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绘画教育论文 » 正文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解释学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4  浏览次数:207

  现代解释学把人与物、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概括为“理解”与“对话”的关系,理解过程就是理解者与理解对象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就是一个艺术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艺术史家的研究结果或艺术批评家的评论,与欣赏者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和对话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也是“对话的过程。用现代学的理论观照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不但有认识论的意义,也有方法论的意义。

  一、帮助儿童建构“前理解”

  现代解释学认为“前理解”是实现理解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前理解”是指理解主体的存在状态。儿童作为欣赏、理解的主体,有自己的经验、兴趣、认知特点等,这些“前理解”对于美术欣赏活动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帮助儿童建军构“前理解”。

  首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儿童能理解什么、理解到什么程度,与其“前理解”息息相关。以中国画的选择为例,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奔马、吴作人画的熊猫、李可染画的牧童等富有生活情趣、贴近儿童生活,深受儿童的喜爱。

  其次,有意识地帮助儿童建立“前理解”。“前理解”构成理解者的视野。提供足够的画册、带儿童参观美术馆、接触画家等都是丰富“前理解”的有效手段。如儿童欣赏齐白石的《墨虾》活动前,邀请一位小朋友的爷爷来班级现场作中国画,使儿童对中国画有更多的认识。

  再次,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欣赏情境。“前理解”还包括主体当时的理解状态。儿童年龄小情绪易变化,当他们处于某种情境之中,会不知不觉爱到感染,从而产生心理体验。因此,我们常常创设与欣赏作品有关的欣赏情境。如我们在带领儿童欣赏新疆维吾尔族服饰活动前,将新疆帽、背心、裙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布置在活动室周围供儿童自由欣赏,同时播放优美动听的新疆舞曲,还将收集到的有关新疆风貌的图片、土特产(如新疆葡萄干)陈列在活动室一角。儿童被浓郁的民族氛围感染,欣赏活动中表现得很积极。

  二、建立多层面的“对话”空间

  伽达默尔认为解释的目的不是重建文本或作者的“原义”,而是通过理解、对话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融合”。对话法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方法。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应建立以下几种“对话”空间:

  1、儿童与文本的对话

  控制块当美术作品与儿童相遇,它即通过色彩、造型等美术语言向儿童传达信息,儿童则凭借已有的审美经验、兴趣不断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和理解上的回应。这时,儿童即与文本开始了对话。

  儿童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可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如儿童有时会自言自语“好美啊!”儿童与艺术作品的对话也可能是非语言的信息沟通。如在欣赏某些雕塑及手工艺作品时,儿童常常通过触摸等身体动作接触作品,与作品直接对话。

  欣赏活动中教师应为儿童与文本的对话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量给儿童自由面容的机会,并允许儿童用自己的方式与文本对话,表达自己的感觉。

  2、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控制块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作为另一个欣赏主体,也必须和作品展开充分的对话。这样才能对作品的特征和要素作出明确的识别,才能对作品中的形式语言及对称构成原理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师与作品的对话一般发生在儿童欣赏活动之前,是欣赏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活动过程中也离不开教师与作品的对话,教师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的对作品的热情直接影响儿童对文本的关注,特别是当儿童对某作品在独到的理解时,教师通过与文本展开对话,对儿童的反应及时作出调整和反馈。

  3、教师与儿童的对话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离不开教师与儿童的对话。

  在对话中,师幼双方是平等的对话者,既说又听,相互理解。师幼对话还应注意把握时机,为儿童在动态式的对话中积极思考创造条件。教师何时保持沉默、何时介入、何时引出新话题,这些都是善于对话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教师与儿童对话的方式是多样的,有时相互间鼓励的眼神、肯定的手势或热情的爱抚等身体的接触也能使对话双方互相承认、互相尊重,倾听、问答、讨论甚至争论都能使彼此间相互理解、吸引、包容,相互接纳。

  另外,教师还应该为儿童与儿童间的对话创设有利条件。活动过程中给儿童充分自由讨论的机会,鼓励儿童间相互交流,如允许儿童“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好朋友谈谈”等等。儿童间对话空间的建立便于教师观察儿童、了解儿童,为教师与儿童的对话提供信息。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