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圈免费微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 » 绘画教育论文 » 正文

《纲要》指导下的幼儿美术教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14  浏览次数:159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必将带来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一系列革新,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以〈纲要〉为指导,结合实际,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想的开展工作,促进儿童主动、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学前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正确把握方向,体现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是当前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

  体现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美术教育,应当注重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儿童审美素质。儿童审美教育成功与否不能简单的用儿童作品的好看不好看或漂亮不漂亮来衡量。儿童的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给予儿童多方位、多元化的感知空间,激发儿童积极探索的兴趣,是帮助儿童获得审美体验最好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殊的功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循序渐进的让儿童进行点、线、面的感知与表现,彩色的认识、组合与创新,以及各种工具、材料的体验和使用等,让儿童在活动中感受行、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美术教育活动是、形式要突出综合性特点。美术教育不能鼓励的进行,只有与其他各科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融入到日常生活活动中去,才能有效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幼儿要顺利的开展美术活动,首先必须为儿童提供多方位、多元化的环境。儿童感受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环境的变化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如在进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时,有条件的幼儿可以带幼儿去参观民间艺术展览、艺术博物馆等,让儿童在大量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独特的传统艺术作品中穿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儿童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在特殊的环境中感受到的东西有许多是在活动室中无法感受到的。让儿童走出活动室、走出园门,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自然换奖中的美。儿童通过快乐而兴奋的感知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快乐中学习,丰富感知。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例如,在“美丽的春季”活动中,首先可以带儿童到植物园去观察花园、草坪,寻找春的特征。然后由教师带儿童植物园观察春季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儿童自己去亲近那些小花,小草,闻一闻春季的气息,吹一吹清爽的春风,听一听燕子的呢喃,看一看蝴蝶的纷飞,让自然的枚净化孩子的心灵。不同的儿童会有不同的发现:有的会被草丛中小昆虫吸引,有的会蹲下来仔细的观察池塘里的小鱼,有的则会追着飞扬的柳絮快乐的奔跑……又如,在画水果之前,可以带儿童去水果市场参观,让大量色彩鲜艳、可爱诱人的各种水果占据他们的视线,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经过观察,儿童会带着愉快的心情,丰富的情感,大胆的投入到多彩的水果世界中去。多方位、多元化的为儿童创设感知美的环境,目的是要最大限度的给予儿童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儿童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兴趣。

  其次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运用美、来观察美的活动。为儿童设计艺术表现活动、创造活动应该促使儿童主动参与,不应有任何强迫性。儿童在多方位、多元化的环境中充分得到美的滋润和熏陶以后,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儿童大胆的表现美、展示美、创造美。〈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中提到:“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儿童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儿童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

  以往的美术活动程式化明显,目的性单一。在这种活动中,儿童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要真正进行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表现是困难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宽松式、游戏式的美术活动,比如到户外通过观察作画。也可以选择一些特殊场所,比如在瓷砖上自由作画,还可以让儿童用小树枝、小木棍、小木棒作画笔,以松软的沙地作画纸,在开展玩沙游戏的同时,自由而愉悦的进行表现。这样,儿童会更放松、更自由,思维更活跃,有助于儿童更主动的进行个性化的表现。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让儿童用棉签、勺子、瓶子、盖子作画笔;用藕、萝卜、土豆作刻模印章;还可以让儿童用吹塑纸、旧挂历纸、废胶片、碎布、盘子等,采用吹、泼、剪、贴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多种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儿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多变的组织形式。,改变儿童单独作画、缺乏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减少儿童的枯燥乏味感,增加一定量的集体作画的活动,可以增强儿童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使儿童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使儿童通过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在组织儿童美术活动时,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儿童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提倡个性化。意识表现形式并没有同意的标准和定式,儿童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和创造是个体审美体验的一种反映。儿童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有别于成人,他们在表现作品中的行、色没、空间时就有其独特的创造。同时,每个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儿童的优点和长处,使儿童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 论文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广东小雅教育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学前教育·幼教亲子社区
友情提示:本站所有信息来源于网络或教育专业书刊,我们不能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不能替代育儿专家的意见。
如有引用或转载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本站。
中幼网(东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7 www.gdyj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10666502 QQ群:3638286

网络110 东莞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网络110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无线互联网
业自律同盟