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教育探索论文 » 正文

主题背景下小班区域活动初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12  来源:上海金童幼儿园   作者:张佩华  浏览次数:429
广东学前教育网论文频道导读: 区域活动,是在指定范围,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并在其中巩固以往所学知识,感知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区域活动的内容和
 
    区域活动,是在指定范围,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并在其中巩固以往所学知识,感知新知识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孩子极大的兴趣,使得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小班区域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结合不紧密,区域活动学习性成分太浓,而生活性、游戏性成分淡,增加了孩子学习的负担,降低了孩子操作摆弄以及自主探索的兴趣;
2、区域主题活动材料投放关注丰富而缺乏层次性、针对性,递进性及幼儿的动手、动脑的机会;
3、教师头脑中缺乏“大课程”的观念,关注了五大领域,又忽略了区域的整合功能。
针对上述问题,为更好的探究在主题背景下小班区域的特点,我们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以生活为轴心,在适宜的环境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提出:“幼儿的活动应该以生活为轴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而,我们选择贴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体验的主题活动内容。如“小宝宝”、“亲亲抱抱”、“娃娃家”、“我爱我家”、“香甜的水果”、“小饼干”等主题。预设或生成主题后,我们考虑如何将这些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得既温馨而又富有生活气息,让孩子喜欢,符合孩子心理需要,“需要是行动的前提条件”,由此来促进学习的自主性。在主题活动“娃娃家”和“小宝宝”中,我们在把“娃娃家”布置得就像孩子自己的家:“客厅”里有柔软的沙发、漂亮的桌子;“卧室”里有柔和的纱窗、娃娃的小床、橱柜、美丽的帐子;厨房里有洗衣机、煤气灶台、洗菜池;除了这些,我们还将宝宝的影册、奶瓶、奶粉罐、一家三口的照片、娃娃的衣服(孩子自己收集的)布置在情景中。别看这些东西这么漂亮,这可都是老师们用废旧的材料箱子、绒布、纸做成的;别以为这些东西光有漂亮而不实用,孩子们却活动得兴高采烈的:他们抱着娃娃坐在沙发上看书;给娃娃边冲奶粉边自言自语地和娃娃说说话;他们喂娃娃吃饭、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比给自己吃和穿还要起劲;他们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抱娃娃睡着,把娃娃轻轻地放入小床中,还要对周围的人做“嘘”的动作;他们根据折衣步骤图学着整理娃娃的衣服和裤子,神情是那么地专注;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烧饭、洗菜、扫地、擦地板、整理房间,干得不亦乐乎。三到四岁的孩子有了初浅的生活经验、模仿性强、有一定的移情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创设的这些环境之所以受到孩子的喜欢,是因为它不仅符合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还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因此,孩子在参加这些区域活动的时候主动性、积极性很强。
 
 
二、以操作为平台,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自主地发展。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小班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很大程度上认识依赖于行动,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因此,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在“秋天来了”的主题中,我们设计了“娃娃捡落叶”的游戏:可悬挂在半空中的篮子,篮子可拉上拉下,孩子们将落叶按不同的大小、形状、颜色捡到篮子里,孩子对拉有弹性的篮子很感兴趣,而且他们从中初步感受到各种叶子的不同,并且进行归类学习。这种关注年龄特点的游戏使孩子学习得既轻松又主动。
 
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关注孩子的差异性。首先,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其次,了解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宜不同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再次,注重观察指导过程,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指责、不轻易批评孩子。最后,将提供的材料随幼儿的兴趣变化而不断调整,能满足幼儿当前活动的需要,适合幼儿的活动特点。如:在“小宝宝”主题中的“喂食”游戏,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手工纸,有些是大小不一的;有些是撕开一个小口的,这样可以让孩子接着往下撕;有的是有虚线针眼的,便于孩子按照范例进行撕纸活动。幼儿从随意撕到沿痕迹撕,提供的纸条由宽变窄,由短变长,由撕面条到撕饼干直至撕小动物,由单一撕到进行粘贴组合撕,让不同需要、兴趣、个性的幼儿自主地参与活动。
    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考虑渐进性。我们为孩子准备的材料,要随着主题的深入、变化以及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内容和材料的不断调整和更新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这一区域内容,既可以是主题开展的前期准备,如:一些主题相关的资料投放,暗示孩子、引发孩子关注;也可以满足主题实施过程中小组化、个别化教育的需要;还可以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如: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生成的问题,有的可以把它转化到区域活动中来。这样的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就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并具有可发展性,可以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不断地构建新的认识结构,在自身的发展上不断有提高的作用。
 
 
三、以整合的内容为契机,发挥幼儿学习的创造性
       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提倡“构建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延伸到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应该体现“整合、开放”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特色,我们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调整观念和行为:
 
1、变孤立为整合: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创新思维和创造潜力每个孩子都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启发和引导,而且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教师要巧于思考,循循善诱,及时发现孩子的创造性。因此,我们主题背景下将各区域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打破了各区域原来所设定的固有的名称和彼此孤立的内容,将各种游戏进行整合,使其看起来“活化”了,这样才能使得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促动和发展。
 
    在主题活动《冬天不怕冷》中,我为娃娃家提供了“吃火锅”用的各种材料,有锅子、毛巾、皱纸、橡皮泥等,“爸爸妈妈”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用皱纸撕成长长短短的条状当“粉条”、“面条”;用皱纸包一点橡皮泥当馄饨;用橡皮泥搓成小圆形当“肉丸”和“鱼丸”,在制作这些东西的过程中,他们会比谁的线粉条撕得长、谁的肉丸大、谁做的鱼丸多;有的还把“肉丸”做成各种颜色的,有的红、有的是黄色的,他们还分别给不同颜色的肉丸起名字“番茄肉丸”、“鸡蛋肉丸”,可有意思啦!还有的会跑到“材料箱”那里,从里面找各种自己需要的东西来增加火锅的食物种类,如,用泡沫涂上颜色做成“蘑菇”等,你瞧,是不是不能小瞧小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而且在这个期间,孩子们的计算、语言、美术、生活经验、交往等都有了进一步地提高。整合的思想、整合的区域设置、整合的内容安排给孩子带来的是创造性的、全面性地发展。
 
2、变失衡为均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区域内容都能够与主题内容相连接,这就需要我们对有一定学科倾向的主题进行分析,要求老师要心中装有大的课程观,更为整合、综合的考虑问题。我们在每个教室里均提供了一处或几处自由游戏区,也就是一些非主题活动区,提供的都是一些幼儿和成人收集的半成品材料(废旧材料),在区域活动中这些材料可以用作主题活动所需的材料,擦亮他们创造性的火花;也可以供幼儿无目的地操作摆弄玩。因为,我们在游戏中观察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以及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都是不同的,因此,这些材料可以让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在学习准备状态时对各种材料先有了初浅的认知,为他在以后主题区域活动中的其它游戏中的充分运用作很好的铺垫。
 
 
    除了自由游戏区的创立来满足幼儿创造行为的需要,我们还在离幼儿活动区梢远些的地方设置了“宝宝心情屋”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我们同样设置了温馨的环境:有小沙发、坐垫、梳子、漂亮的夹子、头花、镜子、书等,让幼儿在里面可以尽情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后在投入到和朋友们的活动中。越越从来没有上过集体生活,在家娇生惯养,有一点不满意就容易哭鼻子。在区域游戏中,她的哭闹现象是最多的,由于小班幼儿的情感容易迁移,产生共鸣,这样往往还会带动身边其他孩子的情绪。每当她哭的时候,我们就悄悄地拉着她的手来到这个区域,安抚一下她的情绪,帮助她擦擦眼泪、梳理一下小辫子、照照镜子、和她聊聊天,不一会儿她的情绪就会平稳,并高高兴兴地离开。渐渐地,她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拉着老师来到这个心情区,照照镜子、擦擦眼泪来平复自己的情绪,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由此可见,这种心情区的创设平衡了在主题背景的区域活动中对认知活动的过于关注,增强了对孩子情绪、情感健康、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这些对孩子一生快乐地、健康地成长均是无比重要的。
 
 
    二期课改提出“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在对小班开展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开展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创设了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丰富了孩子在区域游戏中的体验,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达表现的机会和条件,我们发现幼儿在健康、认知、交往、社会情感、艺术、游戏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