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健康教育论文 » 正文

对体育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再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14  浏览次数:640

  素质教育其基本定义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个体的全面发展,其内涵和实质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也可以说是人的整体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体育新课程标准是以“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性发展”为基本理念的课程改革,是以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三维健康观为出发点的,即:人的健康是指不仅没有躯体上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它所强调的也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和以人为本的健康新概念。综上所述,我认为体育新课程改革是置于素质教育理论宏观调控之下的一次变革,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它们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新课程标准的的提出和实施是素质教育理论的一种更加充分的延伸,作为教学指导性纲领,两者的相互渗透和高度融合,使教育教学的目的更加明确,从而增强了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就此问题我谈以下体会。

  一,建立合理、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与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个体差异相匹配。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强调的是教与学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各种教育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以及教学环节的相互链接所形成的整体效应。这种效应就是: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愉悦,师生之间高度和谐统一。在教学内容上要少选择竞技化、成人化很强的项目,多选择儿童化、趣味性强的项目,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学习所带来得快乐,让所有学生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的表现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形成。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分层次教学,对于一些特殊体型和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学生以及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进行分组,适当降低动作的难度、减小练习的的密度和强度,让他们也能很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和其他学生一样的轻松和愉悦,使这部分学生甩掉了“怕、愁”的思想包袱,保证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保持相对恒定。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切忌采用死板的、教条的和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性,以达成师生间的和谐统一。每学期我都利用3—5课时组织小型篮球、足球、跳绳、踢毽子、韵律活动比赛,教师也参与其中或是裁判或是队员,师生共娱共乐,增进了师生之间彼此得情感、拉近了距离,为以后教学中师生间的默契配合打下了良好基础。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意义重大。评价的方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体验到体育学习进步所带来的快乐。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摒弃过去那种单一的、过分强调学生体能的质量评价体系,适当增加学习过程和学生课堂表现的分值,充分借鉴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在质量评价表上开辟“教师评语”一栏,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用激励性语言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构建完备的思想素质培养和德育渗透体系。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要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利用体育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育教学要靠师生之间的合作,要靠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优异成绩,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同时也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教会学生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通过田径,包括跑、跳、投掷等基础项目的学习,培养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要求学生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通过体操类项目当中的保护与帮助的练习,培养学生正直、善良的品格和助人为乐的思想,使学生有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韵律活动和舞蹈等内容既具有健美的形式和风格,又能反映时代风貌,为少年儿童所喜闻乐见,可以用以锻炼儿童身体、培养其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和协调性、韵律感,又能培养其文明行为,发展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精神,陶冶情操。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把自编的的韵律操用于准备活动,把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用于结束部分的放松,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教育。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