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健康教育论文 » 正文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14  浏览次数:137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纲要明确要求“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即“身心并重”,认为身体健康是儿童身心健全的基础,心理适应为儿童身心健全的关键。现代人的生命现象和人体从整体的角度综合研究,对“健康”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识到了心理社会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的儿童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现今社会,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因此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抚育更加重视,尽一切可能保证他们全面健康成长,但是,现在有不少家庭和幼儿重视孩子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的培养,譬如,成人迫切希望儿童改变不良的进餐习惯,就餐时斥责儿童,孩子边咀嚼边流泪,殊不知消极情绪状态是食物在人体内消化障碍;成人以恐吓的方式提醒儿童不要接近危险场所,使儿童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家庭对孩子在情感上过分溺爱,在生活上过分包办,在管教上过分严格或放纵,对子女期望过高,使孩子任性骄橫、缺乏自主、自立、自理和自制能力,这些心理卫生问题都会影响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因此,做好儿童的心理卫生保健,特别是在幼儿开展儿童健康心理教育是培育儿童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中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那么,如何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呢?

  一、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

  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能理解、接纳第个儿童的特点,在一个班上,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具体差异,每个儿童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喜欢歌舞,教师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一视同仁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儿童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儿童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儿童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实践证明,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儿童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儿童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在不背离点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儿童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和举动要能恰当地顾及行为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后果,教师的所有目的,不是简单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明确自身的责任,愉快的给自已发出命令,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要求。能激发儿童潜能的环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教师经常使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说话,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动作无不包含着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师能为每一个儿童提供表现自己活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3、尊重每一个儿童的认知优势和创造力。4、能注意发挥期望效应的积极功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是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发展潜能,能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从原有的起点出发,鼓励启发儿童,就越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

  三、创造一个能发展儿童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儿童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儿童,在儿童面前慎用橫向比较。如果成人经常公开议论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动症、没出息,是“一分钟也不能安静”、“什么也学不会”的人,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就会惶惑,不听话和自暴自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多适用积极的评价,这是发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改善儿童处境。3、支持儿童去获得成功体验。

  四、创造一个能引起儿童自由操作探索的观察和有趣的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人的行为常常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动机:一是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望;二是好胜的内驱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内驱力——交往欲望。教师在准备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时,要按照教育目的为儿童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儿童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儿童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儿童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总之,幼儿的环境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儿童感到安全,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这就是儿童所需要的

  心理环境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环境的目标。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