重要的职责。综上所述,我们确定了我园的课题——“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幼儿关爱他人”。  
(二)概念的界定:  
1、关爱他人的概念:它属于人的情感范畴,对待他人有同情心会关心他人,是爱心的一种情感和表现方式。一旦人有了同情心就会做出关心他人的行为表现。  
2、关爱教育的概念:是指使幼儿能觉察体验别人的心情,能站在别人的位置与角度考虑问题,感受别人的欢乐、痛苦、烦恼、失望之心的教育。关爱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及人格品质的教育活动。.  
3、关爱情感活动:属于德育范畴,是指关心他人、爱护公物、热爱集体等积极情感的活动。是人类积极情绪的状态活动。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观察记录法、情景设置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研究对象:三至六岁的学龄前在园儿童。范围:小三班:30人;中一班:34人;中二班:35人;大三班:36人。  
三、实验研究: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社会、课程”的综合要求,创设教育情景或是环境,使幼儿由“动机、兴趣、需要”展开各种活动,自主的选择学习的方向与目标,在自由的探索和学习中获得成长。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以幼儿发展为本。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我们幼儿园也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我们试图在课程实施中进一步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不同发展方向的要求。   
  (一)、直观形象的音乐活动  
幼儿教育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基本上处于一种直观感知阶段。因此、对幼儿关爱教育也必须是直观形象的,要多次重复,行为得到肯定后幼儿就会再生、迁移已有的经验和情感。反复的直观强化后幼儿就会自然而然的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音乐教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形象性就是以生动鲜明的音乐活动来感人,通过人的直接感知,给人以情绪体验。情感性就是以具体的形象来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事之形有美丑,而后吾之情有爱憎”。音乐教育不同于说教,他是诉诸情感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音乐对幼儿情绪影响很大,它能使幼儿激起同歌曲和乐曲及音乐游戏的艺术内涵相一致的情感。因此我们利用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选择形象生动内容具体的音乐教材,便于幼儿感受并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如:歌曲“好朋友”展示了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的场面;歌曲“我叫轻轻”表现了轻轻做事想到别人,时时处处不打扰影响别人;歌表演“让座”、“小拐棍”描述了懂事的孩子如何关爱长辈的形象。这些内容来自于生活,贴近孩子,容易诱发幼儿情感。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我们注重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例如:歌曲“谢谢好叔叔”刻画了一个扶老奶奶上车和给老奶奶让座的形象。教师在充满美的情感的演唱和教唱中去感染孩子,让孩子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最后请幼儿扮演歌曲中角色来表演让座的情景,使他们又感受到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情感。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注重“寓理于情,以境育人”,力求把幼儿带入感人的情景中,使他们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遇其事的感觉,获得触景生情的效果。音乐教育是在认识向行为转化过程中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由于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孩子们受到“爱”的情绪感染,我们针对幼儿喜情理、厌说理,喜形象、厌抽象的特点,抓住音乐活动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  
(二)丰富多采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按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从而完成主题活动的目标。结合关爱他人的教育我们课题组开展了“谁对谁不对”、“我们都是好朋友”、“学会礼貌朋友多”、“我是爱心小主人”、“假如我是他”、“关心朋友故事多”、“他怎么了”、“齐心合作力量大”、“谁有困难我来帮”等主题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不同情感达到各项目标。并且在每一个主题中都运用了动手、动脑、动眼、动嘴、动耳等多种感官手段使幼儿从思想上到情感上再到行动上都有了不同的转变。  
例如:主题活动“他怎么了”,目标是培养幼儿辨别不同的情感表情,体会他人心情与感受,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活动从一副表情图开始引发了幼儿对表情的兴趣,我们首先进行了“表情分析”的活动,请幼儿观看表情图,分析不同的表情,再通过游戏“猜猜我怎么了”让幼儿表演不同的表情。接下来就请幼儿说说不同的表情有什么不同感受,推理一下发生了什么不同的事会有这种表情。然后,我们又通过讲述故事的活动让幼儿分析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情,体会不同人物在不同角度的情绪和感受。再运用情感追忆法,焕发幼儿生活中已有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好的区别各种情感。尔后再通过情感换位法让幼儿对某件事进行情绪情感体验。如:“手绢找不到了”、“刚才不小心摔倒了”、“生病了”、“玩具被小朋友弄破了”、“别人得到小红花了”等等。在情感换位和情感追忆中,幼儿置身其中,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体验他人的处境及想法。此后,我们又进行了情境表演,在表演不同角色中进一步体验不同的情感。我们还在班中建立了《观察朋友记录册》,在家中建立了《观察妈妈记录册》,分别记录下朋友和妈妈的表情,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自己这时应该怎么办。我们还学习了表情歌、进行表情统计、制作表情手指偶等多种活动。让幼儿在反复的直观强化后逐步形成良好的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三)适宜小班的系列活动  
情境表演是一种非常直观且形象又具体的活动形式,强调在活动情境中完成活动目标:幼儿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结合的。 它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在一定的故事背景之下,通过幼儿自身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故事内容,使老师的教育意图更容易被幼儿所理解与接受,有如身临其境一般。这种教育形式适合3——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与水平,尤其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小班进行了故事与情景表演系列活动。首先,在选材上以情节简单、人物简单、幼儿都喜欢的动物形象为主,力求对话少而精,并且紧扣教育目标,让幼儿通过表演很容易就掌握故事的内容、情节,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故事及情境表演系列活动“三只蝴蝶”、“三只羊”、“三只小猪”、“金色的房子”、“司马光救小朋友”、“孔融让梨”、“三个和尚”等。温馨时光系列活动。“炊事员”、“保健员”、“保育员”、“资料员”、“门卫”。帮家长做事系列活动:“和父母去锻炼”“走冰路”“和家长去买菜”“和家长散步”“收拾碗筷”“制作贺卡”“打电话问候新年好”等。  
  (四)、适时开展随机教育  
幼儿园除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还有随机教育活动。即在教师计划之外的,随客观提供的教育情境而临时组织的教育。随机教育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例如:一次班中有一名小朋友生病了,抓住这次教育机会,我们请幼儿说说自己生病时的感受,体验生病人的痛苦。从而引发了幼儿探望生病人的愿望,还想出了一些安慰生病伙伴的方法。然后根据幼儿们的建议,我们用手机给生病幼儿打了慰问电话,还制作了慰问品在那个小朋友来园时纷纷送给他,还学会了说许多慰问的话等等,让这名小朋友和他的妈妈非常感动。还有一次班中的午点苹果多了一个,老师抓住这次机会开展讨论“多的苹果给谁吃”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说“给生病的小朋友吃吧”“给个子小的小朋友吃吧”“给新来我班的小朋友吃吧”一个苹果引发了幼儿关心别人、谦让伙伴的情感。  
(五)分享性活动  
开展“关爱日”活动,是为了让中大班幼儿更多的体验关爱比自己小的伙伴的情感,学会关心照顾别人。中大班每周一次开展“关爱日”活动。通过以大带小的形式,丰富幼儿关爱他人的社会体验,培养幼儿学会关爱比自己小的伙伴,培养中班幼儿在异龄交往中的接纳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小班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良好的关爱行为习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主要活动有:帮弟弟妹妹穿棉背心、帮弟弟妹妹剥橘子皮、帮弟弟妹妹的小椅子洗个澡、帮弟弟妹妹穿衣服、带来玩具给弟弟妹妹玩、给弟弟妹妹表演节目、“六一”节时制做节日贺卡送弟弟妹妹、教弟弟妹妹折纸、教弟弟妹妹拍球、给弟弟妹妹表演关心别人的故事、诗歌和歌曲等。  
四、实验效果  
(一)、幼儿关爱伙伴的效果  
关爱伙伴是一个幼儿关爱行为习惯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幼儿刚入园时,常常表现出遇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也不懂去考虑其他同伴的感受,表现为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自己的东西不让别人碰,同伴有困难时不知道应该去帮助。在经过一系列活动及日常渗透关爱教育之后,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能够主动地去帮助同伴了,有幼儿摔倒时,会有几个幼儿同时跑过去扶他,有人拍土、有人安慰。当玩具掉在地上时,几个幼儿也会不约而同地去捡起来,在班里主动帮助别人的现象多了。这些显著的变化,充分说明了幼儿的进步。通过养动、植物的移情训练,幼儿关爱同伴的效果十分明显,调查统计数字显示,幼儿一入园时的调查表统计数字来看,有70% 的幼儿不会去关爱别人,现在有95% 的幼儿能够主动去关心帮助同伴。  
(二)、教育研究成果: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研究出了一套关爱他人的适宜的教育方法、一套不同年龄幼儿应达到的关爱他人教育目标以及关爱他人教育的系列活动案例和几点体会。  
1、关爱他人的适宜的教育方法:  
(1)、 自然学习法  
我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引导幼儿饲养动、植物,了解动、植物的名称、外形及习性,激发爱心。在自然教学情景下,引导幼儿面对自然实景,通过“感、摸、触、悟”等内心体验,获得感性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产生目标取向。   
(2) 合作学习法   
我们开设了玩具公园,让幼儿自带各种各样的玩具来玩,如长毛绒玩具、遥控玩具、积木类玩具、电动玩具、拖拉玩具、惯性玩具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和延伸到教学活动之外的教学情景之中,让幼儿在共同玩的过程中达到“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组间交流、分享快乐”的目标。这类目标是在幼儿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   
(3)、开放学习法  
在为幼儿园设计帮助残疾人活动时,我们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观察残疾车辆,观察残疾基础设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如何帮助残疾人,并将这一活动从教学活动延伸到教学以外的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多种多样,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唯一答案的局面,显示出每一个作出反应的幼儿的可达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案网]
(5)、社会学习法  
我们设计的系列活动《关心残疾人》,就是通过参观、游览、访问等活动方式,让幼儿熟悉、了解幼儿园周围的环境及道路交通。知道幼儿园附近有医院、超市、学校、快餐店、公园等等。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纷繁复杂的社会,在社会参观、访问、浏览、经历之中,获得直接的社会体验,他们会把自己获得的体验融入游戏中,幼儿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达成自身生成的活动目标。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