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绘画教育论文 » 正文

美工教学活动对幼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4  浏览次数:107

  每当看到孩子们一幅幅既可爱又可笑的美术作品,如不成比例的造型,随意安排的构图等,都让我感叹儿童大胆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正是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现象反映出了儿童的思维创造能力。在儿童美术发展过程中,从涂鸦期儿童乱涂乱画到象征期儿童为事物象征性地再造一个不完整的形象,再到图式期儿童用画来表达多种概念等等,都显示出儿童的创造力。《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体现出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目标和要求,其中指出:“儿童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儿童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发散性。所以,在美工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对儿童的美术表观力和美工技能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绘画中,引导儿童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日本的一位研究儿童美术活动的专家板光彦认为:“儿童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儿童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全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让儿童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长期以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儿童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的方法,然后儿童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儿童的绘画技能,使儿童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儿童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儿童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引导儿童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儿童画其所爱,画其所想,使儿童按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从而使儿童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创作热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些线索作为孩子思考的起点,使其展开想象,大胆创作。即向儿童展示事物的一部分,引导儿童想象事物的其他部分,然后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余地,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品,而是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如大班绘画《各种各样的鞋》一课,我先安排10分钟让儿童大胆想象,各抒己见,给他们提供较多的画纸,让他们画出各种不同样子、不同形状和功能的鞋的草图,有的儿童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有的画出三、四个,无论多与少,此时孩子们想象的闸门已打开,毫无顾忌的画所见、所想、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如装饰画——画树,它可以画出春季的绿树,秋天的红树,那么可以不可以画出兰树、黑树呢?通过引导儿童从光的角度看,从简单的装饰寓意手法表现,儿童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以此类推,儿童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提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1)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创作的源泉,孩子们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他们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儿童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儿童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例如,让儿童画以《美丽的菊花》为题目的画,我首先把孩子带到菊花展览馆,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的菊花的外形特征、颜色,给孩子讲解菊花的生长过程及季节,鼓励孩子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然后,鼓励儿童画出自己喜爱的菊花。这样的儿童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果用传统模式,儿童就有可能只会画教师教的一种菊花的画法,作品就可能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内容贫乏。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又如《房屋》一课,让儿童来写生幼儿内极普通堆柴房,屋前堆放许多木头,如完全写实照搬画面肯定不好看,因此,在写生中引导儿童观察的是自然中的结构、形状,要求他们动脑筋,用减法方式,减去不入画的部分,补充一部分,使构图完美,意境更充实。要求儿童用夸张变形手法表现高的更高,矮的更矮,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效果是,全班几十人的作品,一人一个样,尽管都是画的房屋,可共性中有个性。你看:儿童的写生作品,有的是一棵大树下的一间小屋,有的是一笔一划的勾房瓦,有的屋前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引人遐想。写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