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健康教育论文 » 正文

为幼儿营造健康的进餐环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14  浏览次数:444

  导读:创设一个健康宽松的就餐环境,多给一些就餐时间,改变“过多强调纪律”的就餐活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才能使儿童在进餐活动中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更深的理解。现代“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强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知、情绪、情感、个性、人际交往等多方面。推而知之,在幼儿中要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就必须做好包括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大方面的工作,不仅要照顾儿童身体发育,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还要对儿童的心理加以保护,不断增进儿童的心理能力。因此儿童的进餐问题也不能只从身体健康一方面来考虑,必须从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多种角度来重新认识。

  在很多幼儿里,在儿童的进食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儿童吃饱吃好,并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往往不厌其烦地提醒儿童:“吃饭的时候要好好吃、不能说话”、“小朋友们要快点吃”、“不要把饭菜撒在桌上、地上和衣服上”、“看看谁的桌面的最干净”等等。原本愉快的进餐顿时严肃起来。儿童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按老师的要求吃饭,这势必会造成儿童在进餐时注意力分散,消化腺分泌减少,食欲下降。另外,从生理解剖特点来看,神经系统调节反应的区域与消化腺的区域都在下丘脑中位,凡能影响高级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的一切因素都能影响食欲,其中情绪起了重要作用。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教师对吃得慢的儿童的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地提醒,使儿童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没有了高涨的情绪就影响了食欲,甚至在进餐时会引起儿童情绪上的反感、恐惧、紧张,造成食欲不振、厌食、畏食等症状。

  如何能给儿童营造一个健康的就餐环境,从而培养好儿童良好的进餐习惯,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了解儿童进餐时的心理特点是营造健康进餐环境的前提

  1、儿童的好奇心强,喜欢吃花样多变和色彩鲜明的食物

  孩子对食物的色彩、形态特别注意。花样多变的面食、造型有趣的糕点、搭配美观的菜肴,都很受孩子的欢迎。

  2、味觉灵敏,对食物的滋味和冷热很敏感

  儿童的味觉很灵敏,他们不仅对食物的甜酸反应明显,而且对苦、咸和有异味的食物也很敏感。凡是成人认为较热的食物,他们都认为是烫的,不愿尝试。因此,不宜给孩子吃太冷或太烫的食物。

  3、喜欢吃刀工规则的食物

  儿童对某些不常接触或形态状奇特的食物如木耳、紫菜、海带等常持怀疑态度,不愿轻易尝试。因此,需要在孩子品尝前进行餐前教育,激起他们想吃的欲望。

  4、喜欢用手拿食物吃

  生黄瓜、蕃茄、串豆腐干、卤猪肝等食物,可以拿在手上吃,带有游戏性,因此,孩子对这些食物普遍感兴趣。利用这一就餐心理特点,对营养价值高但孩子又不爱吃的食物,如猪肝等,可以让孩子用手拿着吃。

  5、大都不喜欢吃盛得过满的饭

  孩子看到盛得过满的饭常常会感到很委屈,生怕吃得慢或吃不下而受到指责,却喜欢一次次自己去添饭,并自豪地说:我吃了两碗、三碗。因此,成人给孩子准备第一碗饭时要根据孩子的胃口盛得适中,留下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添饭,以培养孩子吃饭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6、挑食的孩子吃饭进容易情绪紧张

  那些胆小、体弱、有偏食挑习惯的孩子,吃饭时特别容易紧张。尤其是碰到吃不爱吃的肥肉、萝卜、大蒜等时,他们往往边吃边想办法“消灭”这些东西,有时趁人不注意扔到餐桌下,或塞在口袋里。如果成人再强迫他们进食,他们往往哭闹。孩子的心情紧张,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抑制胃肠蠕动,减少消化液的分泌,产生饱胀的感觉。

  因此,根据儿童的进餐时的心理特点来搞好食物调配与烹饪,是创设健康进餐环境的重要内容。

  二、创设健康的进餐环境,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进餐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膳食质量。进餐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健康的物理环境是要餐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餐桌与食具清洁美观,大小适宜,室内布置优雅整洁;健康的心理环境是要膳食气氛和谐,不强迫儿童进食,不体罚或批评,使儿童情绪愉快。在进餐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融知识教育、情感交流、行为与习惯的训练为一体。还可播放一些轻松、优美的音乐,以促进食欲。进餐环境中的噪音、喧闹、拥挤和污染会使儿童大脑皮层抑制,影响膳食的质量和消化吸收。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儿童的膳食平衡,有利于消化器官的活动和预防疾病,也有利于儿童良好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的形成。膳食习惯深受环境的影响,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常常是模仿成人而习得,或是缺乏训练、娇惯和放纵所致。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多,如偏食,挑食,快食,蹲食,好吃零食、咸食、烫食,节日暴饮暴食,饭前便后不洗手,喝生水,生吃未洗的瓜果蔬菜,吃腐败变质的不洁食物,餐具碗筷共用等。要注意调整各种影响膳食习惯的环境因素,家长与教师要作好示范,幼儿和家庭要一致要求孩子定时、定量、定地点进餐,细嚼慢咽;要不偏食,不挑食,不剩饭、撒饭,饭前作好准备;儿童进餐时间每次至少半小时,也不易太长;要创设良好的相互模仿与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进餐过程中巩固正确的饮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有助于促进食欲。在膳食活动中,儿童可自由选择座位,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共进午餐,教师只在儿童请求帮助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教师多给儿童一些吃饭时间,不在就餐活动中处理有关纪律的问题,如“快点吃”、“要保持桌面干净”等。教师与儿童共同营造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的氛围。幼儿是家庭与社会连接的纽带,与家庭不能截然不同。让儿童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可以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儿童积极适应社会。有的时候孩子生病吃不下饭,老师轻轻地安慰他,和让他坐在一起,陪着他说话,半个小时过后,儿童把饭吃完,高高兴兴地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去了。这种不强迫儿童进食,不用严格的纪律约束,而是通过情绪状态的调整,促进儿童食欲。

  第二,可以为儿童创造一个自我服务的机会。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今天,很多儿童被过度地保护起来,被关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幼儿教师工作十分辛劳,要取饭菜,整理桌子,给儿童分饭、分菜,时刻关注儿童吃了多少,是否需要添加,给吃得慢的或吃饭能力差的孩子喂饭,吃完饭后还要收拾干净,组织儿童睡觉,结果是儿童无须自我服务。实际上儿童在3岁左右便开始寻求独立的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听见孩子说:“我自己来”,儿童有自我服务的欲望。让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如何进餐,如收放餐具,自取食物,互相鼓励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等。要使儿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教师往往重视“保”,给儿童无微不至的照顾,忽视了“育”--教育儿童独立、自信。过多的保护剥夺了儿童积极主动探索的权利,导致了儿童在自主感的发展上的失败。

  第三,为儿童创造一个与同伴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儿童在语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发展。民主宽松、开放的教养方式中,儿童自由选择伙伴,畅所欲言,不时地同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形成融洽的班级气氛。

  由此可见,教师一方面要营造一个愉快的吃饭的氛围,让孩子开开心心地吃饭,并体会到吃饭的快乐,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尽量不要在饭桌上斥责孩子,影响孩子就餐的情绪。另一方面,如果孩子不愿意吃或不想吃,请不要勉强他,就让他饿一饿,这样并不是什么坏事。创设一个健康宽松的就餐环境,多给一些就餐时间,改变“过多强调纪律”的就餐活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才能使儿童在进餐活动中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第二幼儿 秦红梅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