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健康教育论文 » 正文

谈谈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14  浏览次数:81

  导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在未来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儿童心理健康的养成不是一个游戏、一个活动、一个故事就能解决的。

  苏州市阳山实验学校附属幼儿:袁红艳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众所周知: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健康。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重视的程度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幅度成正比。儿童阶段年龄在三至六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健康的心理能使孩子有积极的上进的生活态度,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地施展和发挥出来。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环境,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在总则里指出:“幼儿应为儿童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首先,教师自身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儿童,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我们教师每天都要说很多相同的话,都要做一些非常烦琐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自己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对待工作,才能对孩子投入自己的热情。

  其次,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纲要》中说:“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的确,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取得成效的必要前提。爱是儿童发展的“精神食粮”。作为儿童教师要象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每个儿童,工作中,我们应尽量寻找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孩子树立起信心。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谈,牵着手教育,使他们在师爱的摇篮中,获得满足,获得自信,从而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在教师一言一行所流露的关爱中,培养儿童关心集体、关心父母、关心同伴的积极情感。

  最后,满足每个儿童的心理需要

  平时,我们要细致地观察了解每个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行为,满足儿童正常合理的需要。在活动过程中发掘各人的长处,让孩子在得到同伴、老师的赞许和尊重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集体中的位置,当儿童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其主动积极地学习。儿童是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发展的,要满足儿童对玩具、游戏活动的需要。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组织等待、限制,我们改进了活动方式,以开放式的活动角形式,使儿童能随时自主地进入活动角,自由、愉快、充分地活动,满足各人不同的兴趣需要。同时,在活动中体验同伴友好相处的乐趣,逐步使儿童理解集体生活应有的行为、规则和习惯。

  二、开展丰富多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儿童拥有健康的心理

  1、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一切教育都在游戏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陈鹤琴说:“从心理方面说,小孩子是好动的,好模仿的,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常识、思想和健康。”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游戏和活动是儿童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游戏除了本身的教育作用外,还能发挥增效作用,也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满足儿童的需要,使儿童感到自我价值的鼓励性语言并注意运用眼神、笑容、身体等肢体语言肯定儿童的积极行为。如在角色区“娃娃家”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地进行强、弱搭配。这样,在活动时以强带弱,相互配合,促进儿童交往,也可让每个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参加其中某一组的活动,在活动中自由地交往。这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带动部分不善表达、不善交往的儿童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去。活动内容由孩子自己选择,让孩子们完全处于平等、和谐的气氛之中,有利于儿童表现出积极的求知欲望,他们能以良好的情绪与周围人交往,在儿童世界中学会处理和解决一些问题,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学会自主、谦让和协作。

  2、教学活动中灌输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如:儿童的音乐、美术和舞蹈等等活动,能够激发儿童的热情与兴趣,增强注意力,引发驱动力;能使孩子们充分表现思想感情,释放精神能量,满足审美需要;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和净化,从而自觉地去追求真善美、排斥假恶丑,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借助成功的艺术活动,可以收到显着成效。例如:语言活动“怕羞的小黄莺”。小黄莺胆小害羞,在别人面前不敢大声唱歌,现实中许多孩子也存在着同样的心理问题。我们利用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设计系列活动,让故事中的小黄莺由胆小害羞变得活泼大方的事例,感染儿童,并通过表演活动及有针对性的谈话活动,帮助儿童克服胆怯害羞心理,形成大大方方,勇于表达的良好性格。还有,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统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因此,通过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等游戏活动的开展及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内容渗透其中,挖掘各个活动的心理培养目标,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3、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开设了设立生活角、益智角等区域,开展编织、系鞋带、下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还创设困难情境,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我们设计并开展了,比如“学习交往”系列、“战胜挫折”系列等一系列有针对性教育项目。我们就是要让儿童在困难情境中感受心理压力,在克服困难中体验战胜挫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后总结分析经验教训,从而有效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孩子的成长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孩子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1)培养独立性

  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万不得已时,也应只是协助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2)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

  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和宽容别人。

  (3)提高挫折承受力,培养积极的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沮丧,另一方面又能给人一生受益。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避免儿童经受重大挫折,防止严重的心理创伤;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培养、锻炼儿童的挫折承受力。教师可有意识的把儿童置身于现实生活中,让他们通过亲身的感受,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应付挫折的能力。成人应有意识的设置各种能引起儿童积极情绪体验与表现的情景,使儿童不断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对儿童心理强度的提高,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体验成功

  最初的成功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四、重视个别辅导

  《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位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存在差异。作为个性心理特征和性格,在每个儿童身上的表征都不一样:调皮好动的、喜欢打架惹事的、活泼开朗的、胆小怕事的、能说会道的、沉默寡言的、喜欢上幼儿的、上幼儿讨价还价的等等。对任何一种表征的儿童,我们都不能忽视。而是应该根据每位儿童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儿童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儿童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扰,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地教育作用,促进儿童健康活泼地发展。记得我班有位儿童叫凡凡,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胆子特别小。每次小朋友们荡秋千时,她总是躲得远远的,眼里充满了羡慕。有一次小朋友玩大型运动器械时,我拉着她的小手靠近秋千,,我拍拍她说:“你也去和他们一起去玩好吗?”凡凡吓得躲在我身后。我蹲下来鼓励她说:“这样吧,我抱你上去,,在旁边保护你?”凡凡勉强同意了。我慢慢地摇着秋千,起先紧紧抓着我的小手渐渐放松了,眼睛有了笑容。我问凡凡:“好玩吗?”她说:“好玩!”“那你还害怕吗?”她说“不害怕了。”我竖起大拇指:“你真勇敢!这回你可以荡高一点了。”凡凡终于能自己荡秋千了。其实,孩子的胆量生来都不一样,只要我们教师把这看成是孩子性格的特点,而不要简单的看成缺点并施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肯定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纲要》指出:“尊重儿童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一名儿童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对于一些有心理缺陷、心理障碍,行为怪异的问题儿童,我们更要进行跟踪研究,制定系列方案,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矫正性辅导,帮助他们克服个性倾向,恢复其健康的心理。赏识教育家周弘老师说得好: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花有花的美,草有草的美,万物各成其美,人作为万物之灵,更是如此。生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优劣是后人对生命的涂鸦。例如:浩浩是个语言、动作都较迟缓的孩子,对别人的话从来都是“听而不闻”,不看不睬不反映,对老师及小朋友的问话不予理会,双眼无神地对着一个地方发呆,沉默寡言,什么事也提不起精神。不能与别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我们了解到由于浩浩从小由保姆带,保姆内向不爱说话,加上外地口音,因此浩浩说的话同伴和老师都听不懂。我们根据他的心理发展水平,降低活动要求,不断地鼓励他学说普通话,还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引导浩浩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并与家长密切配合,请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要把握好爱的尺度,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或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减轻浩浩的心理压力。浩浩在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感受到了在集体中的快乐,慢慢地接受大家,逐渐融入到集体中。

  五、社区、家庭与幼儿相互融合,是儿童心理健康的有力保证

  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纲要》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儿童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儿童心理保健的知识,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配合,通力合作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开设家长学校:举办有关儿童和家长心理的讲座,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互动;请家长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开展咨询,切磋经验,研讨方法,提高家教水平和家与园的合作质量。还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儿童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这样,就使教育一致性原则得到了真正落实,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在未来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儿童心理健康的养成不是一个游戏、一个活动、一个故事就能解决的。要把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做得更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坚持不懈地把工作渗透到幼儿的各项工作中去,深入研究和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持之以恒,把我们的孩子逐步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新世纪的主人。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改变情感就改变了生活。让我们走进童心,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大的快乐和进步吧!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