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幼儿往往会出现许多不适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生活自理能力弱等。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成为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一个重要活动。为此,我班针对下列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心理、社会以及学习方面的适应准备。
问题一:情感适应
对策:请你给我写封信
实施时间:三月
在征得一位小学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后,我班的“集体写信”活动随之展开。孩子每人问一个问题,如“亲爱的哥哥姐姐。小学也有大型玩具吗?”“你认识多少个字了?”“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新书桌,是做作业用的,你们也有吗?”……我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后,寄给小学。最高兴的一天终于来到了,我们收到了回信。信中不仅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还问了孩子们一些问题,如××买的新桌子是什么颜色的?××的书包漂不漂亮?等等。
【画外音】要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入小学,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从内心产生想当小学生的想法。一年级小学生的这封回信意义很大,它激发了我班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同时,这封信也将孩子们带入更新奇的憧憬中——小学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看来,这成了我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问题二:环境适应
对策:小学,你好!
实施时间:四月
为了解开幼儿心中的谜团,“参观小学”是最好的方法。四月的一天,我带着孩子们参观了小学。小学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学校的教室、操场、科学室等,还观看了小学生上课、做操等活动。参观结束后,我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并讨论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之处。
【画外音】通过这次参观活动,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小学校园和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还喜欢上了小学。可是小学老师严厉吗?幼儿既然有了这样的担忧。那接下来要做的当然是为幼儿消除顾虑。
问题三:师生关系适应
对策:超级访谈——班主任!
实施时间:五月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班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小学班主任王老师,她是应邀参加我班“超级访谈”的对象(访谈主题是“和小学老师面对面”)。访谈开始了,孩子们探头探脑地注视着她,没有哪个“小记者”敢提问,王老师微笑着和孩子们做游戏、唱《上学歌》、讲哥哥姐姐学习的故事,很快就缓和了紧张的气氛。“小记者”们也敢于提问了:“小学老师会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喜欢我们吗?”“我们需要做许多作业吗?”童稚的提问,热情的回答,师幼间的交流融洽而生动。
【画外音】通过这次访谈活动,幼儿被灵动、热情的小学老师深深打动。请小学班主任来身边,使幼儿对即将面临的小学老师消除了紧张感。另外,小学老师也给我上了深刻难忘的一节课:要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除了帮助幼儿做好心理准备,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问题四:习惯适应
对策:做个“准学生”!
实施时间:六月
再过两个月,孩子们就要上小学了,我对班级环境进行了大改动。“娃娃家”变成了“书写区”,表演角创设成“小学教室”,“动手角”收集了大量旧衣服、被子等,让幼儿练习物品整理;“美术区”展示了小学校园的环境,并让幼儿绘画想象中的小学校园和班主任的样子;将围坐式教学改成排坐式教学;把“小学生常规”列入学习内容之一,并将书写、坐姿要求渗透到一日活动中。
【画外音】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空间,让幼儿尝试着做个小学生,能够避免将来因环境的反差而给他们适应小学生活带来的困难。
问题五:家长适应
对策:相约星期二
实施时间:四月~八月
“老师,妮妮都快上小学了,动作还这么慢,怎么办呢?”“老师,我和诗茹妈妈的观念有分歧,她担心以后孩子的学习跟不上,每天晚上要求她学数、识字,现在孩子拿出文具盒就哭?”入园接待时,我听到了不少家长的担忧。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适应孩子即将入学的变化,我在网上申请了一个QQ群,并在每周二邀请两位嘉宾主持群话题:一位是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主要回答家长们的疑问;另一位是一年级学生的妈妈,主要介绍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经验和感受。
【画外音】通过这个平台,家、园、校形成了统一的目标,使幼小衔接工作保持了持久性和连续性,有助于幼儿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变。
总之,幼小衔接不仅是双向的,还是全面的,循序渐进的。幼小衔接不仅要重视身体、学习、生活习惯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还要重视幼儿在每一阶段不同层次上各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